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初夏的南洋校园,百花过后的桃李树下,已是果实初露。在本周南洋见习教师们的“双新”课堂里,地理老师说起了诗词歌赋,语文课堂响起了《好汉歌》,同学们为课文画起了插画,有了别样的亮点哦~
地理课:中国地域文化
授课教师:周婧
周婧老师的地理课以胡宗陶《踏莎行·茶马古道》一词导入,以茶马古道沿线地区为例比较地域文化差异,结合地理环境特征分析了茶对藏族的重要性,并结合茶树生长习性的资料,分析川滇地区擅产茶的原因。同学们也在课堂中,通过尝试绘制胡焕庸线、黄河干流所在位置,辨识传统民居特征判读文化区分布,感悟中国地域文化中的人文色彩。
周婧老师说:通过本次公开教学,她也更为注重备课和课堂教学的规范性了。在素养立意的新课程中,为学生创设充满生活气息的主题情境,有助于将知识生活化,生活现象地理化,让学习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在问题解决的同时,提升区域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这样的课堂对学生和老师都是积极的人生体验。
语文课: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授课教师:胡赛男
胡赛男老师抓住《好汉歌》中的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向同学们发问:“为什么课文的好汉林冲却没有选择出手呢” ?来与学生共同沉浸文本,回顾课文中的小说情节,结合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胡老师课后也很感慨:高中小说单元的学习和学生自行阅读小说的差异很大,“双新”下的语文课需要带领学生通过文本细读,从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认识人物,辅以环境角度理解人物,逐步培养鉴赏分析能力。在这堂课中,同学们学到的方法还需要在更多文本中得到训练。
语文课:装在套子里的人
授课教师:张宏艺
张宏艺老师在备课中紧扣新教材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特点,结合学情,充分激趣,以同学们绘制的插图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随后,师生围绕小说中的核心事件讨论,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张老师也在她的课堂总结中,呈现了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本文的社会批判价值,鼓励同学们继续向文学阅读与写作的艰深处持续学习。
南洋青年教师的精彩课堂正在初夏的阳光和雨露中展露着光芒,期待着下一期的课堂片段,带来更多的惊喜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