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辐射
走进先生世界、感悟求真精神
发布时间:2012-10-12 00:00:0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590

 

是啊,人为了什么活着呢?难道仅仅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祖国的崛起,为了民族的振兴,为了更多的人更好的活着!在“枪林弹雨”的白色恐怖中,有一位斗士,扛起了引领冲锋的大纛。他就是鲁迅先生。

经过了这次绍兴的社会实践考察活动,我们触摸到了一个真实的鲁迅。在鲁迅先生曾经生长的地方,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儿时生活,了解了他为理想而奋斗,为理想而奉献的崇高精神,以及他那颗日夜滚烫,至死不渝的忠贞的爱国心。

 

 

到达绍兴的第一天,我们便来到了鲁迅纪念馆。还没进纪念馆的大门,我们就看到了藤野先生的铜像,这让我们想到了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的经历。正是这些经历使先生产生了一种“为生民立命”的责任感,最终弃医从文。他投身于写作,以笔杆子作为武器,他对抗敌人,唤醒民众,不知疲倦地如辛劳的牛一般,耕耘了几十年!

刚进大门,就看见了一座鲁迅先生的铜像,他眉目间的威严震慑了我们在场的所有人,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这让我们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不仅在于敢于用文字去抨击社会的不良制度,更在于那种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高尚精神。毛泽东同志曾说:“鲁迅的两句诗应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孺子’,在这里就是说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一切共产党员,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文艺工作者,都应该学习鲁迅的榜样,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绕过浮雕,看到的是鲁迅先生的生平介绍和他各个时期的照片。顺着次序一一游览下去,我们对鲁迅的生平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逐渐明白先生为什么要选择弃医从文。从前,我们只知道先生此举是出于爱国,并不知道这背后是出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责任,为民族的崛起,为民族的独立,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当先生看到中国留学生们对肆意残害国人性命的无动于衷和麻木不仁时,是悲哀?是愤怒?是同情?亦是无奈?

先生的爱国是有目共睹的,他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民族,他把满腔的热情付诸笔端,为的是唤醒中华民族沉睡的心灵。

当我们看到了先生的中年经历,特别是介绍上面提到的《白莽做<孩儿塔>序》,使我们感受到了先生的爱憎分明:先生强烈的抨击国民的麻木不仁的同时,还高度赞扬了那些作为自信坚毅得先驱者和他们身上的那种刚健不挠的民族精神。

从鲁迅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革命者应该具有的高风亮节,什么样的人是中华民族的筋骨和脊梁。他试图以其独特的“呐喊”唤醒起“彷徨”的人们。他那种出淤泥而不染的品质、针砭时弊的胆识,振臂呐喊的爱国情怀,正不断的给我们以启迪。

为了对鲁迅先生作品有更真切的体会,对鲁迅先生所处时代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在第二天前往参观鲁镇景区。一进门就见小镇粉墙黛瓦、小桥流水的古朴风韵,沿河的民居、商铺错落有致,更有奇者阿Q、祥林嫂、假洋鬼子、鲁四老爷等。鲁迅笔下的人物都活生生地出现于其中。鲁四老爷拿着个水烟盒四处游荡,阿Q靠在牌门上歇息,祥林嫂坐在掌柜的柜台上喝茶。这一个个似曾相识的形象尽数出现在我们面前,那样真实,那样淋漓尽致,以至伸手就能触及得到。这样的方式让我们直观的读懂了鲁迅,读懂了曾经出现在书上的人物。形形色色的人物,正代表了鲁迅先生对时代的批判,对于民族劣根性的讽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地无奈。

景点吃人馆还原了《狂人日记》的场景。《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篇白话小说。这充分地体现了鲁迅先生在文学上的创新精神,其首倡的“拿来主义”也非常好地阐释了这一点。他的拿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拿。提倡“拿来主义”是对于传统中国的创新,对于“全盘西化”的创新,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更加应该坚持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鲁镇之行所见所闻令我们感触颇深,鲁迅作为中国文化革命主将,积极投身于写作,不知疲倦地战斗在革命的前线,以笔杆子作为武器,对抗敌人,唤醒民众。笔杆在他的手中,犹如一把把利刃,直刺敌人的心脏。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在文化战线上, 他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民族英雄,代表着全民族的大多数,他的方向,就是全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追求真理,是鲁迅先生的理想,同样也是我们的目标。在绍兴几天时间里,我们也怀抱着一颗真实的心,去追随真理的脚步。

