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建精英训练营,每支队配专业级教练,好苗子学习训练均衡发展
上海校园足球模式能推向全国吗
2016年06月14日 07 :上海 稿件来源:解放日报
■本报记者 龚洁芸
徐汇区南洋中学的足球场上,塞尔维亚著名教练可可维奇正带着队员们训练如何与同伴配合、怎样互相补位、带球过人……这是徐汇区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U17队一个普通的训练日。昨天下午,教育部副部长郝平在观看足球小将们训练后,对上海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的培养模式表示赞许:“上海校园足球的开展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引领地位,希望未来能从精英训练营里走出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足球好苗子,并能带动校园体育各个项目的发展。”
健全专业师资梯队
2015年底,上海市在16个区县分别组建U11、U13、U15、U17四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训练营选拔有天赋且喜欢足球的学生入营,并保证每周“一练一赛”。目前,全市共组建83支精英队,营员达2475名。
在师资方面,上海“门槛”很高:全市精英训练营共聘请了332名高水平足球教练,每个区配备1名资深B级技术总监,每支精英队配备1名亚足联C级及以上主教练。目前,半数以上区县聘请了葡萄牙、塞尔维亚、德国和西班牙等足球发达国家的教练员团队。今年,上海市教委还将推出兼职足球教师,希望能吸引更多专业的足球教练参与进来,为训练营配备更充足的师资。
有着丰富足球青训经验的塞尔维亚人可可维奇就是资深外籍教练中的一员,他和儿子小可可维奇主要负责徐汇区的分营训练。半年来,他参与了训练营的选拔、训练和比赛。他对于这样的训练培养模式颇有心得:“普及和专业是足球的两端,而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就像是一座桥梁,打通了这两边。”可可维奇说,相信有了这批校园足球的小苗子,未来上海的足球肯定会蒸蒸日上。
培养会读书的足球明星
调研中,郝平对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重在“育人”的机制十分赞赏:“我们需要培养的足球人才,不仅足球要踢得好,而且要品学兼优,各方面全面发展。”
上海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的选材相当严格,可可维奇说,会踢球的孩子,脑子肯定要好。所以精英训练营在选拔营员时,重点把“读书好、品德佳”作为选材的重要标准之一。徐汇区教育局局长庄小凤说,在徐汇区的分训练营里,不仅有许多学校的大队长、中队长,还有获得徐汇“区长奖”的学生。南洋中学校长陆军说,学校足球队里就有市三好学生,球踢得好,成绩也非常出色,“做好人、读好书、踢好球,校园足球就需要培养这样的后备人才”。
为体现“育人”目标,上海在创建精英训练营时,重点平衡了球员学习和训练的关系。上海市教委体卫艺科处处长丁力说:“11岁以下营员,除比赛外每周训练不得超过6小时,15岁以下营员每周训练不得超过8小时,17岁以下营员每周训练不得超过10小时。”此外,每周日为训练营固定的文化学习日,各个区县分营还设立了文化生活督导员,负责追踪营员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
带动校园足球的普及
组建精英训练营的初衷,是从校园中发现上海的足球苗子,但更多基层教练看到的是,高水平比赛打起来了,校园足球“该有的氛围”也慢慢起来了。
在刚刚结束的精英训练营U17男子组决赛中,坐镇主场的华东师大松江实验高级中学坐满了为主队加油助威的学生和家长。敲锣打鼓、加油助威,颇有点“小中超”的架势。今年的校园足球精英赛,冠亚军比赛采用了主客场双循环赛制,这让比赛真正走进校园,也走到了普通学生中。
这也是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的另外一项“任务”——吸引更多的普通学生参与到校园足球和校园体育中来。丁力说:“精英训练营不定期设立开放日,对普通学生开放,现在看来效果非常好。”而在南洋中学,初中所有班级开设了足球课,男孩子学习足球技能,女孩子就学当“足球宝贝”。
在校园足球精英训练营带动下,上海市校园足球联盟也在不断扩大规模。目前,沪上校园足球联盟成员学校从建设初期的226所增至428所,联盟注册学生运动员从4424名增至12816名。2015年,全市16个区县组织校际联赛5250场。
“我们发展校园足球,希望能同时带动其他体育项目在校园的发展。”郝平表示,希望上海能做好榜样,把足球作为校园体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营造校园体育的新气象。
解放日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6-06/14/content_198609.htm
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local/2016-06/14/c_1290585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