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日暖风生麦气
绿阴幽草胜花时
在5月的最后一周,南洋中学承接了上海市高中生科普英语竞赛的决赛工作,迎来了同学们在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上的好成绩,南洋的老师们也在忙碌地播种中迅速成长。
在本周的南洋“双新”课堂里,见习教师们展现了她们的各项武艺,带着南洋的同学们走进场馆、架起桥梁、体会部落风土民情,年轻的南洋老师们,正用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探索着新时期南洋中学“知行并进,融合创新”的道路。
政治:《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作为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之一,朱老师此番选择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的共建单位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纪念馆内,开设了一堂馆校合作的思政现场教学展示课。
朱老师带领同学们步入龙华烈士纪念馆内的“信仰的召唤”和“使命的执着”两大展厅,选取1921-1927年的党史片段,共同寻找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身上肩负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体会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朱老师在对自己的课堂进行评价时说:在课堂上,同学们需要在博物馆内的大量历史素材中,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迅速检索和整理出所需要的素材,无论是对于同学们来说还是我来说,都是一次从未有过的尝试和体验。
馆校合作的现场教学,需要每一位授课老师前期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资料检索,虽然过程很辛苦,但也是对我学科专业的一次积淀和提升。站在建党百年的新征程上,我相信不仅仅是同学们通过这堂课,对于自己所要承担的责任和使命有了思考,我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对于如何上好一堂“有血有肉”的思政课,也有了新的思考和体悟。
这是一堂关注社会发展和历史变迁的英语阅读课。吴老师带领学生了解美国66号公路的兴衰历史,分析其被称为“美国主干道”的原因,理解其在美国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价值。
课后吴老师也表示,学生的自主学习、制作思维导图、课堂上和同学们共同进行结构搭建,丰富的课堂活动和新颖的授课形式,无论是对时间的把控,还是课堂结构的重建,对于年轻的她来说,这堂展示课都充满了挑战。
感谢自己的带教师父和备课组老师们的陪伴和指导,鼓励她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备课的过程虽然充满了曲折和困难,但同学们在课堂上的优异表现和组内老师们的肯定,依旧让她充满了获得感。
“艺术和我有什么样的关联?”这是在课堂伊始,谢老师向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紧接着,同学们需要联想“假如你在原始部落猎获了一头牛……”等画面。
在谢老师为同学们创设的一系列情境中,同学们需要运用不同方式进行“情节再现”和小组交流,思考艺术化特征,艺术化呈现的途径、语言及其情感表达等问题。同学们逐渐体会和认识到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生产实践,也对人类在表现生活的过程中运用的艺术语言和艺术形式产生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节课让谢老师和同学们在一定程度上领略了新教材的魅力,这让南洋的“双新”课堂也充满了活力和亮点。在课堂的活动和任务的解决过程中,谢老师也欣喜地看到了同学们的艺术表现潜力。
基于“双新”探索下的见习教师汇报展示课,学校不仅为见习教师们搭建了广阔的成长平台,也营造了浓浓的校内跨学科听课、研讨的氛围。在百花齐放的课堂上,不仅有青年教师们专业技能的发展,也有他们对于“双新”理解的逐渐深入。
泽草所生,望麦穗滚滚,进入六月,本学期的见习教师汇报展示课也将暂告一段落。相信在一以贯之的传帮带活动中,见习教师们能够更用心地加快自身专业的成长。期待在新的学期里,有更多的南洋青年教师在“双新”探索的课堂里,破茧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