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砥砺向前行
——南洋中学“喜迎十九大”党建系列报道(三)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全国上下倍感振奋,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南洋中学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榜样》专题节目等,将之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必学内容。
南洋中学党委长期以来十分注重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在持之以恒的不断探索中总结党建工作的实践成果和亮点,编纂出版《政治核心 文化先锋 育人模范——中学党建实务ABC》一书,填补了国内普教系统党建实务类书籍的空白,以实际成绩献礼十九大。近日,人民网、新华社(上海要闻)、东方网(首页要闻栏目)等主流新媒体,《上海教育》、《支部生活》、《上海组织人事报》等专业类刊物,以及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等传统媒体都以较大篇幅(专版)报道了学校的党建工作。
学校近期将不间断地推出党建系列报道,结合媒体报道与党员教师、学生的学习体会等,更好地营造喜迎十九大的氛围。
教辅支部郑曼勇老师谈到:“最近电视里一直在播放《开明睿智才能进一步海纳百川——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观看后感触颇深。重温‘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上海城市精神,深感这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深深印刻在上海前进的轨迹之中,奠定了今天上海追求卓越的精神气质,更引领着城市未来的发展与进步。我作为一个上海人,一个上海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结合自己实际工作的特点,要发挥好信息这一前瞻性工作的作用,针对教职工需求日益变化的新特点,更加全面、精准地做好服务工作,让广大教职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城市的温度。”
初中支部的郑义云老师说:“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作为一名教师,我要清楚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到责任之所在,要善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善于通过各项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推动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铭记并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上海的城市精神十六个字,引导他们有包容的心态,大气谦和的品质,挖掘自身潜能,做最好的自己!”
高二3班的倪玮辰同学讲起了南洋故事对自己成长的影响,她说:“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尽管我们是中学生,但是十九大其实并不是天边遥远的云彩,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我身处的南洋中学,1941年就建立了学校党支部,先后有70多人成为地下党员,在党的领导下开展抗日救亡群众运动,传播进步思想。而在我们的校友中,有救亡图存、为国捐躯的朱少屏、俞昌准等十位烈士。高一时,我们集体赴南京祭扫英烈,聆听他们的英雄事迹,感受他们的无畏气概。而在9月30国家烈士纪念日当天,也会有许多学生代表来到先驱园向烈士墓献花篮,开展祭扫仪式缅怀先烈。可见,红色文化已经成为南洋中学的一种传承。相信在这样的环境和氛围下,同学们一定会坚定信念,努力学习,为十九大的顺利召开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九(1)中队的张青然同学说到:“为了迎接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我们每一位少先队员都在以一种全新的姿态,等待、迎接它。创建全国文明城区期间,我们为做更好的自己全力以赴。我们熟背并深刻理解了二十四个字,使它与我们的生活充分磨合、交轨。我们改掉了一些自由散漫的习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为目标而勇敢地正视自己,逐渐成长。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迎接十九大的顺利召开,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使命,献出一份绵薄之力。祝愿祖国妈妈繁荣昌盛!”
上海市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市委讲师团副团长、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冯小敏为《政治核心 文化先锋 育人模范——中学党建实务ABC》一书撰写序言,以“根植厚重底蕴、强调固本铸魂、重视制度建设、突出引领示范、坚持改革创新”高度概括、评价学校的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