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摘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文摘
改革教学方法 推进素质教育
发布时间:2014-04-23 14:15:04   发布人:王勤   信息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第1期    点击次数:27

徐冰  李欣

现代教育的目的在于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潜能,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学会审美。而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同时具备能及时、高效吸取优秀成果的自学能力。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人为本,全人教育”的核心理念,而我校的教改实践恰恰是基于这种朴素的教育理念而提出的。

  中国有一句古语: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之以渔则终身备用无穷。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是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通过教师的导学,使其能自学、会学,这样的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下面我谈一点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体会,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一、课前的教学编排要有利于学生的自学。

  编排预习提纲时遵循省时、少误差、提高阅读速度、减轻自学难度为宗旨,提高学生预习时的效率,以及自学的兴趣。同时还要注重对知识的整合性,力求形成系统,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的框架。

  二、课堂教学中的能力培养

  1、遵循的原则。在课堂上遵循“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原则。课堂上教师既要指导集体,又要辅导个别,让不同的知识、技能水平和思维品质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不搞一刀切。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启发和辅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自学语文的能力。

  2、课堂模式。课堂教学分为启、读、练、知、结五项四段。读——练这一阶段占用20——25分钟,给学生自学和个别辅导创造时间和空间。这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读练要求做到:(1)提出具体的目标要求(2)利用好工具书等资源(3)分组交流(4)分组点评(5)分层递进,因材施教。个别与普遍分梯次解决。教学中,教师必须相信学生,他们会以独有敏锐感受力去观察、分析、判断,他们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教师不必越俎代庖,不要束缚学生,要放得开,培养其独立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启就是启发,让学生知道这一课教学要完成什么学习任务,怎样去完成。通过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际运用中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涉及启,让启渗透进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第四环节是知,知就是知结果,把自检、他检很好的结合在一起,利用讨论等形式相互补充、互相订正、作出结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要让学生明白。充分调动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使思维经常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不断推进学习,培养学生独自学习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第五环节是结。结即小结。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可以从内容、方法、收获等方面回顾,引导他们找出得失。可按课节、按天、按周对知识点进行回顾总结,教师这时的作用就变成织工,帮助他们梳理知识框架,学生就能达成知识与能力、方法的完美结合,达到会学的目的。

  三、课后勤于总结,严格质控。

  教学不能流于形式,教师要对每一节课进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有针对性的制定新一轮的教学计划。在分析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三大板块教学措施,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唱主角、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其一,改变我们常见的班级授课制分组学习;其二,10+35,保证学生的活动时间;其三,预习——展示——反馈三个学习模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与此相应,教师的教学方式也由过去的注入式转变为发动式,由直接讲变为想办法促使学生动起来,师生共同努力,把课堂塑造成一个动态的、情感的、成果的艺术课堂,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改指导思想。

  四、领导重视,为课改的顺利实施保驾护航

  1、领导当行家,提升整体实力。领导从教学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教学方法、成绩评定等方面进行科学的指导,提升课改教师的整体实力。

  2、政治上关心、业务上指导、能力上提高教师。

  五、合作交流,优化教学成果

  1、坚持组内交流。讨论教材及教学中发现问题,交流教学心得,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大小考试。坚持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团结协作、共同提高,从而提高整体水平。

  2、互相听课,切磋技艺。通过听课,取长补短,相互学习。

  3、月考评估,挖潜培优

  4、大考复习主题制。大考复习以知识块状进行,每一块为一主题,而每一主题也定好时、人、量,分工负责。大家团结协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合作使我们的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改给我们每个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快乐教学也并非一种形式教学,只要我们每个教师用心对待,用心探索,我相信我们定会让学生在快乐中成长,在快乐中学习。定会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这些只是我的粗知拙见,难免有所纰漏,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教育家一定是自由的教师 (物理)中学物理教学生活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