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西方教育学已经跨越了三百多年的历史,我国现代教育学也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征程。但是,综览文献后发现,针对高中教学的研究泛善可陈,甚至可以说几乎空白。高中阶段乃是人生学习至关重要的中枢阶段,因为其前承幼、小、初,后启大、研、继,故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高中生年龄阶段乃是人生最具可塑性、创造性和跃升性的阶段。如果不能顺应心理成长的规律来对其开展合适的教育教学,其损失将是难以弥补的。因此,在向教育现代化快速迈进的今天,教学研究在关注两头——学前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同时,更要关注中轴,关注高中阶段的教学与改革。本研究着眼于高中教学,希望通过介绍并论证笔者曾经实践过且取得良好成绩的“双链互动·双效互评”教学模式(简称“两双模式”)来为当下的高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双链互动·双效互评”教学模式介绍
“两双模式”是笔者在高中任教时所实施过的较为成功的教学模式。
1.理论架构介绍
图1呈现了“两双教学模式”的理论模型,下面对理论模型予以说明。
第一,教学活动由两条链构成:教学活动链和学习活动链,此即“双链”的来源)。第二,教师既要进行教学活动(常规工作),又要参与学习活动(理论学习和行动研究);学生也既要参与教学活动(模仿教学,合作教学),又要进行学习活动(常规工作)。第三,师生地位是平等且密切联系的,在整个“双链”活动中要相互探讨、相互参照、相互刺激、相互启发、相互评价、共同提高,此乃“互动”、“互评”和“双效”的来源。第四,“教学活动”由师生协作完成[1],其基本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师先生后、生先师后、同台演出。第五,图1中起衔接作用的“反馈刺激”、“反思”和“创生”虽有一定的先后次序,但分界线并不明显,有时是融合在一起的。
2.实践模式(“五步教学法”)介绍
表1呈现了“五步教学法”的基本步骤,下面进行简单说明。
第一,“五步教学法”只是多种实践模式中的一种。在具体实践时要根据课堂需要增减步骤从而使其演变成“六步教学法”或“四步教学法”等不同模式。
第二,前提步骤:人员职责安排。师生通过协商把班级学生恰当分成不同的教学小组,明确各位的责任和义务。学生要提前学习,并加强交流合作。经过尝试演练之后,发展为教学常规。
第三,步骤介绍。步骤一,课前某一学习小组被安排了试讲的任务,上课时要登台展示。或者呈现课程内容后,抛出一些学生共同关心的问题来等待教师释疑解惑。每组及每人的表现都要记录到各自的电子档案袋之中。这是激励机制的一种体现。步骤二,教师根据学生试讲或所提问题的情况对自己的教案作以简单调整,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大致预测到学生试讲的表现和问题的内容,然后对重点、难点、考点、学生的遗漏点及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关键点进行精讲。步骤三,讨论、解疑、补充、归纳、联系、整合阶段,可视情况而增减环节,使学生对知识有更清晰、更完整、更系统、更牢固的认识,教师也要对自己的讲课有所反思和总结。步骤四,练习、内化、发现阶段。教师设计范例型习题时要根据基础性、层次性、新颖性和衍生性规则而设计出不同的问题,在精不在多。步骤五,第二次反馈既是学生的熟悉、强化阶段,又是集体的总结和归纳阶段。同时,通过对整节课的反馈评判而对后续教学进行预设和调整。纵览可见,如此“生→师→师生→生→师生”的主体呈现模式能够使角色交替出场,避免了单一角色连续出场而产生倦怠感。当然,学生角色可以由多位学生或多个小组承担。
二、“两双模式”隐性价值分析
1.充分激发高中生积极层面的性格特征
高中阶段处于人生的青春阶段,是人生最具可教性和可塑性的黄金阶段。对其年龄特征进行分析,从积极的层面来看,他们有心理活跃、视野开阔、思维敏捷、精力充沛、自尊心强等性格特征;从消极的层面来看,则有情感脆弱、缺乏理智、心理动荡、片面偏激、容易冲动等性格特征。“两双”教学模式是一种融合模式,其融合的各种二级机制极易激发高中生积极层面的性格特征:“平等交流”使学生消除了心理戒备,从而活跃了学生心理。“教师期望”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从而开阔了学生视野。“头脑风暴”形成的竞争机制也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活跃。“赋权增能”使得学生愿意承担职责,从而使学生充沛的精力得到发挥。“尊重赞赏”和“多元评价”使学生既能够认识不足又不失颜面,更加自尊自强。从另一视角来看,“两双模式”也容易化解和抑制消极层面的性格特征:“同伴互助”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使情感不再脆弱,“相互观摩”和“及时反馈”会使学生变得更加理智,“职责分担”和“自主课堂”会使学生减少心理动荡的发生,“监控调节”和“自我反思”会使学生减少偏激,“赞赏鼓励”和“师生互评”会大大减少学生冲动的发生。
2.充分挖掘高中生多层面的智慧潜能
高中阶段既是塑造人格的最佳阶段,更是形成智能的最佳阶段,质言之,是人生跃升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最佳阶段。从认知特征来看,高中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最为活跃的阶段,也是知识和经验扩展最迅速的阶段。高中生能够较为全面、客观、中立、辩证地认识世界,其主体潜能、组织潜能、展示潜能、创造潜能、批判潜能、反思潜能、自洽潜能和价值潜能增长迅速,自我评价也变得更加全面、主动。“两双模式”就是基于以上特点而创设的新型模式,其充分挖掘了学生多元化、多层次的知智潜能,使其生命活力得到更好的发挥与展示:“尊重鼓励机制”激发了学生的主体潜能,“分组合作机制”激发了学生的组织潜能,“平台创设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展示潜能,“评价存档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开放互评机制”激发了学生的批判潜能,“自我评判机制”激发了学生的反思潜能,“尊重主体机制”激发了学生的自洽潜能,“平等互学机制”激发了学生的价值潜能。
出处: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作者:程岭 曹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