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文摘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文摘
(语文)高考作文高效复习备考实施策略
发布时间:2012-11-22 00:00:0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9

作者:石春梅
    作文教学一直是高考语文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但面对纷繁庞杂的作文教学体系和江苏高考历年来颇具思考深度的作文试题,许多一线教师往往力不从心,甚而束手无策;学生也举步维艰,难以应对,“闭门造车”、“无病呻吟”的现象依旧存在。如何提高高三作文复习的效率,让师生们不再望而却步成了当务之急。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核心在于对生活、社会、人生等的体验、感悟和表达,做到“我手写我心”。还指出“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学生作文要具有独特的体验、深刻的认识和个性化的表达等特点应是我们教者孜孜以求的复习备考的最终目标。据此,笔者着力在复习过程中通过转变思想,唤醒潜能;强基固本,优化能级;因材施教,分层提升等具体措施进行高考作文的精细化备考,使学生能够坦然应对高考并提升写作能力、积淀语文素养。
  一.转变思想,唤醒潜能:高效复习备考的迫切愿景。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才,作文教学的宗旨也是人的个性化能力的发展。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老师们高三作文教学的重心是提高高考分数,作文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学生中重理轻文、怕写作文的思想尚比较突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学观念,唤醒老师的教学潜能和学生写作的主体意识迫在眉睫。
  首先改变作文教学观念,加强研究,努力提升自身素养。老师的思想观念、作文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指导水平甚至写作能力等均是影响学生整体作文水平的关键要素。于是,笔者和老师们一起从改变自身做起,大家依靠个体研究和集体智慧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新形势下的作文教学现状,研究江苏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白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并以此作为教学的依据,不只关注作文分数,重点提升自己的作文教学素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作文理解能力、教学能力、指导能力、下水作文能力等,切实把握作文教学的关注点和落脚点,明白作文教学老师要教什么、怎么教。
  其次,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唤醒学生写作的主体潜能。本着“培养人、发展人”的教育思想,笔者和老师们把目光更多地聚焦在作文教学对学生素质提升的作用上,不再只盯住学生成绩,不再为作文而作文,不再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仍进行盲目的训练;通过激趣、引导、动情等多种方式激发写作兴趣,唤起学生主动写作的欲望。如通过佳作推荐、小组评比、表扬为主、定期展示、校内外报刊发表等多种方式奖励先进、鼓励后进等。创作来源于生活,学生怕写作文主要在于缺乏写作素材。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我们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将所见所感真实地表达出来,让学生明白:自然、社会、自我、亲人、同学、朋友等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均是作文写作的源泉,用心体悟,真情实感自然流露,老师再辅之以适当的写作技法指点,从而帮助学生改变畏惧作文的心理,改变无米下炊等写作困难。由此,学生不再害怕作文,并且逐渐敢写、愿意写了。
  二.强基固本,优化能级:高效复习备考的根本途径。
  进入高三,从现实操作层面的作文技巧看,需要进一步解决学生高一、高二作文训练中的突出问题:如写作不动脑筋,满足于平均分;习惯套仿背编,文风不正;审题困难,结构混乱;立意低幼,语言苍白等等。从学生主体发展看,要从提升学生的发展等级入手重点提升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写作素养。但如何具体落实呢?
