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摘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文摘
(物理)高中物理学习障碍的成因探究与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2-11-21 00:00:0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36

 作者:杜修建
 一、问题提出
  当前,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迅速成为教育热点,“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得到人们的认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的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不难是指一个没有疾病,而且包含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对社会的适应性,”其中良好的精神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就是心理健康问题。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活动,一切教育活动,学习活动的效果取决于当时学生的心理状态,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能否主动地活泼地学习与发展必要的条件,良好的学习心理对学习行为起着重要的动力与调控作用,是学习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笔者从2010年秋高一开始,对高一学生在物理学习上存在的障碍进行了一些探讨,并试图打造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研究过程
  (一)研究方式。
  以座谈和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2010年秋升入高中一个月、四个月后和高一第二学期期末的高一学生进行调查,内容涉及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注意力,学习方法和习惯,意志情感因素,对待挫折、困难、失败等物理科学品质内容。
  (二)测试对象。
  以我校2010级笔者所教高一(9)、(10)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收到有效答卷400份。
  (三)结果分析。
  学习成绩优秀生学习主动积极,善于动脑,思想开拓,理解力强。学习成绩落后者大多缺乏较好的物理科学思维品质,学习松懈,理解力较差,也没有正确的方法。
  研究表明,高中生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①中学生进入高中学习后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会遇到或产生各中心理问题。②由于高中教学内容在难度上、思维能力要求上有一定的跳跃性,更加上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上承受过重的心理负担和课业负担。③高中段学习,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外,更多地考虑和突出学习能力要求。由于以上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显暴露了同隐患的学习心理问题。通常直接表现在学习认知上非认知上的严重两极分化。
  三、教学策略
  (一)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信心。
  好的学习态度是学好知识的一个重要条件。好的学习态度还可弥补学习智力的不足。教师应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深入挖掘物理自身的德育功能,如根据教学内容介绍古今中外物理学家如牛顿、爱因斯坦等刻苦学习,忘我工作,从而取得辉煌成就,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典型事例。以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理想,引发学习的动机,使他们保持不怕困难,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将一些名人关于成功与天才和勤奋的关系的论述,写成条幅挂于教室,随时激励他们“要有梦想,不要放弃”。
  不断强化成功感,对树立并保持学习的信心同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要为他们创造取得成绩情境。如适当降低考试和作业的难度。课堂上为他们设置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等。对他们在学习中取得的点滴成绩,不适时机加以表扬志鼓励等。
  (二)培养学习兴趣,催化学习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动力产生的重要主观在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自觉动力。
  (1)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对物理实验特别感兴趣。因此物理实验和实验教学是提高他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观察、思维、实验能力的有效措施。因此要充分利用重点中学良好的实验条件,强化实验。如在教学中,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随堂实验;某些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根据教学内容增设(或改进)一些实验;借助多媒体技术,播放中学物理实验室难以完成的实验录像,投影实验现象,以增强效果。并要求做好课本中的“家庭小实验”。这样,既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同时也培养他们思维习惯与品质。
  (2)分化知识难点、循序渐进,逐步引导。知识中的难点也是导致他们失去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他们的学习热情会因难点无法突破和理解陷入丧夫信心、失去兴趣的泥潭。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把知识难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让他们逐步理解,不能“一步到位”。比如氧气还原反应的地教学,如在教学《导体和绝缘体》一节时,教师一开始可以创设情景设置如下疑问:能否用塑料做导线的芯?然后指导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实验,研究那些物体容易导电,那些物体不容易导电。从而学生把物体分成两类:导体和绝缘体。此时要提示学生课堂一开始提出的疑问,学生自然会明白塑料是绝缘体,不能做导线的芯。然后教师演示玻璃达到红炽状态导电的实验,得出绝缘体和导体没有绝对界限,条件改变了绝缘体就可以导电了,再问塑料能否做导线的芯?学生自然有了更深的认识。再介绍压电陶瓷、导电塑料等新型的导电材料。
  (3)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中,要放下重点中学教师架子。要充分尊重他们表达自己的理想、意见、理解、感悟的权利,千万不要歧视他们。如对他们提出简单问题,不能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要认真给予解答,并鼓励多问。但对提出的一些课本中就有现存的答案或上课反复强调和解释的问题,解答后再善意指出,课后没有认真看书,或上课没看认真的听。这样他们会觉得老师亲切可亲、主动接触你。从而学习物理的兴趣倍增。
  (三)加强学法指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学些学生特点,对他们进行常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良好学习习惯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求他们做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练习巩固。
  (1)指导他们怎样去读物理课本。他们阅读能力差,教师在强调其重要性的同时,还应教给他们阅读物理课本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必须让他们带着问题去读,我是这样安排的阅读过程的:第一遍预习时完成,上新课的前一天,将拟定好的阅读提纲交给他们,要他们经过通读,了解这节内容讲什么,哪些内容自己难以理解,带着问题听课,有利于提高听课质量。第二遍在听课后完成,要求他们利用自习时间给合笔记,仔细阅读教材,要边读边思考,看看预习中发展的问题是不是全部解决了。并试对学习内容整理归纳,结成串(这就是复习的方法)。第三遍在单元测试后完成,选读测试中暴露出问题的所有内容,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指导他们“合作探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起着引导作用。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的“导”尤为重要。学生自学后,对所提出的问题有所了解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提问设疑——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精讲点拨——学生悟出道理。要以教师的“导”,促进学生的“思”,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不要怕说错,允许争论、答辩,真正创设一个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自我的课堂氛围。
  (3)指导他们“练”,完成好作业。“练”即释疑检验,形成技能。在这个阶段,通过学生的练习、应用、归纳,使获取的知识进一步深化,形成技能和技巧,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进行总结归纳,适时恰当的给予精讲评价。通过强化学习,达到巩固提高、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归纳类比的方法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体系中,由线到面构成知识网络,掌握共性,突出特征,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做作业是培养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作业须独立完成。同时要让他们养成认真审题,规范解题,自我检查、总结的良好习惯。
  实践证明,教师只要重视研究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和学习,努力做到教书育人相结合,并通过不断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保持学习持久浓厚兴趣,学习能力就会增强。我所授班级在全校期末统考中,物理平均成绩和及格率、三次列我校该年级同类班级之首。
原载:中国教育探讨与实践 2012年5期
(班主任)浅谈如何做好高中班主任工作 (英语)高中英语课堂如何凸显师生互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