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本学期,综合教研组聚焦组内青年教师,开展了一系列“双新”课堂展示。生物、地理、美术学科的青年教师们各显身手,公开课精彩纷呈。
#地理课:《中国地域文化》
执教老师:周婧
周老师以胡宗陶《踏莎行·茶马古道》一词作为课程导入,以茶马古道沿线地区为例理解不同地域文化特征及其差异,结合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对文化景观和文化区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通过观察云南干栏式竹楼、四川吊脚楼、青藏高原石砌碉房的照片,比较分析影响同川藏两地民居差异的主要因素和成因,感悟中国地域文化的人文色彩,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
#地理课:《世界地域文化》
执教老师:钱志钢
课程开始时钱老师通过复习世界各个文化圈的分布完善学生们的地理区域认识,结合丝绸之路相关资料分析文化景观的差异和成因,感悟世界地域文化色彩。通过清真寺的文化整合案例,帮助学生构建地理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最后小组合作展示地理专题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思路清晰,听课教师们也都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美术课:《艺术之源》
执教老师:谢怡青
谢老师为同学们创设了生活的一系列情境,让同学们理解认识艺术起源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践。通过范例赏析与体验活动,感受远古艺术中的美,其后理解艺术是人类表达精神追求的一种方式。谢老师充分挖掘了新教材的魅力,将美育与德育相融合。课上互动性强,教态自然亲切,让南洋的“双新”课堂也充满了活力和亮点。
#生物课:《人类遗传病和遗传病的预防》
执教老师:蒋归鸣
在设计遗传病情境时,蒋老师选择了遗传学背景清晰的亨廷顿舞蹈症作为情景引入新课,结合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以及“二胎”背景,提出具有遗传病家族史的二胎夫妻面临的困境。通过情境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经历遗传咨询的过程。将真实的科研材料引入课堂教学,展示生物、物理多学科科学家的最新研究,蒋老师的展示课将生物和生活相结合,也培养了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养。
#生物课:《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执教老师:潘楠
潘老师的公开课是一次跨学科尝试,以生物学科知识为主加入了地理、政治等多学科的要素,潘老师通过对珠穆朗玛峰的生物多样性的分析,引导同学们通过多角度认识地理环境,通过感受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打造卓越课堂,一直是综合组教研活动永恒的主题。在教研组内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下,组内的青年教师们也在实践中获得了喜人的成长。相信在全组人的共同努力下,在“双新”探索大背景下,生物、地理、艺术学科将碰撞出更多“科际融合”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