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校本研修?校本研修就是以学校教师为主,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现在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很多,许多是社会转型期的矛盾在教育层面的折射,需要时间来沉淀,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并非完全被动,校长和教师完全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来主动实现教育价值的回归,并由此实现自身教育境界的提升,这恰恰是校本研修的核心价值。
一、校本研修,要聚焦准确理解新的教育质量观
1.新的教育质量观的含义
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孩子们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基础教育中单一追求升学率的方式已经走到尽头。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教育转型迫在眉睫,因此校本研修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准确理解新的教育质量观,这个质量观是建立在清晰理解孩子们真切需求基础上的,是建立在清晰理解现代社会深刻变革对未来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的。简单的加减乘除计算、解答现成问题,己经不是现代教育最基本的需要,孩子们最需要的是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学会沟通、学会理解、学会创新。由此,新的教育质量观应该是,在促进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的同时,让孩子们体验学习的内在快乐和生命价值。学习不是为了考试,学习也不是为了升学,而是为了利用学到的知识和信息,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以及实现人生幸福和对社会负责。
2.体现新的教育质量观的案例
有一个中英校际连线项目—社区点亮生活,就是让学生走进社区,倾听社区的声音,触摸社区的脉搏,感受社区的生活气息,并用艺术化的手段来表达自己感悟到的社区灵魂,其中,有两个真实的故事让我感受颇深。第一个故事是普陀区桐柏中学的学生发现了一个喜欢绘画的清洁工,这位清洁工
3.当前校本研修的重点
在学科教学当中,学科教师们更要清楚理解教育的本质内涵,从塑造人的高度,去分析学科内在的逻辑和育人价值,让学生们在知识学习中得到人生激励,并形成终身追求的志趣和掌握未来发展需要的学习方法。我们一直说的“研究孩子”,就是要首先研究为什么要教?其次才是怎样提高教和学的效率问题。课堂中选择的教学内容、课后布置的回家作业、测验当中的考题选择,都应该是围绕着促进孩子的发展考虑,这是校本研修最需要关注的重点。
二、校本研修,要充分发挥教学、教研、科研、培训的综合效益
校本研修,并不是单指教师培训,听听讲座、报告,写写论文,听听课。有效的校本研修肯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教师发展来说,只有充分发挥教学、教研、科研、培训的综合效益,校本研修的高质量才会实现。
1.教师要学会在教学过程中成长
教学是教师的核心工作,脱离教学工作的校本研修,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测验等教学环节,一方面会促进教师了解孩子的需要,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也会促进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感悟到基本的教育教学规律。谁也无法否认,教师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但是,为什么有的教师成长会很快,有些教师却会停步不前?其核心差异在于,那些成长快的教师,往往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善于寻找到与自身的优势相适合的专长。优秀教师喜欢追求教学过程中的变化,甚至追求让每一节课上得都不一样。可以想象,如果每天开展的教学过程都成为教师理念的实践平台,每次上课以后的反思都成为教师新思考的起点,那么教师的成长就有了根本性支撑。
2.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要注重集体学习
教研是教师开展有质量教学工作的保障机制。一般来说,教研活动有三个层面的活动:一个是备课组活动,一个是教研组活动,一个是区域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的基本内容是集体备课、研究分析教学内容和方法、听课评课、分析学情和学生评价等。因此,教研活动是教师之间的集体学习,是以学科专业为轴心的经验分享活动。
3.教师要在教育科研中形成专业性提升
教育科研是教师把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真实问题,提炼成具有一定普遍价值的课题,用科学研究的办法,寻求内在的规律和改进办法。科研活动能促进教师大量阅读相关问题的文本,用实证的办法来分析教育诸因素之间的关联性,并寻求专家支持,从而形成整合性思考。教育科研活动是在教师教学和教研基础上的提升行为,对教师专业性的提升,对教师自身特色的形成,往往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4.教师要在培训中终身学习和不断反思
教师培训是教师终身学习的一种主要办法,其形式一般是通过脱产或不脱产的办法,相对集中地进行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的学习。教师培训的最大价值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更大的平台,增加了交流机会,也给教师提供了与更多专家和优秀教师接触的条件。培训往往能开阔教师视野,激发教师追求卓越的内在动力,也能触发教师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有质量的反思。
从上面阐述的教学、教研、科研、培训的实际情况来看,校本研修正是这些教师行为的综合。倡导校本研修这么多年来,很多人认为,校本研修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的层面上,并没有形成整体性的突破,其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没有准确把握校本研修的途径,简单把校本研修等同于教师培训,脱离学生、远离课堂的研修,无疑是低效有害的。由此,我们应该大力倡导把校本研修回归到学校去,回归到课堂去,回归到学生身边去。
三、校本研修,要围绕关键问题,为转型发展寻求突破
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花费了教师绝大部分的精力,因此教师很容易被日复一日的琐事困扰,从而丧失理想目标。实际上教师在每天的教学过程中,会碰到无数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指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比如,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两纲”教育的精神,体现学科德育的教学要求;如何适应时代的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结合自身特点,形成学生喜欢的教学特色和风格,实现知识传递和人格养成的教育目标。这些问题,都是目前基础教育转型发展期最根本、最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通过有效的校本研修来加以解决。
就拿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教师们有必要通过校本研修来反思上课、作业、考试的一致性问题。教师上课时会发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真实困惑和难点,因此在学生作业训练中,需要让学生们暴露这些问题,并加以反复思考强调。一个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安排的测验,也应该再次根据学生们平时在教学和作业中的反馈,来突出重点和难点问题,让学生们产生有效的提升。这个过程的一致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需要,但是,目前我们很多教学活动已经丧失了这个一致性原则。教师上完课,布置作业是用买来的教辅材料,无法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突出问题:单元测验则是大量采用跨校命题、月考等方式,只关注学生在一个大样本中的排名,脱离了平时测验的校正和激励功能。可以说,哪个学校丧失了教学的一致性,那么这个学校的学生学业成绩一定会每况愈下。教师们如果能在校本研修中,发现这个问题,并积极予以改进,那么,教学有效性就会真正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