此次考察活动中,学校给予我们的课题选择面很广,涉及十门学科。每一个小组都有对应的指导老师进行悉心指导。所有的同学都早在出发之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同学们利用课余时间商议课题选择、问卷设计、采访注意等诸多事宜,并且分工合作,准备各项调查所需要的资料。这让同学们能在绍兴的考察研究中显得游刃有余。

在绍兴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南洋的同学充分发挥求真务实的精神,追求数据的真实、过程的真实、结果的真实,不含半点虚假。在整个调查过程中,我们所有的同学都认真贯彻真实二字,对每一位受采访者说明我们的意图,解释问卷的题目。可能这样做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但是,这让我们收获一种自信,我们扪心自问,无愧于胸前的校徽,无愧于求实的校训,无愧于求真务实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正是先生所教导的,所追求的,用他的一生所实践的吗?

尽管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仍遇到了一些困难。许多小组都遇到了时间把握不当,研究计划与现实不符,问卷容量过大等问题,面对这些棘手问题,我们没有选择回避,而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面对,比如说有一个小组,他们原定的计划是采访一些外国友人,可是到了那里,才发现事与愿违,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完全可以转变方案的他们,在鲁迅的故居,好似受到了鲁迅精神的感染,还是执著的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外国游客接受采访,也许是鲁迅先生感受到了我们的执着,最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几个外国友人接受采访,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还有很多这样的小组,组员们群策群力,提出解决方案,并且积极的尝试并最终解决了困难。

研究总结的撰写是整个研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从绍兴回沪后,我们展开了对问卷数据的整理与分析。为了能够更高效的完成这项任务,同学们进行了细致的分工,并进行资源整合,互相借鉴成功经验,又好又快地完成统计与分析数据的任务。绍兴之旅将在在最后的总结报告里画上了圆满的句号。我们对于鲁迅精神的理解希望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因此我们的总结报告也自我要求拿出最高的标准、拿出最好的水平。这也是我们对先生精神的一种学习和传承。

对真理的探求是一条艰辛而漫长的路。当其他人面对漫漫长路而面露难色时,我们应该从容自信。因为,南洋中学已经把开启真理之门的钥匙,交到了我们的手上。这扇真理大门就将由我们来开启。

我们的血里流淌着中华五千年的智慧,我们的双眸里是风云变化的未来世界,我们的脚下是通往构建大同社会的和谐之路。我们要如何接过先辈们手中的接力棒,来承担我们的历史责任,我们如何才能肩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才能不负先贤对子孙的殷切希望?答案可能有许多,但是,先生告诉我们,要重塑一个精神面貌:一个新中国的面貌,一个求真务实的面貌。

文化之旅是一种心灵之旅,是一种传承文化的开始,是爱国之旅,是一种与爱国伟人的交流,这种交流是一种无声的,心灵的碰撞,不是听革命故事可以比拟的,这心灵的震撼直接渗透入每个人的心中。在我们没去之前,停留在那爱国故事层面上的“爱国”,是多么的浅显,此行之后,我们感觉到了心的升华,感受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这是一种切身的体会。学校给予我们一座平台,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给予了一种别样的爱国教育,深深地烙在我们的心中。

在绍兴,当我们站在鲁迅铜像前,透过先生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历史的沧桑,看到了战斗的热情,更看到了先生对我们的殷切希望。此刻,我们在和中华民族的灵魂进行无声的对话,强大的能量通过眼神传递到我们心间,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热血沸腾,誓为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民族魂”将永远镌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长青不朽!

 

v
徐汇区廉洁教育进课堂展示交流活动议程 “今天,我们还需要俭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