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砥砺向前行
——南洋中学“喜迎十九大”党建系列报道(五)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将在北京召开,全国上下倍感振奋,精神饱满,斗志昂扬。南洋中学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习近平在上海”系列报道》、《榜样》专题节目等,将之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必学内容。
南洋中学党委长期以来十分注重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在持之以恒的不断探索中总结党建工作的实践成果和亮点,编纂出版《政治核心 文化先锋 育人模范——中学党建实务ABC》一书,填补了国内普教系统党建实务类书籍的空白,以实际成绩献礼十九大。近日,人民网、新华社(上海要闻)、东方网(首页要闻栏目)等主流新媒体,《上海教育》、《支部生活》、《上海组织人事报》等专业类刊物,以及上海电视台、《新民晚报》等传统媒体都以较大篇幅(专版)报道了学校的党建工作。
学校近期将不间断地推出党建系列报道,结合媒体报道与党员教师、学生的学习体会等,更好地营造喜迎十九大的氛围。
高一支部陈晓芸老师结合工作实际,谈到:“我学习了‘习近平在上海’的系列报道,尤其是‘真正的政绩在老百姓的口碑里’感触尤深,习主席在上海任职时,贯彻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针,了解民生,为老百姓做实事。作为一名党员教师,做好本职工作,让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满意,就是我的成绩。在专业知识方面,我要精益求精,不断钻研;在班主任的教育工作上,我要做好学校和家长学生之间的桥梁,关爱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初中支部赵倩老师说:“在网上观看了《榜样》宣传片,看完以后感慨颇多。当今社会,如何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呢?我从来自各行各业的九位先进人物的身上找到了答案。不管你是什么样的职业,多大的年龄,多小的岗位,你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发光发热,为这个社会传递温度。在介绍廖俊波的先进事迹时,说到老百姓经常说的一句话:‘你心里有老百姓,老百姓心里就一定也有你。’这句话用在教师身上又何尝不是呢?‘你心里有学生,学生心里也一定有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心中有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教师的岗位上也能够贡献自己的一份热,为教育事业传递温度。”
高二4班单淑珺同学结合志愿服务经历,谈到:“不忘初心跟党走,青春喜迎十九大。在十九大召开之际,身为高中生的我们应当在各团支部中,以奋发向上、砥砺前行的精神状态,知行并进,迎接十九大的到来。每一位南洋学子在周末、假期中投身于各的志愿服务中,走进社会,秉持着服务群众的初心,谨记个人职责。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伟大的成绩和心酸的劳动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小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南洋学子们通过在博物馆、美术馆等场馆的志愿服务过程中,无论是维持场馆秩序,抑或是为来访的游客们进行讲解,从点滴做起,并在此过程中充分积淀自己,找准未来学习之旅上的目标和方向,明确如何更好地提升、完善自己,为这个社会、以及我们的祖国献上自己的一份力。”
六(6)中队陈浩泽同学说到:“金秋十月,我们即将迎来党的十九大。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应当更加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实现中国梦;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应当时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铭记在心,认真参加学校的各类活动,如美德少年、学雷锋义卖活动、我向习爷爷说句心里话等。在校班会课上,我们也要积极观摩红军视频,学唱红歌,待长大之日,报效祖国,使我们的国家越发强盛!”
《新民晚报》记者陆梓华撰稿,讲起南洋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题为“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生动的党课,‘南洋’故事饱含中国正能量”。他说:“学生们眼中的‘故事达人’是南洋中学党委书记陈宏观”,“学生们爱听陈宏观讲故事,正是因为故事的主角,曾经和他们在同一片天地,燃起青年人改变世界的决心”,也提及了一批又一批博物馆学生志愿讲解员,聆听故事、感悟故事、传承故事的热情与行动。
南洋故事的传承后继有人。
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是生动的党课 “南洋”故事饱含中国正能量
newsxmwb.xinmin.cn
图说:南洋中学校景 来源/南洋中学供图
金秋时节,南洋中学青年党校又迎来了新一批学子。在这个课堂,没有枯燥的大道理,也没有空洞的说教,他们宛若穿越百年历史,听校园讲故事——在同一个校园,孙中山曾发表演讲,力劝国人剪去辫子,推动社会变革;胡适也曾现身,开讲《中国的几个基本问题》,呼吁中国能够对照现代文明的“镜子”,“引起点向上的决心”;这里曾经是“民国第一外交家”顾维钧的母校,如今,他们身处的高中报告厅,则被命名为“维钧堂”,身处其中,同学们既慨叹当年“弱国无外交”的窘境,更为今天的中国自豪。
