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课堂设问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 记南洋初中语文组教研组主题研修活动
南洋初中 夏恬
近日,南洋初中语文教研组围绕学校“希望杯”青年教师大奖赛的两节公开课开展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语文课堂设问有效性”的主题研修活动,活动由教研组长陈群老师主持。
第一个环节是两位开课教师谈备课设想、授课感受和课后反思。夏恬老师开课内容为沪教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的《“我看见了我的骨头!”》,她谈及自己在板书设计上还需要加强,提炼关键词并明确关键词之间的关系。周倍莹老师开课内容为人教版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夏天里的成长》。她认为自己在问题链的设计上还有改进的空间。
第二个环节是带教师傅点评。鞠老师认为夏恬本次开课构思新颖、教态自然、时间掌控好,建议是希望夏恬多听课、重视试讲和继续尝试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魏老师点评周倍莹老师的课堂注重朗读、学生积极性高、教态亲切,建议是减少问题数量。
第三个环节是听课老师谈听课感受、提意见和建议。吕蓓雯老师参与了两次试讲和两次公开课的听讲,她提出两位老师都存在问题设计的问题,需要有一个总问题作为突破口形成问题链。郑丽萍老师两次公开课都参与,谈及周倍莹老师说语文课堂营造了一种“文艺范”,语文课堂有着浓浓的语文味。夏恬老师的问题有思维品质的训练,通过科技展览设计的形式让学生带着趣味阅读文本。刘烨老师听了夏恬老师的两次公开课都感觉需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熊有勇老师认为两位教师都有引导学生沉浸文本,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提出的建议是夏恬老师课上的展区四个板块的进入有些唐突,有改进的空间。在座的听课老师都对两位年轻教师进行了鼓励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最后陈群老师对两位教师的开课进行了评价与总结,希望周倍莹老师能设立一个总问题,然后以问题链的形式进行重难点的突破。对夏恬老师的课希望能加一个预习单,让学生和听课老师都能比较清晰的明白展区设计的意义。
教师课堂提问是教学环节中重要的一环。《礼记》中有句话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问题设计应该先易后难,循序渐渐,像木工砍硬木先从易进斧的地方下手一样。过多的问题会让学生进入“钓鱼”找答案的无效活动之中。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将每一个问题仔细斟酌,对应相应的教学目的,建立不同形式的、有梯度的问题链,这也是本次教研活动评课与研讨的意义所在。
(责编:刘烨;摄影:支晓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