中学物理教坛的瑰宝,创新特色教育的典范

——南洋中学特级教师奚天敬个案

摘要:

奚天敬老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钻研业务,不断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讲台上抓住一切机会,向学生介绍我国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国际科技腾飞的新动态;奚老师善于运用物理教学的特点,重视将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立志攀登科学高峰教育生动地结合起来;奚老师把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作为物理教学的最高目标。特别在教学工作中十分重视现代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动手创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以“物理现象——知识原理——实验应用”启发学生,以“实物示教,实验析理,实验印证”的教学手段形成“见物识理、以物教理、制物证理”的实验教学模式。

在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奚天敬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提出“活化中学物理教学”的观点,自制教具、实验器材、编写教材图像资料,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创作活动。自制教具的出现使物理教学活动产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实验教学更加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探索的勇气。

奚天敬老师以“科教兴国”为己任,面向未来,锐意进取,开创优化学校科技教育环境的研究和设计。1995年起,率先提出并进行了科技教育环境化的实践和研究,在他的带领下,在校园里建立并形成了以太阳能系列为主的一系列科技景点。南洋中学科技教育环境化的形成和发展,成为南洋百年科技教育文化上的一次飞跃,以此为突破口,创设了“情境激趣——指导实践——引导探究——领悟体验”的“设境导学”中学科技教育模式,发展科技教育新内涵,加强全面性、实践性和人文性的结合,把科技教育特色渗透于教育、教学、校园文化环境之中,体现独特、优质、稳定的教育特征的中学科技教育新局面,使南洋中学至始至终走在中学科技教育领先者的行列。被教育界、科技界褒誉为“中学物理教坛瑰宝”。

 

关键词:

科技创新、设境导学、见物识理——以物教理——制物证理”

 

 

正文:

今天,当你漫步在南洋中学的校园中,看见学生在草地上与白鸽一起散步,或看看大型太阳能钟与自己手表对对时间,或对着声控音乐水车拍几下手掌令其欢快地旋转时,你不禁会问:是谁最先想到设计这样一个融科技、绿化于一体的校园科技综合环境的呢?他不是别人,就是被人们尊称为“南洋一宝”的南洋中学物理特级教师——奚天敬老师。

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起,奚天敬老师的自制教具使物理教学活动产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他的教学以“物理现象——知识原理——实验应用”为基本的教学过程,以实物示教、实验析理、实践应证为主要手段,形成了“见物识理——以物教理——制物证理”为教学特色而发展的教学模式。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自学、探究,创造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奚老师始终信奉“一个差的教师廉价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克服传统学习中的按部就班、墨守成规的消极因素,在教学实践中,大胆创新,提出“活化中学物理教学”,不仅动手自制教具、实验器材,还编写教材、编制教学录像资料,指导学生课余科技小发明,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参加科技竞赛,撰写教学科研论文的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

1995年春,原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女士参观了南洋中学校园之后,和奚老师亲切握手,说道:“中国像您这样的老师太少了。”

2001年十月南洋中学105年校庆典礼上,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同志在致词中说:“奚天敬老师是我的学长,他的创新教育将成为素质教育的典范。”

2002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原上海市副市长周慕尧同志来到奚天敬老师家中,向辛勤的教育工作者表示慰问和感谢。周副市长坐在奚老师身边,说道:“我原来也是教物理的,应该向勇于创新的你学习……”。

1999年一个夏日,一位来自美国的八十九高龄的南洋中学校友参观了奚老师的创新实验室,当老人见到奚老师本人后,竟然深深地向他鞠躬,说道:“感谢你,感谢你为海外华人做了件好事。”

2007年一个美国教育代表团来南洋中学参观考察后在美国一份报刊上这样写道:我们来到一所中国非常特别的学校,整个学校就像一个嘉年华……

现在,来南洋中学考察的,不管是兄弟单位,还是国际交流,参观校园科技景点是学校的经典项目。

一个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的教师在其一生中,都能得到社会的肯定和崇高的荣誉,但再多的荣誉也不能说尽奚天敬老师近五十年来在物理教学和科技教育上付出的心血和无私的奉献。

一、成绩的取得,不仅靠直觉,更靠对工作的热忱和顽强

奚老师教学生涯中所有功绩的取得,不仅是靠着大胆的直觉,而且也靠着在难以想象的困难情况下工作的热忱和顽强,这样的困难,在当代教育中是罕见的。一旦他认识到某一条道路是正确的,他就毫不妥协的并且顽强地走下去。

