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互联+园艺,推进创新助教育
——记参观娄山中学智能阳光房
南洋初中 冯春野
将“青春梦”融入到“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莘莘学子的殷切期待,不断提升创新动手能力,融会贯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担起时代重任,也是他对于青年学生的要求。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不再是一个新概念,跟进“互联网+ ”这个大的发展平台,以此为依托,打破传统定势思维与理念,对于开发师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10月13日中午,我们南洋初高中教师一行前往娄山中学进行参观学习。娄山中学是一所公办初级中学,环境保护教育是学校独具的教育特色。中学基于“基于互联网+”建设智能自然教室,以体验式教学融入生物等相关课程,对学生理科思维、动手能力及创新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该智能阳光自然教室主要分为二部分,一是室外智能阳光房,二是植物生长专用教室并配套专用仪器和设备。
植物阳光房也称为植物温室,有冬季防寒加温,夏季透风降温,雨季透光等设施,供培养各类植物。而智能阳光房在普通温室的基础上增加了电动开启扇、电动开启屋顶天窗、电动开启遮阳帘、结合互联网+,当然也少不了各类远程遥控的传感器,如雨水传感器(在下雨时关窗包括屋顶天窗),光传感器(光线太强时调节遮阳帘或百叶窗)。为了更好地呈现智能阳光房的各种传感器信息,在阳光房内增加一台高亮度的液晶显示器用于显示各种种植传感器数据和视频图像,学生可以随时观看记录这些数据。
在阳光房基础上,建设用于学生授课的专业教室也是课程重要的一环。既可满足学生种植课程的授课要求,又可为今后小课题探究、拓展课程建设做好基础设备配置。实验室建设了“创新探究实验平台”,把校园原有的各类分散的资源(已完成学生作品,优秀校本课程、学生的探究实验过程记录等)整合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这样不仅可以方便师生学习交流,共享学习成果,而且还可以成为对外的展示窗口和教学成果展示。
此次娄山中学参观之行让我们学习到了很多知识和经验,不仅开拓了我们自身的眼界,对于我校阳光房以及种植培育相关生物课程的建设,也有着更深入的借鉴和指导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曾一再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而今互联网智能的理念已深入到教育的方方面面,植物智能阳光房及智能自然教室,是互联网智能应用于生物及自然科学课程教育中的一次创新和突破,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育模式,还是学生的思维及学习模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责编:刘烨;摄影:冯春野、王叔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