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庆网 >>校友风采
南洋院士风采录(饶毓泰)
发布时间:2015-08-10 14:53:1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936

 

创新的先行者—饶毓泰(1891.12—1968.10.16),江西临川人,南洋中学第7届校友,中科院院士,物理学家
【个人经历】
饶毓泰1891年12月1日生于江西临川,1968年10月16日卒于北京。他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南洋中学的第7届校友。1913年赴美国留学,192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1922年留学回国,应聘到南开大学创建物理学系,任系主任。他是中国现代物理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国家早期研究塔克效应的光谱学家之一。他长期积极推动中国物理学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他无私,爱国,创新的精神让人敬佩,他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工作勤奋的做人准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生平介绍】
1929——1932年他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波茨坦天体物理学实验室工作,研究原子光谱线的斯塔克效应。1932年发表了Rb,Cs原子光谱线的倒斯塔克效应的论文。1932年从德国回国后,他在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任专职研究员一年。1933年在北京大学担任物理系主任,后任理学院院长。他还担任过物理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物理学报》编委。抗日战争爆发后,饶毓泰辗转跋涉,历尽艰苦,先到湖南长沙,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主任,同时亲自讲授光学和光的电磁理论等课程。抗日战争前后,饶毓泰进分子光谱的研究工作。1944年他再次回到美国进行分子光谱的研究。1947年饶毓泰回国,继续担任北京大学理学院院士,并开设理论物理等课程。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这时他虽已不担任物理系的领导,但还非常关心全系的工作,并亲自参加光学专门化的建设。当时他体弱多病,除指导研究生外,还先后开设原子光谱,光的电磁理论,气体导电基本过程等课程,并编写了讲义。当激光问世后,光学和光谱学得到迅速发展,饶毓泰为了帮助中、青年教师提高业务水平,专门为他们讲授了光的相干性理论,光磁双共振等反映当时科学发展的课程,并花费不少心血认真编写了这些课程的讲义。1955年,饶毓泰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他还曾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饶毓泰除在光谱学和气体导电的研究方面卓有成效外,对发展我国物理教学和培养人才也做出重要贡献。他于己于人1922年回国后,看到国内大学设物理系的不多,为了培养物理人才,毅然在南开大学创办物理系,亲自担任系主任。才短短的几年内培养了一批人才。在北京大学,他特别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开展实验研究工作。他十分强调高等学校的教师一定要做研究工作,才能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在他的领导下,系里的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做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在教学方面,饶毓泰十分重视演示实验,边讲课边演示,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起来。饶毓泰是一位实验物理学家,他治学严肃认真,经常以物理学发展史上的事例来教育学生和青年教师,要求他们重视实验工作。他说,一个科学工作者的作用就是要善于从实验现象的观察中分析,总结出物理规律。在讲授原子光谱课时,他从实验事实出发,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原子的定态概念。他的谆谆教导和教学方法,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饶毓泰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工作勤奋,把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的科学和教育事业。他关心祖国的建设,每次参加全国政 组织的视察回来或者听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讲话,总是兴奋地向周围的人们畅谈自己的感受。他生活俭朴,当时中国科学院给学部委员每月
100元的津贴,他坚持不受。他总是说自己做的事情不多,而组织上对自己的照顾太多了。他的治学精神和高尚品格深受师生们的尊敬。

南洋院士风采录(罗宗洛) 南洋院士风采录(钱崇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