  首先,强化写作基本要求,巩固写作基本技能,确保基础等级。对照2012年江苏语文高考考试说明,笔者从审题、立意、文体、内容、结构、书写等方面切实抓牢写作的基本要求,确保人人拿稳基础等级分。并分阶段逐一解决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典型问题整体集中纠正,个别问题个别指导解决。明确学生写作的基本要求:态度端正,书写工整,文体规范,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挚,结构完整,语言通顺。
  其次,优化具体实施环节,促进能级发展,提升学生作文素养。考试说明中对发展等级的要求包括: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发展等级”要求提升学生细致观察梳理生活、深入思考激发创新思维、丰富积淀从而真情表达凸显语言张力等方面的素养。我们从以下环节着手优化发展提升:
  占有素材是能级发展的第一步。从历史、生活、自然、社会、课本等多个角度系统地配给学生一些名言警句和美文专题阅读,如亲近自然,守望家园,保护环境,呵护心灵,敬畏生命,守护良知,弘扬美德,谦卑做人,常怀悲悯,心系天下等。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材料、引发感悟,逐渐养成思考问题、积累运用素材的习惯。要求学生作文时务求做到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丰富、新颖、优美、大气。
  锻炼思维是能级发展的第二步。多角度、多层面深入思考问题的思维品质的锻炼至关重要。笔者每周挤出一些时间通过推介一些美文、时文,关注热点,进行社会考察等有效方式坚持让学生鉴赏、品评,分析得失、美丑,探求本源,考量道德,追问心灵,产生共鸣,启迪心智,积淀情感,以期提升学生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挖掘根源、对客观现象进行本质的理性概括的能力,最终锻炼学生的思维,形成深刻的思想,使作文见解富有深刻性、创见性,说理具有逻辑性,思想具有哲理性。
  语言富有文采是能级发展的第三步。多看多记、灵活运用是学生语言积累的有效途径,笔者鼓励学生坚持每天读、记优美语段,这种方式可帮助一些语言极其苍白、匮乏的同学迅速储积好的语言。但关键是灵活运用,我们坚决杜绝原封不动地照搬的做法,提倡“吸收是基础,化用是技巧,思考后成为自己的是关键”。老师们再辅之以一些技法指点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如: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多用排比、比喻、拟人、对比等,多用成语、短句、疑问句,多用描写如细节描写、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多一些环境、氛围、心理烘托渲染等,真正达到用词贴切、句式灵活,文句有表现力等能级要求,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写作素养。
  三.因材施教,分层提升:高效复习备考的有效方略。
  作文教学更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创作,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但高三时间紧,任务重,学生智力、能力上的差异也带来了他们作文水平的差异,怎样使作文评讲、指导更具有针对性,防止泛泛之作、泛泛评讲、泛泛指导,如何兼顾到所有学生是复习备考的难点所在。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因材施教”的思想早已为我们提供了依据,因此,绝对熟悉你的学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老师只有充分了解学情、分层施教才可能让所有学生都真正学有所得。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师生间爱的传递可以产生极强的教学互动效应,作文教学更需要师生间面对面、一对一的情感互动交流。于是,笔者暗中将学生按写作水平分成优、中、低三类,在教学时区别对待。对于有较好的语言功底的作文有优势的学生,笔者就个个跟进、及时提点,给他们更多的施展空间。鼓励他们在稳中求新,在审准题的基础上尝试着灵活运用多种文体,如记叙性、议论性散文,富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观点鲜明、语言深刻、富有真知灼见的思想的议论文等,还要求他们在立意、语言上多加锤炼,以期能更多地提升发展等级。中低层次学生作文教学的重点不是教他怎样写好文章,而是教他如何避免写作中的错误,完成这一基础性的任务后根据学情指导进一步提高。对于作文成绩屡屡滞后的学生,笔者总给予更多的付出,每次的作文,逐个进行面批、纠错、指导,再进行二次甚或是三次作文,并不断鼓励,激发斗志,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写作激情成了笔者工作的主旋律。渐渐地班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喜欢写作并主动请老师帮忙指导的学生,笔者也总是倾心点拨。过程中,笔者付出了倍于常人的努力,班上的学生时时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兴趣大增,逐渐愿意写作、爱好写作,写作水平也提升很快。
  我们在尝试中行进,虽略见成效,但作文教学承载的使命非常厚重,学生作文素养的提升依旧任重道远,我们在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疑难,如:学生在短期内怎样快速提高分数、提升作文素养,如何用好素材、快速构建作文框架,如何在积累、运用、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完善作文技巧问题;教师怎样更快、更有效地批改作文,怎样解决分数与能力齐头并进等现实问题。这些有待我们进一步突破,也求教于众位方家。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12年10期
(班主任)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无声艺术浅谈 (心理)高中女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