八十年代初的一次物理实验课上,奚老师按书本示意图演示法拉第首先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效果不佳,学生们虽没有表示出什么异样,但奚老师内心不能平静,为什么一百年前的科学工作者能作出的实验,现代人却不能完成甚至重复。难道就这样算了吗?就让学生读一下书上的原理,廉价地把这条真理送给他们吗?不!一个差的教师廉价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于是奚老师一头扎进了家庭实验室,如痴如醉地潜心研究,工作室的桌椅上堆满了各种线圈、磁铁、插头和自制工具,他只有一个信念,一定要做出这个实验,一定要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这个伟大的发现,而且一定要比前人做的更加出色。

成功了,成功了!法拉第电磁感应实验教具研制成功,现在每个学生都能亲自体验到实验的乐趣,感受人类思维的美丽与魅力。这项发明当时被送至北京参加展览,中国物理协会会长看到后,仔细观摩,发现比传统实验装置的动圈匝数要少得多,磁场结构十分巧妙,演示效果特好,立刻寻找到奚老师,第一句话就问:“你是怎么想到的?你是怎么做到的?”上海电视台也为此拍摄了一部专题片《勇于探索》介绍了奚老师,称他研究这成功装置是中国式的电磁感应实验演示装置,并在华东地区黄金时段播放,这在推动中国物理实验创新给同行们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至此,奚老师的“活化物理教学” 已逐步形成独有的风格,他动手自制教具与实验器材,其中“高灵敏激光静电计”和“微机多功能物理实验图式仪” 后有双双被评为“全国教师创新教具一等奖”,自1980年以来,奚老师发明创作的自制教具获全国、全市一、二等奖共50多项。曾连续8次获全国教师发明创造一等奖

众多的新异自制教具的出现使物理教学活动产生了一次重大的变革,实验教学更加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探索的勇气。学生都称呼奚老师为“课堂魔术师”,只要他一进课堂,学生的眼睛就起刷刷地盯着他的上衣口袋,而奚老师也从不让学生失望,总能从那神奇的口袋中取出一些什么东西让大家新奇一番,在新奇的开端后开始他的每一堂物理课。人都有求知的情感,都有创造的欲望,用情感来激发人,用创造来激励人,就像磁力吸铁一样,有多大份量的磁,就能吸收多大份量的铁,丝毫也不能躲闪。情感和创造是奚老师教学的原动力,凡是听过他的课观摩过他的课的人,无论是学生还是同行,都情不自禁地被吸引、被感染,在欢乐的海洋中学习知识,感受知识。

你怎么来测试一个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呢?这个实验是多么平淡乏味啊。“同学们,在你们的课桌里有一只小乌龟,让我们来测试一下小乌龟爬行时的平均速度吧。不过要提醒大家爱护小乌龟,保护好小动物。”——这就是幽默的奚老师。

我的身上有静电,我怎么没有感觉到,我的身上有多少电,会电着我吗?奚老师会让你坐到一张特殊椅子上,笑眯眯地拿一根小棒在你头上一碰,呵,头发都竖起来了,奚老师会说,这不奇怪,因为这个装置的名字就是“怒发冲冠静电仪”嘛——这就是智慧的奚老师。

荣誉与挫折是一对孪生兄弟,辉煌并不能掩盖为事业付出的代价。在奚天敬老师成功的历程背后,由很多鲜为人知的事情,挫折与失败,否定与排斥,几乎是伴随着他整个的教学生涯的。有一次,奚老师研究“外光电效应”实验,课本上介绍的方法怎么也达不到另人满意的实验效果,奚老师又一头扎进了家庭实验室,一次次的改进,一次次的失败,直至半夜。突然,奚老师的眼前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学校立即派车送他到医院急诊,医生检查后,问奚老师,你是做电焊工作的吧!据诊断,这是由于双眼受到实验用紫外线光源过多刺激造成的暂时性失明,如果再拖延一下,可能会终身失明。从医院回来,奚老师依然在实验室里研究着,两年后,他的研究成果,用普通紫外线的灯管照射锌板就可获得满意实验效果的“高灵敏静电仪”出现在中学的实验室中,其灵敏度是普通验电器的三十倍。解决了静电实验最关键问题。

二、荣誉越多,他越显示出极端的谦虚;教龄越长,他越展示出先进的理念

由于奚天敬老师出色的工作成绩和特殊的创作才能,1980年以来,他两次获得“上海市先进教育工作者” 称号,多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 称号。1990年获得“上海市特级教师” 称号,“上海市优秀科技教育工作者” 称号,2000年被评为第四届上海市“学知识、学科学、学技术”状元,从1991年至2006年连续6次被评为徐汇区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1年中国教育部授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2002年被评为“全国民进先进个人”,近期又获得了“大众科学提名奖”和“上海市三学状元”。全国自制教具能手,五项全国园丁奖,8项全国教师创新发明奖,并被上海市委市政府授予上海市专业技术优秀人才称号,如此多的荣誉和肯定,对一个普通的中学物理教师甚至能用“神奇”来形容。的确,奚老师自己也说,国家给了他太多的荣誉,能给他的都给他了,但还有更多的老师比我做的更好,我还要更加努力地工作。

