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情境与任务”看现有语文教学已经“配不上”新高考
陈兴才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附属中学,江苏 苏州 215028)
语文教师和研究者过去都苦于以知识与基本技能为测评标准的高考试题束缚着语文教学的“手脚”与场地,阻碍着新课程理念的贯彻,而现在形势变了——一方面是“课程标准”对课程内容与目标、学业质量标准、高考命题建议的定性、定量规定,使教、学、评、测的一体化有了清楚的依据和路径指示;另一方面是自 2015 年以来,高考命题的“一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变化,不仅使高考试题对教学的束缚得以解绑,更是作为本轮课程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正确地指挥着日常教学。而新出现的问题恰恰与过去相反——沉浸在过去的应试化教学,由于积习难改,正呈现另一个结果——教学已经“配不上”新高考命题要求。
这种“配不上”有两方面表现:一是理解方面,理念不“新”,二是教学实践方面,行为不“力”。 仅就“情境与任务”这一组关键词可见一斑。
原文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