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校庆网 >>校友风采
南洋院士风采录(朱高峰)
发布时间:2015-08-17 14:43:12   发布人:陆栋樑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927

邮电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朱高峰,1951年校友。邮电通信技术与管理专家。1935年5月27日生于上海。1951年9月至1952年8月就读于清华大学,1958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电信工程学院,获工程师学位。历任邮电部第六研究所总工程师、邮电部副部长、主任高级工程师等职。1994年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被选为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长期从事电信系统的科研工作。先后参与、主持了大量通信载波传输系统的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负责总体设计的我国第一套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是我国整个载波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同轴电缆4380路载波通信系统,频带宽,技术难度大,有些技术达到国外万路载波系统的水平,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还在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的建筑、网络经营方式、网络运行方式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朱高峰祖籍浙江宁波,1935年出生在上海。父亲从事照相业,故家庭情况还可称上小康。1948年,朱高峰进入了上海著名的私立学校南洋中学的高中,他的家当时在北火车站,每天上学要先坐车到法大马路(金陵东路),换车到大木桥路再步行到校。为了学习方便,他就住进学校的宿舍,当起了住读生。学习之余,有时也在花草茂密的校园里抓抓小螃蟹,在宿舍里和同学打打桥牌,住读的生活让他感到十分新鲜。

1949年,上海解放后,学校的政治运动很多,如镇反运动,抗美援朝等等,大大地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后来有不少同学去参军参干。同学们在业余时间里还组织了各种社团活动,朱高峰因学习成绩好,就参与组织了数学互助组。他们一些同学还搞了一个夜校,利用课余时间为学校附近和日晖港地区的一些贫苦家庭无力上学的孩子上课,朱高峰曾担任高年级班的数学小教员。到了高三,他还担任了一年的学生会的学习部长,参加了学生会的一些工作,对个人成长和组织能力的锻炼起了一定作用。

1951年考大学时,当时国家建设需要,多数同学都了工科,但朱高峰还是立志于科学,因此报考了物理系,并得到老师们的鼓励。在清华上了一年,对学习还是有比较满意的。一年后,他被保送到苏联学习,和他同时去的共有六个同系的同学,到苏后有的人仍学物理,但通知他改修通信,并明确毕业后由邮电部分配工作,这就决定了朱高峰一生的工作性质和环境。

学成回国后,朱高峰一直在四川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在邮电六所任总工程师,整整十三年。当时由于处在农村地区,环境闭塞,条件较差。但他不辞辛劳,为国家的邮电通讯现代化艰苦奋斗着。三年困难期间,他主持建设我国第一条对称电缆60路载波系统,此系统原定全套引进,由于苏方撤走,改为自行研制。科研单位仓促上马,做的第一套样机基本指标均不合格,不能用。在当时温饱问题还未解决的情况下,朱高峰和技术攻关人员奔走在北京——石家庄300千米的线路上达四年之久,终于弄清楚一个个问题,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到第三型样机才在1965年通过了国家鉴定。更重要的是摸清楚了事物的规律,主要是长途线路上各种性能损伤,如均衡偏差、噪声和串音等的叠加规律,为后来研究大容量电缆载波系统打好了较坚实的基础。

六、七十年代,朱高峰主持通信载波传输系统总体设计与研制工作,负责总体设计的我国第一套中同轴电缆1800路载波通信系统是我国载波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978年该项目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特别是他负责总体设计的中同轴电缆4380路载波通信系统,频带宽、技术难度大,有些技术达到国外万路载波技术水平,打破了当时国际上对我国通信技术的封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填补了国内空白。

1982年,邮电部通知朱高峰到部报到并任命为副部长。工作的性质就由科研开发变为管理,并且是较高层次的管理,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到部机关搞管理工作后,一下子面宽了好多倍,当时部机关一些老同志对从基层选拔一个技术人员到部里当领导不理解,就要看看你到底能干什么?事关党的干部政策是否正确。朱高峰一方面尽快适应工作,努力从宏观上、整体上去把握局面,对很多不熟悉的领域,如经济、财务、人事等,努力去理解掌握。由于在研究所中从事的是系统总体设计工作,比较习惯从全局考虑分析问题,这为从事高层次管理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另一方面对管理中长期存在的职责不清,无所依据,既互相推诿,又相互制约的情况不能熟视无睹,甚至随声附和,而是努力从根本上弄清事务的本来面貌,尽量建立一些规矩,逐步走上正规。例如,当时碰到一个问题,就是邮电经济管理长期套用工业管理的模式,在当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大力推广层层放权,层层承包的大气候下,邮电内部要求层层承包的呼声也很高,但邮电有很多特点,不同于工业,如全网统一完成生产过程,不能割裂,产品的生产与消费过程一致等,层层承包是明显不符合实际的。但完全统一集权(外国都这样)对我们这样的大国也容易统死,缺乏活力。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研究探索,广泛听取意见并经过试点后,逐步形成既维护全网集中统一,又能调动各地区和基层积极性的经济核算制。在此时期,朱高峰倡议并组织建设全国长途自动电话网,提出网络运行可靠性的总体设想,推动通信网络技术成为独立学科。

九十年代,他组织制定了我国长途网络规划,为“八•五”期间建设我国22条光缆主干线起了主导作用。他还紧密跟踪世界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好工程教育方面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先后发表了多篇论文。

1994年,朱高峰被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时任工程院副院长。转到工程院工作后,尽管还有少量的管理工作,主要是工程技术,接触工程技术的面很广,学术性很强,和在部里工作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深感这里工作的特殊性。工程院是个虚体机构,机关很小,但院本身层次高,技术面宽。从学术上讲,工程院是全学科的,要想对各主要学科哪怕是有一些皮毛的了解,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中国工程院成立后,做了一批咨询课题,但也有较大难度,朱高峰担任常务副院长以后,正在作大量的研究,使工程院为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起到更大作用作进一步的探索。

现在,已是古稀之年的朱高峰院士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仍为我国工程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而奋斗着。他回顾了自己一生的成长发展的经历,说:“现在的年轻人面临更多的选择机会,个人意志能有更多表达,这当然是好事。但不要忘了没有国家的富强,个人是不会有什么光明前途的。现在国外留学生的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也主要靠的是国家和威望和实力。在这个大前提下,不论具体走什么路,个人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和周围的长取长补短,团结协作,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南洋院士风采录(周永茂) 南洋院士风采录(佘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