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一体化联动让优质高中惠及初中
发布时间:2013-09-04 00:00:00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0

 

徐汇区中山路以北的13.7平方公里,是上海人心目中货真价实的“上只角”,几十年来,这里一直是繁荣的经济中心和文教中心,如今,漫步在这片区域中,很容易见到各类名人故居、历史保护建筑,仿佛在缓缓地向路人述说着那段流金岁月。但即便在这片土地上,也有亟待提高的各类学校,处于历史原因,其中尤以初中为多。为了拉升这些学校的办学水准,徐汇教育采用初高中一体化联动模式的方式,让原先“不起眼”的初中华丽转身——

 

见习记者:宋一宁

 

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市第二中学、上海市南洋中学都是徐汇区内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人文底蕴的百年老校,也都是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1998年开始,这些优质高中开始尝试“品牌输出”,分别以区内教学水平相对落后的淮中中学、嘉善中学、茶陵中学为基础,成立个各自的初中部。多年来,高中对初中虽然有过一些指导性的交流,但由于体制机制的局限以及“就近入学”带来的生源不确定性影响,初中的教学水平并未有太多实质性的变化。而如今,这三所初中已经悄然变身,成了“小升初”阶段家长眼中的“香饽饽”。这样的华丽转身归功于徐汇区“初高中一体化联动”的机制创新。

 

p市二中学:运行机制一体化带来文化融通

……

 

p南洋中学:办学校区一体化实现“1+1大于2

南洋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陈宏观指着一张新校区效果图向记者兴奋地描述着学校的未来:那时候,南洋初中正式迁入新校区,真正实现初高中比邻而居,运动场、实验室、图书馆等硬件可以资源共享。在教学楼与操场之间还将架起一道承载校史和文脉的“百年长廊”,陈宏观向记者介绍,学校是在甲午战争后“科教救国”的背景下创立的,百年间培育名人校友无数,并培养了23名院士和一大批科技创新奖项获得者,石碑上将刻上各个历史时期名人校友的亲笔题字,借此渠道潜移默化地感染一代代学生传承“百年南洋精神”。

虽然搬迁还有待时日,但师资间的流通已经开始了。陈宏观告诉记者,学校的优势学科是物理和数学,所以学校将这些科目中最优秀的教师派到了初中的第一线执教,“这样的亲身示范比原先的旁观指导更为直接、有效”,对初中教师的成长和帮助也会更大。陈宏观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南洋中学的(区级)“骏马奖”得主、数学教师张瑜曾执教过高三年级全校最好的一个物理班,当时这个班的数学成绩已与华师大二附中的平均成绩持平。对于学校来说,在高考冲刺阶段,“看得见的高分”自然很重要,但着眼于七年的贯通发展和学生的终身学习,学校并没有“趁胜追击”,而是在第二年就决定让她带高一学生,并同时执教初中,希望能够提前一步,培养低年级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除了示范上课,高中的名师还会直接参与到初中教研组的各项活动中。南洋初中的语文教师鞠盈感慨道,在初中的课堂里,每周能见到高中特级语文教师王乃枢的身影,“每个教师、每个年级的课她都不放过,都会认真记录,给出中肯的建议,这样的带教资源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2007年,鞠盈获得了进入高中执教一年的机会,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把“高中模式”。“以前初中阶段的教材并不涉及‘虚词’,但是到了高中,我发现很多教师都会抱怨学生的‘虚词’基础差,这让我看到了教材衔接上的一种脱节,于是我把小学五年级的课本重读了一遍,希望和高中教师一起探讨如何在衔接阶段为学生补上这一块知识。”鞠盈坦言,这一年的经历让她拓宽了教学视野,明白了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从高中那里取回了“归类”“计划”等更能减负增效的“真经”。

 

p南模中学:领导体制一体化优化管理

……

远在西藏的杨老师,您听到了吗? 南洋中学党员教师暑期社区教育咨询服务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