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校园科技创新大赛
一、 参赛对象:全体高中学生(个人赛)
二、 具体要求:
1、 本次竞赛分为科技创新成果和科技创意两个板块,具体活动要求可参见去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2、 科技创新成果板块需递交研究报告,工程类或其他需要实物或模型辅助展示的项目,还需递交实物或模型照片或电脑建模图片;
3、 科技创意板块需递交创意说明,可以通过模型照片或动画辅助说明;
4、 学校会组织有关老师进行初评,通过初品的项目将进行终评展示;
5、 进入终评展示的项目需制作展板,展板规格为90cm(宽)X 120cm(高),竖版,可以手绘或剪贴,不允许整幅打印喷绘;如有实物或模型的,需一并展示;
(二)科技黑板报评比
一、 参赛对象:高中各班(以班级为单位评比)
二、 具体要求:
1、 各班以“科技引领未来,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围绕我国近期取得的科技成就,或科技相关的政策等内容。出一期专题黑板报;
2、 黑板报要求图文并茂,主题鲜明,以手工绘制为主,允许适当使用拼贴;
3、 黑板报呈现形式不做统一要求,可以平面,也可立体,或其他任何形式;
4、 学校会对各班黑板报拍摄后进行集中展示;
5、 本次项目评比设一、二、三等奖。
(三)结构挑战赛
(赛题另行公布)
(四)物理创新实验竞赛
一、 参赛对象:高一全体学生,高二选物理的学生(个人赛)
二、 比赛规则:
1、 本次比赛分视频组和报告组,两个组别分别竞赛,分别评奖;
2、 本次比赛的赛题选用2022 IYPT原版赛题(英文版);
3、 视频组:从指定的赛题范围内选取1到赛题,拍摄赛题研究过程的实验视频。视频要求画面清晰,实验现象明显,实验过程需配有字幕和解说,以解释实验设计和实验原理等研究内容。整个视频应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兼具艺术性。参赛需递交参赛视频(横屏),以班级学号姓名为文件名;
4、 报告组:主要体现自己对课题的理解以及到目前为止的研究进展,可以辅以PPT。每个人时间不超过5分钟,主要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参赛需递交个人演讲视频(同时拍到任何ppt,横屏)以及ppt,以班级学号姓名为文件名;
5、 根据IYPT竞赛惯例,本次竞赛对所有参赛选手评出特、一、二、三等奖。
一、 参赛对象:高一各班(每班出一支队伍,1-2人)
二、 参赛内容及要求
1、 本次比赛统一使用发放的材料,不准使用其他材料制作;
2、 允许对作品进行少量、不改变其工作原理和主体结构的改装;
3、 请在赛前提前制作好作品,在参赛时带到比赛现场;
4、 火箭及发射装置、参赛队员必须全部位于起始线后方,然后发射火箭,使火箭的最终落点到靶心的直线距离作为成绩,距离越近越好;
5、 每个队伍有两次发射机会,取成绩好的一次作为最终成绩;若最终成绩相同,则先得高分的排名在前;
6、 比赛按1-8班顺序进行,各班先发射第一轮,全部发射结束后再发射第二轮;(各班每一轮发射限时30秒,超时取消本轮发射资格)
7、 比赛视天气和场地情况,随机安排在室内或室外场地,各参赛队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场地的情况以及场地上的突发气流变化;
8、 本次比赛设一、二、三等奖;
(六)飞翼滑翔机竞速比赛
一、 参赛对象:高二各班(每班出一支队伍,1-2人)
二、 参赛内容及要求
1、 本次比赛统一使用发放的材料,不准使用其他材料制作;
2、 允许对作品进行少量、不改变其工作原理和主体结构的改装;
3、 请在赛前提前制作好作品,在参赛时带到比赛现场;
4、 比赛采用悬浮飞行模式,气流生成板自备,材料不限,尺寸不超过400x500mm;
5、 滑翔机、气流生成板、所有参赛队员必须全部位于起始线后方,待开始指令发出后,开始计时,参赛队员开始放飞滑翔机,并手持气流生成板推动滑翔机向前飞行;
6、 当滑翔机和所有参赛队员完全越过终点线后,计时停止;
7、 在飞行过程中,如滑翔机与气流生成板或墙面发生接触,则参赛队员应停止前进,直到两者分离后才能继续前进,或从原地开始重新起飞;
8、 在飞行过程中,如滑翔机与地面或参赛队员发生接触后,则参赛队员应停止前进,返回接触时队员所在位置进行重新起飞;
9、 滑翔机每接触一次气流生成板或墙面,计时加5秒;每接触一次地面或参赛队员,计时加10秒;
10、 比赛按1-8班顺序进行,每个队伍仅有一次飞行机会,限时90秒,取飞行时间与处罚时间的总和作为最终成绩,用时较短的排名靠前;
11、 比赛在篮球馆内进行,各参赛队应充分考虑如何应对比赛区域内由于人员走动、开关门窗等引起的气流扰动等干扰因素;
12、 本次比赛设一、二、三等奖。
(七)短片摄制比赛
一、 参赛对象:全体高中学生,每部作品参与摄制人员不超过3人(仅限本班)(团体/个人赛)
二、 参赛内容及要求
1、 拍摄并制作一部长度不超过3分钟的视频短片,主题为“科技就在校园内”;
2、 短片必须有明确的主题及故事情节,可进行适当的后期制作;
3、 拍摄工具推荐使用照相机,禁止使用手机、平板、无人机等在校内进行拍摄;
4、 开始拍摄前,必须先行编写拍摄脚本或剧本;
5、 递交作品时,必须一并递交一份拍摄前编写的拍摄脚本或剧本以及一篇300字以内的作品简介;作品简介中请注明参与摄制的人员及分工情况;
6、 本次比赛设一、二、三等奖。
(八)南初杯“少年低碳创作”论坛
一、 参赛对象:全体高中学生(个人赛,区级比赛)
二、 参赛内容及要求
1、 学生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绿色发展的相关环境科普知识,就某一问题、某一现象,进行创作、实验、走访,通过具体的创作、数据或调查分析,形成科技创意的作品或解决方案;
2、 上传视频,包含作品介绍,6-8分钟演讲,视频里不出现个人信息(如:校名和姓名);
3、 可以ppt辅助(ppt文件中也不含个人信息);
4、 参赛作品不得抄袭他人已发表过的作品,一经发现,取消参赛资格;
5、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链接提交参赛作品。
https://app.zhundao.net/event/redirect.html?id=308161
本方案及参赛所需的其他资料、表格都将发布在校园网à科技在线页面中,请自行浏览。
各个项目的比赛时间、地点另行通知,近期请留意学生会科技部以及科研信息处所发布的比赛信息。
本次科技节比赛各项目设单项奖和团体奖。
团体奖将参照各个项目班级参加人数(团体项目按项目数计)以及参赛成绩综合考虑。(团体奖评奖底线要求:本班所有项目至少都有1人/组参加)
技术支持: 上海师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