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日行一善系列活动之校庆志愿者感想
采访小组(一)
本次校庆中,53届的老校友
顾国彪院士表示,他能够从事科学事业的工作,与在南洋时期接受的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有很大的关系。南洋中学深入浅出的立刻教学使顾国彪院士受益匪浅,使他在理论方面的学习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此外南洋中学较为完备的实验室条件也使他能够有足够多的实践经验。除此之外,南洋中学丰富的学生活动和活跃的环境也为他的成长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顾国彪院士强调,从事科学方面的工作,亲力亲为是必须的,任何事能够自己做就自己做,实践是最宝贵的财富。顾国彪宣誓表示,他对于我校对科学有兴趣的学生的期望很高,我们极为需要创新人才,要把中国人的自主研发精神发扬出来。
本次的校庆中,我们还采访到了于东航校长。本次校庆是南洋在老校区的最后一次校庆了,对于老同学而言,这无疑是一次珍贵的经历。于校长表示本次校庆来的校友甚至比五年十年的大庆还要多,足可见这一小区对于老校友们的深重意义。于校长还对我们这一届见证南洋的变迁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期望,他希望我们能够继往开来,站在历史的高度,发展出自己的辉煌。于校长还对新校园发表了自己的展望,他希望我们能够与小同学们共同发展,从他们的身上学习,珍惜校园,珍惜外校园中读书的时光。于校长还表示,他希望新校园有跟多的老师和同学们能够追求卓越,达到自己的目标。
我们这次还采访到一九五七年入校工作的老教师,这位老教师策划过多次校友间的活动,其中一九九六年的百年大庆就是他策划的。他经历了近六七次校长的变更,在风雨飘摇的那段岁月中,他见证了南洋的变迁与奋进,也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期望。
采访小组(二)
今天恰逢是南洋中学117周年校庆,也是在老校舍办校庆的最后一年。这么多年以来,她一直静静地站在那里,似乎永远不会离开,等待着从这里走出的孩子,归来……跟随着我们的镜头,我们发现了许许多多的故事……
首先,于东航校长先为我们介绍了求实楼陈列照片的其中一位,俄罗斯国际工程院院士——53届的高卢麟校友,开始对他的了解就如同照片下的文字一般“生硬”,即使成就多么辉煌也总觉得事不关己,但这次的采访让我们看到了他“活泼”的一面。即使成就颇丰但对于我们学生的采访还是侃侃而谈,他回忆了当年在南洋的读书经历,一直感谢南洋严谨的校风,正是这样严谨的校风与兢兢业业的老师们为他的高中生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并谦虚的调侃道:“没有当年南洋中学严谨校风下养成的习惯和态度,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高卢麟了……”
我们小组主要负责的是俭朴楼,而在俭朴楼的202却有一场不同于其他的“聚会”。
他们毕业正好60年整,过去的同学们欢聚一堂,他们个个都有故事,其中还有我们名声大噪的高卢麟和顾国彪校友,也有薛琴珍——新华社的校友,王月娟——研究兵器类的校友,许廷官——南京大学副校长等等,最让我感动的却是昨夜从北京千里迢迢和儿子一起赶来的老校友——王贞清!
采访时王贞清校友正与一旁的同学聊得开心,她们从初中开始一直到高中毕业都是一个班的,回忆起当年南洋的“盛况”,便和我们滔滔不绝地聊了起来。她们回忆道:当年的生物课是多么的生动有趣,英语老师是那么的和蔼可亲,而且即使岁月过去多年,仍旧记得过去南洋中学的那条河,那个先进的生物实验室,那些尘封的记忆似乎一幕幕呈现在我们面前。
还有许多校友在回忆过去之际,更展望了未来,不忘鼓励我们新学生利用现在有利的条件、良好的环境,好好学习,争取成为他们一样的人,一样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
采访了许多校友之后,我们还采访了一位志愿者——陈伟。他也为我们谈了谈他第一次做志愿者的感想:他觉得第一次做志愿者非常光荣,这也使得他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而且这是在老校舍的最后一次校庆,他尽己所能的帮助老校友,在为他们的经历感慨的同时,也树立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校友们也陆续地离开。
回望旧校舍,这里的一草一木在微风中向我摇头,也许多年前也是如此,这里的花依旧那么娇艳,草仍然那么绿,但在老校舍即将成为历史之际,老校友们心中肯定有一千一万个舍不得,涌上心头的也肯定是浓浓的眷恋之情,即使如此,比起回忆过去,他们一定更希望南洋中学的前景越来越好!
