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中,阅读能力尤为重要。掌握阅读要领,提高阅读能力,才能为学好其他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分析
苏教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主要由三个板块构成,分别是文本研习板块、问题探讨板块、活动体验板块。这三个板块的设置是逐层递进的,力求将阅读教学内容巩固、充实、提高、运用。
(一)文本研习
文本研习的含义:选择具有典范性的阅读文本,根据阅读对话情境,使学生参与阅读对话,从而表达、交流阅读的感受,并从中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这个模块的设置,非常注重三个方面——审美教育、引导对话、品味语言。审美教育,是培养欣赏美的能力。我们喜欢某一样东西,从某种意义而言,是因为喜欢事物中美好的一面。因为它具有美、产生美,所以我们才会产生喜欢这种情绪。如果它是丑恶的,就必须摒弃。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时进行兴趣导入,将所要开展的课程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有话可说”,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一篇优美的阅读文章如何展现其美,是由它的词句来帮助呈现的,教师要使学生了解在某个语境里使用什么样的词汇最为合适、最能表现情感,如此,必定是好句、好文。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感悟自然”模块的《赤壁赋》。学习这篇古文时,必须要了解基本的文体知识和作者背景。教师在导入时,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进行引导,比如问学生有没有学过苏东坡的其他诗、词和文章,有没有人能够熟练地背诵出其中一篇。另外,还需从文章的情感脉络出发,整体感知通篇课文。《赤壁赋》中,第一段写所见,东坡夜游赤壁。第二段写所闻,东坡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箫声的悲凉。第三段写所叹,是客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第四段写所感,苏东坡用自己的见解宽解对方。第五段主要是抒发忘怀得失、超然物外之情。如此讲授课文,学生必然很乐于学习,教学也易实现本课的知识与情感目标。
(二)问题探讨
这里笔者想谈谈“我要学”和“要我学”这两种学习方式,前者是学生自主学习,这可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自我设问的习惯,使其思维严密性和批判性得到提高。后者则是被动学习,学生对学习感到无聊甚至反感,那教师只能将知识一味灌输给学生,学生根本无法消化吸收,意即填鸭式的教学。二者比较,自然是前者胜出,前者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较好效果。因此,教师就必须运用与范文相关的问题诱导学生深入探究,让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维。
如何运用“问题探讨”这种方式?笔者用必修一的第二个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求学之道”模块的《劝学》《师说》来说明。
教师:同学们,读经典可以获得教养,那还有什么途径可以获得呢?(问题一)
学生1:自己自觉学习,自己提高啊。
学生2:向他人学习,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著名言论。
……
教师:同学们,你们平时了解的关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习目的的名人名言或名句有哪些呢,作者是谁,有什么代表作品?(问题二)
学生1: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自荀子的《劝学》
学生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出自韩愈的《师说》
……
这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运用平时的积累去回答,当然学生的答案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但多少都与要学的文章相关。那么教师可以从此着手,让学生了解名句的作者,学生对此展开讨论,查看书本及相关资料。这引发学生对文章的思考,促进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做个小结,再具体分析课文,就能帮助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课文。
(三)活动体验
活动体验的含义: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学习,结合语文教材,围绕主题开展多样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出真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在实践中亲自体会,才能学习、巩固、充实、提高,培养语文素养。这个板块有着强调活动、注重体验、实践形势多样等特点。教师要基于实践,结合学生的特点,因人制宜,开展活动。
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第四个专题——走进语言现场的“在演讲厅”为例,此模块要求学生掌握演讲这门语言表演艺术,它要求口语表达和态势语言并重。态势语言包括几个方面: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姿、仪表,这五个方面是演讲者必须高度注意的几点。教师可以给一个特定的主题,比如“关于我最喜欢的诗人或者词人或者文学作品”,让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举行一场小型班级演讲赛,通过学生写演讲稿、排练演讲再进行表演的这个实践过程,让学生自己了解演讲要领,充分掌握如何才能进行一次成功的演讲。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的平铺直叙效果要好得多。活动的开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其中,掌握知识,理解课文内容。
二、对提高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反思
教师的教学对象是学生,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有赖于教师的指导、引导,更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笔者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谈几条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建议。
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段落大意与情感脉络,培养阅读语感。要多朗读教材上的文学作品,教材上的文学作品是经过许多学者的反复讨论研究选择出来的,这些文章知识与情感的安排,有一定的科学性,朗读背诵也是增强语感的方式之一。其次多了解背景知识,增加积累。多看多听有关课外知识,读书看报,这是学生的业余功课,多看、多听,这是拓展学生知识面的有效途径。
本文所阐述的“文本研习、问题探讨、活动体验”这三种阅读教学方式,是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改革后探索出的较为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具有实用性与科学性,对苏教版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有促进作用。当然,阅读教学方式多种多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是唯一的。教师发挥主动能动性,合理利用教材,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即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语文阅读教学,保证教学活动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