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深化教学改革,鼓励各学科教师爱岗敬业,增强各教研组的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提高全组的整体教学水平,特制定此本条例。
一、 评选方法
1. 采取评分的方法,不设上限,各项得分之和为该教研组总分,再计算教研组人均得分,按人均得分序列选出获奖教研组。
2. 评选程序:首先由教研组自评。各教研组对照评审细则认真总结本学期教学工作,逐项列举本组符合的条件,写出书面申报材料,再由教导处审定,学校校务会议通过。
3. 评选时间:每学年评选一次,一般在第二学期末进行。
二、 奖励
1.设单项奖和综合奖,综合奖分一、二、三等奖。
2.由学校给予优秀教研组及正副组长分级奖励。
3.获综合一等奖的教研组可进一步申报校园丁奖励基金(需经奖励基金委员会批准)。
三、 评分内容及标准
项目 |
系数 |
具 体 指 标 |
分值 |
备注 |
|||||
优 |
良 |
中 |
差 |
||||||
一师德理念等建设 |
0.10 |
1 |
定期组织教育理论、教学文件、教学业务知识的学习,教育思想端正,教育观念更新。 |
5 |
4 |
3 |
1 |
|
|
2 |
敬业爱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无偿帮助困难学生,有奉献精神。 |
5 |
4 |
3 |
1 |
可参照师德方面获奖情况 |
|||
3 |
组内团结,有协作、服从大局精神。 |
5 |
4 |
3 |
1 |
|
|||
二常规活动建设 |
0.30 |
1 |
教研组有学期工作计划、小结,做到每学期工作有中心,有重点。教研组活动有记录(次数)。 |
5 |
4 |
3 |
1 |
参看《教研组长职责》 |
|
2 |
备课组有教学计划,有健全的集体备课制度(定时、定点、定主讲、定内容),备课组活动有记录(次数)。 |
5 |
4 |
3 |
1 |
||||
3 |
准时、积极参加市、区教研活动。 |
5 |
4 |
3 |
1 |
||||
4 |
组内相互听课、及时评课,教研气氛浓。 |
5 |
4 |
3 |
1 |
||||
5 |
建立定期的检查教案制度(包括基础课、拓展课、研究课)教研组检查教师教案,学生作业量适度。 |
5 |
4 |
3 |
1 |
||||
6 |
教师按学校要求担任各类拓展课、研究课和活动课的情况。 |
3分/门 |
参看《课程改革和管理工作条例》 |
||||||
7 |
适合我校学生实际、与高考相衔接的题库建设,能不断更新。 |
5 |
4 |
3 |
1 |
|
|||
8 |
组织开展校级学科竞赛活动。 |
5分/项 |
|
||||||
三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
0.20 |
1 |
教研组有与提高教学质量相关的立项科研课题。有创新理念和教改意识,在学科教学中有一定的体现 |
市级(以上)3分/项,区级2分/项,校级1分/项。 |
参看《教育科研管理条例》 |
||||
2 |
开设各级各类公开教学实践研究课的情况。 |
市级(以上)3分/节,区级2分/节,校级1分/节。 |
|
||||||
3 |
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及用于实践情况。 |
2分/人 |
|
||||||
四
教
师
进
修
及
青
年
教
师
培
养 |
0.10 |
1 |
在读硕士(课程班)人数。 |
3分/人 |
|
||||
2 |
市级、区级、校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人数。 |
市级(以上)3分/人,区级2分/人,校级1分/人。 |
|
||||||
3 |
参加专项培训项目、时间及人数。 |
3分/项 |
|
||||||
4 |
教师参加教科研课题研究,市、区、校级科研课题立项项目及人数。(教研组立项课题除外) |
市级(以上)3分/项,区级2分/项,校级1分/项。 |
参看《教育科研管理条例》 |
||||||
5 |
教师继续教育、业务进修情况。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意识强。 |
5 |
4 |
3 |
1 |
|
|||
6 |
建立青年教师带教制度,明确带教要求,制定带教计划。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与推荐。 |
5 |
4 |
3 |
1 |
参看《加速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条例》 |
|||
五
学
识
著
作
水
平 |
0.10 |
1 |
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要有2篇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
5 |
4 |
3 |
1 |
|
|
2 |
在市、区、校级及以上刊物发表(交流)的专著、论文数。(编制习题册除外) |
个人 |
市级(以上)3分/篇,区级2分/篇,校级1分/篇。 |
教育局认可的出版单位 |
|||||
集体 |
市级(以上)6分/篇,区级4分/篇,校级2分/篇。 |
||||||||
3 |
中、高、特级教师进级数。 |
特级3分/人,高级2分/人,中级1分/人。 |
|
||||||
六
成
绩
与
获
奖
情
况 |
0.20 |
1 |
教师参与各级论文评选获奖情况。(市级及以上基数乘3,区级基数乘2,校级基数乘1) |
一、二、三等奖分别为3、2、1分/项。 |
必需是教育局认可的单位和奖项 |
||||
3 |
教师参与各级各类公开课评选获奖情况。(市级及以上基数乘3,区级基数乘2,校级基数乘1) |
一等奖3分/个,二等奖2分/个,三等奖1分/个。 |
|||||||
4 |
指导学生获各级各类奖项情况。(市级及以上基数乘3,区级基数乘2,校级基数乘1) |
个人奖 |
一、二、三等奖分别为3、2、1分/人。 |
||||||
团体奖 |
一、二、三等奖分别为6、4、2分/项。 |
||||||||
5 |
学科高考成绩与升学情况 |
与同类学校比较评定。 |
|
||||||
七 |
0.20 |
教学情况学生反馈调查 |
|
|
|||||
其它 |
|
根据实际情况加分。 |
|
||||||
校务会议评价 |
|
|
2016年继续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