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这是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当好全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科学发展的先行者的必然要求,是在更高起点上推动上海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贯穿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作为关系到国家发展未来前景的教育界也面临着在发展思路和模式上革新和突破。教育的革新首先在于观念的革新,观念的革新首要环节是教师的教育观念的革新。决定行为的是思维,面对人才竞争,要培养出能够应对新形势、新竞争、新环境条件下的中国自己的优秀人才,其前提是教师的育人观念和育人手段的再次更新。为此,南洋中学校领导特邀百辉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袁刚先生做客学校,于3月29日开展第15期“南洋讲坛”,专门给初中和高中的老师们讲讲“教育转型发展的展望与实践”这一话题。百辉国际教育(BESTWAY EDU)是一家非盈利性质的非政府组织,专注于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创新教育领域,已有10余年的历史,在参与上海多所学校的教育实践改革和建设中有不少成功案例。董事长袁刚先生在发达国家的教育领域多有游历,积累了教育先进国家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对于中国教育与西方教育的比较,对于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等方面多有研究和思考。
袁老师以一个美国高中生的“树叶焚烧的热量利用方法”研究的成功案例为例谈及全球CBL学习模式,即“基于挑战的学习”。这是目前国际社会主流的教育思维,构建以学科知识、创意、问题解决、沟通及协作四位一体的学习目标,特别强调师生关系、教师角色的变化。西方教育对于CBL挑战式学习的实践研究表明,90%的教师普遍认为这一模式使学生的12项技能获得大幅提高,觉得挑战式学习很好地利用了学生的有限时间,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投入使其自觉地付出努力和掌握信息。挑战式学习模式建立在三个基本条件上:极强的兴趣、同样强烈的外部关照和个体支持、对失败的完全宽容。这三个基本条件虽然看似普通,但其实对于我们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评价模式是一种颠覆。
CBL挑战式学习要求教师的角色定位进行转型。教师将从传统的“台上权威”转变为“从旁指导者”。“教师变导师、教材变学材”将成为未来教育转型的方向。CBL挑战式学习要求课堂模式也要进行转型。新型的课堂要具备以下这些教育功能和设施:21世纪的技能、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学设计、真实个性化的学习证据收集、交互式形成性评价、数字时代的新型德育教育、可使用的数字学习环境。
袁老师从第三次工业革命即数字技术对学生思维和职业技能的要求,谈到对于教育转型的迫切要求;从可汗学院网络学习的成功传播对于传统学校存在的挑战,谈到智慧教室对教学转型的支持。总之,“为未来而学习”应该成为目前教师们的共识,对学生未来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现如今教师的教育目标。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带来巨大的信息量,打开了许多教师的视野,对不少教师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时,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公开演讲中说:“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听过袁老师讲座的老师们,对于习主席这句话或许都会有教育工作者自己的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