学生们眼中的“故事达人”,是南洋中学党委书记陈宏观。“高中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我们要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中国文化的正能量。”陈宏观说,而在他眼中,学校121年的历史,成为取之不竭的思想宝库。
百年校史为精神“塑型”
南洋中学的校门外,刻着一行值得南洋人骄傲的大字——“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校”,既不同于当年一批西方教会创建的新式学校,更异于传统的私塾形制。陈宏观介绍,该校可谓是近代中国教育史的写照,南洋校友中包括顾维钧、“亚洲摄影之父”朗静山、文学泰斗巴金等名家,以及23位中外院士、40余位高校校长。
2016年,该校成立了“知行学院”,通过开学第一课、青年道德讲堂、校园文化讲堂、纪念日主题交流、青年党校等形式,为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塑型”。“知行”二字,则源于老校长王培孙倡导的“知行并进”教育理念,已传习百年。
学生们爱听陈宏观讲故事,正是因为故事的主角,曾经和他们在同一片天地,燃起青年人改变世界的决心。“三钱”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其父辈或是南洋校友,或是和学校有所渊源,在陈宏观的故事中,有校友钱均夫在送儿子钱学森的行李中塞进小纸条,叮嘱他学成报效祖国的期待;有钱三强给自己改名为“三强”,修身治国的雄心;也有钱伟长为了振兴中华,毅然改考物理专业从事科学研究的决心。
图说:南洋中学 博物馆中的老照片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摄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要开放地去学习,发现,但无论你身在何方心系国家是很有必要的。从某种意义上,听党课正是在我青春年代,教会我脚踏实地扛起责任的课程。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认真完成每一次作业,做好每一次劳动就是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是高二学生黄奕东听完一次党课后,写下的感受。在南洋中学,每年学生发表研究性课题成果、开展学术性活动,都会被安排在维钧堂。陈宏观说,这是有用意的。“当年,顾维钧所处的时代,验证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我们希望当今的学生能牢记历史,勇敢发出属于自己、属于中国的声音。”如今,一本汇集了南洋中学60余名校友故事的校本教材《勿忘风雨》即将付梓,南洋中学党建经验也被浓缩进《政治核心、文化先锋、育人模范——中学党建实务ABC》中。学校还计划在学生中围绕校史开展课题研究,并由学生写一本属于他们自己的书。陈宏观坦言,“我们的学生可能录取分数并不是最高的,但是我们要让每个学生庆幸来到这所学校,因为在这儿他们会明白,人究竟为什么而学。”
教学楼排列也有讲究
2014年,南洋中学完成整体改建。摊开校园俯视图,陈宏观向记者讲述每幢楼的门道——教学区呈两个“问”字形,象征着“正问反问谓之学问”;男生和女生宿舍楼并非遥遥相对,而是呈“人”字形排列,意味着人与人应“相互扶持”;过“修旧如旧”工程改造,建造于1926年的原校友厅图书馆变身南洋中学博物馆,正式揭幕,和周边环境构成“品”字形,预示着这里将走出有中国品格的学子。
“最初的设计图只是几幢横平竖直的教学楼,几易其稿,才最终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会说话。”陈宏观说,他始终坚持环境育人的价值,校园的一草一木,一墙一窗,讲好了,都是一个精彩的“中国故事”。平日,车辆出入走南洋中学边门,正门仅供步行出入。2015年,英国威廉王子访华期间,来该校参加一项青少年足球活动,有关部门建议,南洋中学能否在正门搭建通道,供王子车队驶入。没想到,陈宏观用一则小故事,说服了接待人员,安排威廉王子的车队仍旧从边门入校——在中国古代,孔庙和最高学府“国子监”门前,历来有“文官落轿、武官下马”的传统,以示对文化的极大尊重,因此,学校才在正门处有了如此设计。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希望有自己的坚持。
图说:威廉王子的车队也从边门入校 来源/东方IC
今年的开学典礼上,陈宏观说了这样一件小事——如今,骑共享单车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特意调取了校园周边监控录像,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遵守交通法规文明骑行,也有个别学生为了绕近道,将车骑上了上街沿。“文官落轿、武官下马”的传统礼仪,也给这些学生提了醒。
鼓励学生续写新篇章
去年,南洋120周年校庆前夕,建于1926年的原校友厅图书馆变身南洋中学博物馆。如今,一支120余人的学生志愿者队伍建立起来,除了高中生哥哥姐姐,初一的弟弟妹妹也踊跃报名。
图说:南洋中学博物馆内景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摄
陈宏观欣慰地看到,他的故事“后继有人”。博物馆首批志愿者、高三女生程钰雯感慨,“各届校友均为党的发展与壮大尽心尽力,正是因为他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才铸就了今时今日的我们。”她告诉记者,为了打好头炮,暑假里,同学们就开始熟记讲解稿,开学后实地参观,并且利用每天放学及休息的时间来到校史馆一遍又一遍练习。整整一天的讲解,让她觉得辛苦,更感动——当天大雨磅礴,但浇不灭校友们对母校的一腔热情,他们从世界各地纷纷赶来,很多都年逾古稀。“南洋中学博物馆作为承载与纪实南洋中学乃至上海百廿来的悠久历史,是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我们作为新一代青年学子,应当肩负起传承历史的重任。”程钰雯在作文中写道。
新民晚报记者 陆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