奚天敬老师是个不平凡的人,因为他没有满足于自己的100多项发明,满足于自己的50多篇篇专论,满足于主编的10多集科教片,满足于带领学生获得的200多项活动奖项,他有更高的目标,尤其是新世纪的到来,中国大步迈向世界的机遇再一次促发了奚天敬老师教育理念的提升。

奚天敬老师,新世纪的他已是一个近70岁的老人,从常人眼光看,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能及得上年轻人了,但他却是将计算机DIS引进教学的第一人。从90年代起,奚老师主持开发的“校园科技环境”研究已使南洋中学成为海内外知名的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尤其是散布在校园自然环境中的数拾个科技景点,给每一个参观者留以极为深刻的印象,南洋中学的科技教育已经跨越至“环境育人”的阶段。此时的奚天敬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名人,徐汇区的名师工程也将他作为全区教师学习的榜样。他的名字不断出现在各大媒体报刊中,络绎不绝的参观者来到他的教室聆听他的授课,难以计数的企业事业单位诚邀他加盟,高薪来聘请。此时的奚天敬老师已经没有“休假”这个概念,繁多的活动不断消耗着他的精力。奚老师开始沉思了,他意识到人不能只躺在荣誉的鲜花中,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个新时代的教师,更作为一个老教师,一个大家都要学习的榜样教师,他更要更新观念,超越自己,在素质教育的时代主动进取,真正成为教师心目中的楷模。

三、每一次挫折、每一个成功,都是激发对学习和研究探索极大兴趣的机遇

有一件事奚天敬老师经常沉痛地谈起,在每一届新生的第一课上他把这件事作为开场白,在每一次教师培训活动前他把这件事作为开场白,他想让所有知道了这个故事的人都能体验这件事给他带来的震动。那是1998年末,奚老师应邀到德国访问,在参观德国几所中学的过程中,他发现德国中学里也有很多电脑,和国内学校那些豪华的、高价的电脑不同,他们的电脑普通的多,但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实验几乎都由电脑完成。敏锐的奚老师立即感觉到了中国教学方式和西方教学方式的显著差距:西方的教学已经进入了成熟的微机时代,而我们的教育还停留在原始的粉笔时代。奚老师当即向德国方面的负责人提出,能否赠送一个国内尚未出现过的微机接口带回研究。德国方面负责人很爽快地答应了。但第二天奚老师要上飞机回国前,德方突然抱歉地说此接口没有多余,很遗憾无法赠送。奚老师又立即提出,离飞机起飞还有10几小时,希望德方人员带他到市场购买这个接口,德方人员又很爽快地答应了。汽车载着心急的奚老师在市内逛了一圈,在德方人员偶然离车时,随行的中国翻译对奚老师说:“奚老师,老实对你说,他们是不会让你买到的。他们说了,谁都可以有这个接口,就是不能让你有这个接口,因为一旦你有了这个东西,明天你的中国学校里就会有这样的东西了。我在口袋里藏了一个,乘他们现在不在,你就抓紧时间好好看一下吧。”最后这位翻译补充了一句:“中国人总是帮中国人的。”很难描述当时奚老师的心情,也许是感到愤怒、也许是遗憾,也许他有一股想争辩的冲动,也许他有一些被人轻视的无奈。因为每到这个故事的结束,奚老师总是要沉默好长的一段时间,他的眼睛注视着坐在课桌前的你,似乎希望用眼神问你这样一个问题:“我该怎样做?我能怎么做!”奚老师是热爱他的国家的,他始终以我是中国人为荣,所以当他听到德国人说“虽然磁悬浮是你们的,但技术是我们的”这句话时他会生气,他会争辩,但现在他只能沉默,他真切地感受到一个国家的教育如果落后,作为这个国家的教师即使荣誉再多,金钱再多,地位再高,也会让人看不起,被别人耻笑。我曾追问奚老师这个故事的结局,奚老师说:“最后我还是没有伸手接受这个微机接口,但就在当时我就下了决心,回家后我要自己造一个,造一个中国人自己发明的。”经过多年努力现在奚老师真的己经成为全国物理同行心目中微机实验系统的原创者……

