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旭峰
1 考查有机合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1 有机合成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和应用价值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质、应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1]。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是其中重要的研究内容。在确定分子结构的有机化合物的基础上,以石油或者煤焦油中提取的简单有机物或者大规模生产的有机物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我们需要的具有特定功能的复杂的有机物,如药物、香料、染料、食品添加剂以及合成高分子等。其中两类重要药物——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是经过路线设计、实验探索、路线调整、工业合成等一系列步骤,实现了工业化的生产。以这两类药物为代表的合成药物对人类预防、诊疗和战胜疾病做出了重大贡献,极大地延长了人类的寿命。
1.2 有机合成是课程标准和高中教材的重要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认识烷烃及衍生物在有机合成中的作用”[2]。为落实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教材中设置了专门章节介绍有机合成。以获得1990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有机合成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介绍了逆合成分析方法,要求学生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基本要领,能设计简单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路线。例如鲁科版教材介绍了甲苯为原料设计路线合成苯甲酸苯甲酯[3],而人教版教材则介绍了以乙烯为原料设计路线合成乙二酸二乙酯[4]。在课后练习中也安排了大量的习题专门巩固这部分内容以培养学生的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能力。《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更加明确了这一部分的要求,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指出“认识有机合成的关键是碳骨架的构建和官能团的转化,了解设计有机合成路线的一般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既有利于今后进入高校更加系统学习有机化学或者药物化学等课程,也有利于在生活中利用有机化学及有机合成的基础知识分析判断药物服用及病理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1.3 有机合成是独立思考能力考查的重要方式
《国务院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加强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5]。对设计路线的考查是实现独立思考能力考查的重要方式,其基本思路是要求学生独立地获取试题中提供的陌生反应信息,将已学过的知识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有机反应的知识体系,进而设计有机合成路线。这些考查方式在过去的高考化学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特别是实施课程标准高考以来,逐步探索以有机合成为背景进行创新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考查。同时为了进一步落实《实施意见》,巩固改革成果,体现改革理念,明确考查要求,考试中心组织专家修订了2017年的《考试大纲》[6],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内容要求中增加了“能根据信息设计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并在能力目标中补充了一道有机合成的例题,阐释如何对获取信息等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进行考查。
2 高考对有机合成考查的基本思路及方式分析
2.1 高考中的有机合成与逆合成分析
目前高考中《有机化学基础》模块试题素材多是某种功能化合物。这种试题素材展示某种功能化合物的实验室或实际工业合成路线,并提供一些新颖的反应信息或者分析数据,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考查中学有機化学基础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同分异构体、反应类型、反应性质、有机物命名等内容。其中有机合成路线设计是近几年重点考查的内容,其具体要求是学生对于给定的目标化合物,能分析目标化合物分子结构,包括碳骨架、官能团种类及数量,按照碳骨架构成或者官能团转化进行逆向拆解成多个中间体,按照同样的方法再对中间体进行逆向拆解直到易得的规模化基础工业化原料(如图1所示)。
目前高考化学试题对合成路线的设计,通常是给出目标化合物和原料。因此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解析原料与目标化合物在分子结构方面的差异,特别是官能团和碳骨架的差异。要求学生结合试题给出的信息利用逆合成分析方法拆解目标有机物,将其逆向分解为中间化合物,并能继续将中间化合物拆解,直至题目提供的原料。最后将已学的有机合成反应和题目给出的新反应相结合,以可靠的转化反应为依据,加上合适的反应试剂和反应条件,设计出符合题目要求相对新颖的合成路线。
2.2 考查方式分析
根据目标化合物和原料之间分子结构的差异,包括碳原子数、碳骨架及官能团等方面,可以将高考化学中有机合成路线的考查大概分成如下三个类型。
2.2.1 考查碳骨架上的官能团简单转化
对于这种考查类型,其目标化合物与原料的分子中碳骨架和碳原子总数没有差异,仅是官能团的转化。其考查目标就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有机官能团的转化关系,这些内容大多是中学有机化学中已经介绍的卤素、羟基、醛基、羧基等之间的转化。解答此类试题关键是分析出原料和目标化合物之间官能团的差异,再加上合适的试剂和转化条件即可。
例1 (2014年海南卷)设计一条由环己烯经过两步反应得到1,3-环己二烯的合成路线。
逆向推理过程如图2所示。分析中间产物,X和Y均可以是卤素。将逆向推理过程倒过来,加上试剂和反应条件,分别可得到如图3所示的合成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