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震 李锋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核心素养引领教育改革与发展渐成世界潮流。教育部2014年3月30日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将其置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这显然是与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高度吻合的。高中生涯教育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培养关键能力,提升必备品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手段。生涯教育是促进高中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普通高中新课改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关于“增加学生选择权”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能力的有效载体。
但现实的情况是,由于生涯教育不是国家课程,学校、家庭、学生对生涯规划不重视,不少学校缺少课程教材,师资匮乏,有的仅仅让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实施生涯教育。为了有效开展生涯教育,我校于2015年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资助课题“苏北农村高中生生涯发展指导实践研究”。2018年教育部发布了新版高中课程方案和14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其中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了界定。基于生涯教育和学科教学均聚焦于核心素养发展的目标,我们尝试将学生生涯教育同学科教学相融合,实践证明,这是较为“接地气”的选择。
一、生涯教育与学科融合目标、原则
1.生涯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目标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学的必然要求,学生的生涯发展离不开各学科的学科素养的形成。生涯教育与学科融合的目标聚焦于核心素养的发展,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让学生获得职业体验,提高学科职业素养。因此在拟定学科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学科教育中的生涯教育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专业认知,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促进学生生涯智慧的生成,以达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生涯教育与学科融合原则。
价值导向原则。坚持立德树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进行学业规划、人生规划,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职业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观。
关联性原则。挖掘教材中与生涯教育相关的内容,注重引导学生结合教材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能。
实践性原则。坚持实践体验,结合校情、教情、学情,在学科实践活动中学习生涯知识,培养生涯规划意识,拥有生涯智慧。
可行性原则。采用学科职业人物简介、角色扮演、情景体验等形式,有理有据,有方法有步骤,实施学科融合。
一致性原则。家庭、学校、社会,课堂、课外、校外目标一致,内容相融,载体相通,将当前的学科学习与学业规划、职业规划、人生规划建立联系,共同指向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指向核心素养。
二、生涯教育与学科融合内容
融入生涯教育的学科教学要聚焦生涯教育的要点:整合学科中蕴含的专业知识与职业信息,挖掘学科内容中的生涯教育内容,在学科活动中体现生涯教育的理念,增强生涯规划意识,尤其要深挖学科应用层面的生涯教育内涵。
第一,基于学科知识的职业认知及职业能力。融入生涯教育的学科教学要挖掘学科内容中的生涯教育内容,学科知识是未来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其与职业素养有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因此学科融合既可以深刻了解知识的价值,也可以深刻了解职业的意义。
第二,基于学科人物的职业素养。融入生涯教育的学科教学应培养基于学科人物的职业素养。学科人物包括:促进学科发展的历史人物、学科相关职业的历史名人、生活中的职场名人、拥有职业发展故事的普通职场人。
三、生涯教育与学科融合路径与策略
1.学科教学中基于角色扮演的职业体验。
角色扮演策略是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将彼此间有关联的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进而整合为策略性知识的关键。基于角色扮演的职业体验活动是将学科教学融入生涯教育的基本途径。
2.学科教学中指向职业能力的项目化学习。
项目化学习是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最终达成项目目标的学习方式。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设计指向六个维度:核心知识、驱动型问题、高阶认知、学习实践、公开成果、学习评价。通过对高中课程标准的分析发现,几乎所有学科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中都会提到项目学习(有“项目化、项目式和基于项目”等不同表述),其中数学、地理、英语等多门学科都给出了具体的设计案例。学科教学融入生涯教育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是指在特定的时间,为实现特定的目标,以任务为导向,以小组合作方式解决项目任务的学习方式。与常规课堂學习活动相比,项目式学习更注重职业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3.“工作场景”中的现场情景式教学。
将学科课堂搬到“工作现场”的情景式教学是生涯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另一种形式。它在职业院校的见习、大学生的实习运用较多。中小学阶段也可以加以尝试,以此帮助学生认识、学习课本与相关职业的联系,并教育学生尊重与该科专业相关的职业,获得职业体验、提高学科职业素养。
4.基于“职业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职业体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基于学科的职业成功人士案例,体验基于学科的不同职业种类的特点,培养基于学科背景的职业关键能力。下面以一节“农业发展”实践课为例谈谈基于“职业体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现代农业应如何发展?”围绕这一问题开展体验式学习活动。指导教师带学生到徐州市棠张镇进行实践体验,探索发展思路。棠张镇是徐州作为首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核心区,是江苏省永久性“菜篮子”基地。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分成传统农业组、现代农业组、政府代表组等不同的职业体验小组。各小组进入棠张镇找到不同部门实践体验,组内探讨后开会汇报体验,提交体验报告,由此加深对于现代农业生产的了解。[1]
5.跨学科生涯主题式教学。
生涯主题活动式教学是在学习活动中围绕一定的生涯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实现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学习活动。生涯主题活动式教学可以跨学科进行,涉及的主题如:科技与设计、经济与金融、健康养老与社区服务、智慧家居与人工智能、新能源与绿色未来等。
美国学者舒伯曾说过:“生涯发展课程是促进学生生涯发展的最适宜方式。所以将生涯发展概念纳入现在的学校课程中,被认为是一条最佳路径,生涯发展指导不应只是在传统的课程外增加一个额外的科目或单元,而是应该将生涯发展的理念融入现有的课程当中。”我校的相关实践正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当然,我们也发现,如能制定基于学科的职业知识与技能课程标准,生涯教育融入学科教学将会得到更好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周倩,李锋.核心素养视域下地理社团活动与生涯教育融合策略探究[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35):34-37.
摘自:《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