奚老师还经常说,他的启蒙老师对我他的影响,激发了对学习和研究探索的极大兴趣——记得我母亲领我去南洋小学时,校长吴若安摸着我的头对我母亲说:你这孩子非常聪明。校长的话对我和我的母亲都是极大的鼓励。生物老师为我们做种子发芽的实验,物理老师每次上课总会从口袋力摸出新鲜的东西来,他物理课上为我们所做的实验对我的影响是终身的。高中的物理老师常对我说:“你喜欢做的,你就去做。”因此我那时很爱动手,我还为老师修理了许多收音机,当时学校还让我们去工厂去勤工俭学。在大学里我参加了航模队活动,边上课学习,边研究,我制作无线电遥控模型多次参加全国比赛,获得全国第二名、第四名,还得到了叶剑英元帅的接见。我还参加了上海第一架滑翔机的制作。当时的无线电的线路制作都是自己发明的。我深深体会到:边读书、边实践、边研究是学好物理的最有效途径。

奚老师还时常谈这样的体会:确实我是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由于受到各级领导特别的关心和广大师生以及社会的支持,才能获得成长和发展。他说,进了中学开展创新教育以后,学校对我非常重视和支持,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专门给我配备了小发明创造室,经费不够校长有时就从自己口袋里摸出来。不像现在一些领导,总是将老师的成绩揽在自己的名下。当奚老师用动手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课堂教学,在解放日报等报刊刊登以后,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碳素厂杨国华总工程师看到解放日报的报道后特地来学校拜见奚老师,说:他曾经考察了八个国家,深刻体会到动手实验和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又说:“我终于找到象你这样的老师”。这件事,也使奚老师激动万分,使他更确信了:社会需要我们学校培养有创造能力的人才,而课堂教学中的实验器具和点拨思维,对于创新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四、以“科教兴国”为己任,面向未来,尽心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

新世纪伊始,南洋中学创新实验室成为本市教育界瞩目的一个焦点,在奚天敬创新实验室教室里到处是先进的玩样儿,处处是机关,处处是发明,处处凝聚着奚老师的智慧与汗水。

奚老师还将教学活动搬到了课外,他的有些课是在公安博物馆里完成的,有些课是让学生带着笔记本到浙江柯岩公园去完成的。2002年奚老师带领学生在上海东方绿洲建立了第一个中学科技活动基地:南洋中学新能源考察基地。

奚老师以“科教兴国”为己任,面向未来,尽心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区重点科研项目的负责人,物理学科评审组成员,名师工程名师,他积极为市、区乃至全国的教师们进行师资培训,带教了一批青年教师,在众弟子中,陆赵华、夏俊等老师脱颖而出,成为教学骨干,在教学科研与指导学生科技活动方面成绩显著。

地处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有一硕士研究生,在一次网页浏览中无意看到了奚天敬老师的一段介绍,此后他又不断地关注着这位神奇的物理教师,越来越被奚老师吸引,毕业前最后一学期向校长提出要到上海来拜师实习,不拿一分报酬地在奚老师手下做徒弟。奚老师被这个热情的年轻人感动了,他欣然接受了这个自动找上门的弟子,悉心教授,毫无保留,用这位研究生的话说,“奚老师充满激情、大胆、敢想敢做、不拖拉;工作没有完成不离开岗位。”在奚老师的指导下,他的论文《论中学物理创新教学》获得了七位专家的好评,全优通过,现在该教师已经成为上海某所示范性高中的骨干。

2011年奚老师已年满七十周岁,但奚老师在南洋中学工作五十年中对学校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奚天敬创新工作室创建至今,立足南洋,面向全区、全市,已逐渐成为科技教育的培训基地、自制教具的研发中心、创新教育的示范基地,为徐汇物理实验教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各方重视和关怀下,通过对学员的培训,形成了物理实验的研发团队,推进了全区的物理教学及教研水平;同时,近3年来,全国各地有近千名教师来实验室参观学习或研究培训活动,教育部教育仪器研究所还率全国各地有关领导来南洋进行专访,实验室研发的创新实验教具有二十多项获全国、全市大奖,特别在第25、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南洋中学在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连续两届都获得两项一等奖,这在全国学校中也是绝无仅有的。直到现在,奚天敬老师还为学校高一年级的全体学生执教一堂科技创新课,在课上,奚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自己从教50年来的收获与感受,介绍了学校的科技教育以及国内外科技教育的动向。随后,奚老师给同学们演示了自己的部分发明作品。最后,奚老师还让所有的同学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己动手拼装一个小制作。另外,奚天敬老师参加每一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辅导员科教作品比赛,这二年都获得了由上海市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的“赛复优秀科技教师奖”。

 

我国人民教育家,创造教育先驱陶行知先生在1943年发表的《创造宣言》中说:“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无处不在,不时不有,无人不备。奚天敬老师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因为他始终将教育创新做为永恒的主题,所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极其不平凡的成绩。50多年来,奚老师无私奉献,春蚕吐丝,长年累月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大无畏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学习奚天敬老师热爱教育事业,终生好学,始终不懈的精神,学习他不断掌握先进技术,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