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五月的南洋的校园,牡丹初盛,借着风和景明的阳光和雨水,南洋的见习教师们也在“双新”探索的“新”课堂里,丰收着博学与成长。2021年4月开始,2020学年第二学期南洋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汇报课正式拉开帷幕。
生物课:《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执教老师:潘楠
这是一堂跨学科的教学公开课,课上探索跨学科知识在高中生物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有效途径及优势所在。潘老师以珠穆朗玛峰为背景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以及检测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技术和衡量指标。并且能够运用跨学科思维去思考珠峰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等生境因素其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公开课结束后,潘楠老师说:新的跨学科尝试,让她打开了“双新”探索的视野和思路,充分挖掘生物、地理、政治等多学科的内涵与融合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同时,也延展了教师自身的学科思维。
历史课:《新文化运动》
执教老师:师琪
师老师的公开课,利用了史料教学法、情境教学法为学生介绍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旨在培养学生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强化史料实证的基本素养。
师琪老师也在课后进行了自我总结:一次公开课的形成,要经过多次的修改和试讲,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解读、运用史料的能力也有所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得以夯实,也找到了很多自身存在的不足。
数学课:《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
执教老师:朱晓蕾
在朱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充分理解了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尝试用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解三元一次方程组,体验化归思想和消元的方法。
朱晓蕾老师课后说:解三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很多,在课上我尝试着充分肯定学生的方法,鼓励他们去尝试多种方法解题,继而引导他们进一步找到简单方法。这对我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大踏步的跨越,我会继续努力,跟着师父学习,成为一名更优秀的数学教师。
语文课:《表里的生物》
执教教师:张军娥
张老师在单元化教学的大背景下,抓住课文在单元主题之下的独特性,紧扣住“回忆性散文”这一文体特点,引领着同学们一起探究文本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内涵。公开课结束后,张军娥老师说:吃透一篇文章不容易,上好一堂课更不容易。课堂中我借助表格等形式和学生一起梳理文章脉络、主人翁的形象特点和心理活动,进而体会作者于中年时期写下三篇“向儿童说我童年的故事”的文章的用意。用一节课时间把一篇看似浅显易懂,实则内蕴深厚的文章带着学生读懂读透,作为一名见习教师实则考验着我的能力。从备课、磨课到公开课的展示,在摸索探究的道路上,道阻且长,作为南洋新教师,我也将继续前行!
期待更多的南洋青年教师,立足三尺讲台,耕种一片逐渐成熟的麦田,守望一份收获在即的欣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