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10.4克的竹制结构,和一支圆珠笔差不多重,能够承受多少大的重量?南洋中学DI挑战队告诉你,超过200千克没问题,相当于3个成年男子的重量。上月的美国田纳西州,南洋中学作为徐汇区唯一一所代表学校,参加了DI青少年创新思维大赛全球总决赛,在他们所在的小组中,南洋中学获得了第二名的佳绩。简而言之,他们在这个组,是货真价实的世界亚军。
带着全国一等奖上路
对于不少人来说,DI是一项比较陌生的赛事,它是从著名赛事OM(头脑奥林匹克)中分支出来,虽然影响力暂不及OM,但在美国青少年眼中,也是一项培养创意能力的大型赛事。比赛分为结构类和即时类,结构类比赛需要队伍早早确定好参赛题目,并直接在比赛现场展示自己的结构成果;而即时类则是在比赛中获得一道挑战类题目,并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
去年夏天,DI总部便将结构类试题公开发放,而南洋中学从中选择了承重结构。在经历了地区和国家的总决赛后,于上月在美国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总决赛中,南洋中学获得了“高中组一等奖”。指导老师夏俊告诉记者,学校的两支队伍都进入全球总决赛,但因为种种原因,一些学生从中退出,最后将剩余的学生合并成一支队伍。
比赛过程跌宕起伏
根据规定,结构类项目必须在大赛提供的素材中选用五种,不能多也不能少,而且必须充分发挥材料的作用,否则将会失去创意分数。而挑战队的同学们最终选择了竹子、胶水、钓鱼线、报纸和扑克牌。他们最终在全球决赛上展示出来的作品,是一个仅重10.4克的结构,承受住了超过200千克的压力,以及10次侧面的撞击。
但他们的结构类成绩并不显眼,在最高140分的情况下,他们仅有92.2分,这让同学们有些灰心。而在两天后进行的即时挑战类的比赛中,他们被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互相传递信息并完成任务。
一位参赛同学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道:“非常紧张。我们的任务是要移动地上的骰子并调整到规定的数字。一张桌子中间隔着隔板,桌子上都是印着信息的卡片,我们互相之间要将最正确的信息传递过去,以便让对方即时完成任务。 ”
令人激动的三个“4”
之后,大赛公布了结构类和即时类比赛的总成绩,而这是整个赛事最紧张的时刻。夏俊说:“现场排名是从后往前报的,从第十名开始就一直没听到我们的名字,当报到第三名中华职校时,我们有点泄气,因为他们在结构类的比赛中成绩非常好,远超过我们,所以大家觉得可能没戏了。 ”
但当组委会在宣布第二名时报出编号,南洋中学又燃起了希望。由于无法准确地读出拼音,所以组委会在公布一些中国的学校时,都会直接报出编号。“我们的编号最后三位正好是444,所以当我们听到最后广播里说‘four、four、four’的时候,所有人都兴奋起来了! ”夏俊说到一半,一旁的参赛同学便插上话来:“是的!那个444太明显了,一听就是我们! ”
学校谨慎家长支持
“关于这样的比赛,你说家长完全支持,完全没有怨言是不可能的,但同学们还是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业上的任务,而我们也会及时地为他们进行补课。”夏俊说道,“这次带队的老师中正好有一位物理老师,在比赛之余就给他们辅导一下功课。”
这支队伍的人选基本都来自学校内的综合科技竞赛辅导班,夏俊便是这个班的带队老师。据悉,想进入这支团队的学生数量非常多,但最终人数却被控制在30人之内。每一位想要参加的同学都需要填一张表格,除了相关资料和之前参与过的活动外,还有不少主管描述的内容,比如“你为什么要参加这个小组”、“你准备在这个小组中学到些什么”。可见,校方对于这支团队的选拔也是非常谨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