采访小组(三)
今天,是南洋中学迎来117年校庆日的日子。身为记者团一员的我有幸能够参与其中,感受这所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过去的学校在今日所闪烁出的耀眼光辉。
站在校门口,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一位正在热情和他人打招呼的老妇人。她站在原地,不停地与过路的校友们热切地交谈,时而伸出手对着学校的建筑物指指点点,露出感慨万分或是淡然微笑的神情。她告诉我她是南洋65届的校友,是此次组织校庆的校友联系人的一员。她已经连续十几年参加南洋中学的校庆,因为“当时上学时,班级同学间亲如姊妹的大家庭氛围让人始终怀念无比”。虽然昔日的南洋教学楼已经不复存在,包括那幢让她格外怀念的往日红楼,但是每当校庆日同学们再次欢聚一堂时,那种亲切的氛围让她仍然觉得“南洋没有改变”。物非人是,南洋仍是她心中最令人怀念的回忆。南洋特有的的热情、南洋特有的爱,给每一个南洋人都留下了深刻回忆。
让我惊讶的是,连续多年参加南洋校庆的校友不止她一位——换言之,基本上每位我所采访到的校友,都在南洋历年的校庆活动上展现了极大的积极参与热情。一位67届的老校友说他已经连续参加南洋校庆十七年,而这竟然还不是67届校友聚会活动的全部内容——前不久,他们刚刚共同欢庆了一次“集体66岁生日”,而在平日的日常生活中他们也多有聚会交集。他自我介绍说他在初高中6年生活都在南洋度过,对于南洋的感情无法割舍。但在怀念的同时,他也对南洋的未来提出了莫大的期待:“虽然对于过去仍有怀念,但是新的发展也是很有必要的。南洋是一所好学校,南洋仍在发展;希望今日的南洋学子们也能秉持住每个南洋学子都拥有的那颗‘南洋心’,为南洋的未来再创荣耀。”
同时,今天我还有有幸采访到了南洋中学上一届的校长——王以权校长。今年是使用南洋现在校区的最后一年,他对于这一点尤其感慨。昔日改造现在校区的经历还仍历历在目,转眼间,南洋校区又即将迎来新的变迁。南洋正在转变成为一个更好的、更新的、更完善的学校,无论是从硬件设备还是教学质量上,现在的南洋都值得每个南洋人为之骄傲;但同时,他更希望南洋学子们能够不仅仅在学习上有所突破,也要在人格品德上继续秉持南洋的传统。“简朴、好学、自主、求实”八个字的校训,从王以权校长的口中说出,显得格外有力。
南洋的昨天已经足够辉煌,而南洋的今日亦是如此。在前来参加校庆的诸多校友中,我也看见了一些闪烁着笑容的年轻面孔。一位刚刚毕业不久的10届校友说,前两年在南洋学习生活的回忆在脑海中还显得新鲜无比,南京、绍兴、东方绿洲之行,一切回忆都仿佛发生在昨日一般。她说她每次回来参加校庆都是对于母校的一次回忆与祝福,我从她年轻的脸上看到了对于南洋母校的怀念和期待,也看到了现日南洋所营造出的不可复制的活力与生命力。
在今天,我不仅仅看到了南洋昔日的辉煌,也感受到了南洋创造明日的力量。我有幸能够参与到这样一个历史性的时刻里,能够感受到母校越发活力充盈、越发蓬勃向上、越发勇往直前的有力脉搏,能够感受到这样一份南洋学子所特有的骄傲和自豪。为了南洋,我会更加珍惜这个不会复返的今日,以铸造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附:
采访组名单:刘聪、倪诗韵、赵泽珺、范若曦、张悦阳、卢靖元、李佳音、何爱慧、吴婧妍、周韵佳、金卜凡、金甜甜、陈鸣、顾佳伊、笪韵婕、邵倩雯、田雪纯
校史陈列室服务感想
62届老校友在看到自己和同学集资送给母校的“世纪方鼎”后兴奋拍照。
一些校友在看到自己的校友中有巴金及革命烈士后表达惊叹。
不少校友观看昔日南洋与今日南洋的模型并询问我们新校舍的建设情况,和我们交流他们上学时的校舍,我们从他们口中的回廊、红楼、校友厅,从他们口中的一草一木,一口井一条河中勾勒起了南洋的发展史,看到了曾经的南洋与校友心中永不磨灭的回忆。
不少校友从校史墙上看到了自己的同学,认出了当年的校长,或在人群中找到了曾经教过自己的早已满头
09届同学穿着仍然保留着的校服在即将被拆的旧校舍中找寻曾经的记忆
校友建议:在校史陈列室中专门辟出一块区域摆放历届老教师、老校友的名册,可以借此与他们联系。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日行一善系列活动之校庆志愿者名单
Ⅰ⑴ 刘聪、倪诗韵、赵泽珺、顾悦、陈旭
Ⅰ⑵ 卢靖元、李佳音、何爱慧、庄越、岳芃君、胡嘉伟
Ⅰ⑶ 顾家琳、童佳杰
Ⅰ⑷ 陆颖雯、王典成
Ⅰ⑸ 周韵佳、王心依、陈萱
Ⅰ⑹ 金卜凡、王杰慜、陈云洋
Ⅰ⑺ 金井彩也华、马一洲
Ⅰ⑻ 顾佳伊、笪韵婕、许懿韬、郭震宇
Ⅱ⑴ 刘栋、陈筠瑶、金智、胡曼源、赵莹莹、方璟文、许翀、许高越、唐愉沁、薛艳秋、黄大铭、李杨、沈婧娜
Ⅱ⑵ 张悦阳、沈思皓、吴婧妍、孔令晟、徐馥蕾、潘汤承、朱丽、宋依妮、陈东昊、倪纯安、袁可葳、蔡琦琳
Ⅱ⑶ 范若曦、言逸霖、纪敏、王思语、毕雨霁、朱敏、蒋维莹、李静楠、王宇轩、郭健睿、顾子千、黄依洁、周扬
Ⅱ⑷ 陈鸣、祝光兢、徐昊、杨宁、顾嘉怡、张致远、林嘉鑫、周仪萱、张丽婷、黄雨润、杨宸斌
Ⅱ⑸ 金甜甜、邵倩雯、田雪纯、刘依璇、朱嘉婷、丁雅婷、倪湘绮、刘佳、朱吉蕾、郝嘉艺、许智文、陈宇、张正源、戴雨辰
Ⅱ⑹ 刘诗宇、陆子卿、郑欣、徐嘉瑜、谢婕、王俊人、张乾、陈佳骏、王澄、吴彦玲
Ⅱ⑺ 刘淑芸、唐霄、黄斌、于阳、
Ⅱ⑻ 周韵、江悦、王辰楠、叶欣、饶予昊、张涵真、 王玉珏、郑怡婕、周凯文、郝建馨、戴琳丽、陈允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