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活动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南洋初中理化生计教研组开展主题教研阶段总结
南洋初中 冉月梅 黄敏
2019年12月4日上午,理化生计教研组全体成员到齐,展开了基于核心素养具体内涵的教学活动设计探讨,以期通过具体的课例设计达到各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此次活动以公开课授课教师们分享教学设计与教学感想为开端,再由教研组长冉月梅老师根据各位老师们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范显涛副校长作了评价和指导。
教研活动一开始,在组长冉月梅老师的主持下,向各位公开课授课教师抛出了三个问题:1.围绕课题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2.为什么要设计这些教学活动;3.这些教学活动体现了哪些学科核心素养。
随即,各位公开课授课教师分别就自己的教学内容,围绕三个问题结合具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学科核心素养,阐述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与感想。
江丽莉老师率先作了发言:“为更好地体现化学核心素养,我以单元复习课的形式整合第2单元的知识,将概念、理论与计算进一步统合。教学过程中横向与纵向结合,让学生深入认识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分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汪蔚兰老师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此次公开课的主要教学活动包括插入部分单元格、插入行和列、填充饼的利用等,按照教学逻辑和学生的思维顺序安排了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学生们相互分享信息的表现充分体现了“信息意识”的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
张晨老师表示:“对于电路的故障分析,以往学生的经验更多是“纸上谈兵”,而这次教学让学生通过实验的亲身实践基于数据和证据进行推理并解决问题,体现出“科学探究”的物理核心素养。”
黄敏老师针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作出分析:“对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课题的教学设计充分利用课题相关的化学史作为情境素材和应用材料,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感受化学家进行研究时的可贵精神;在提出中心问题之后,先在微观层面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再以宏观现象和数据进行验证,体现了微观决定宏观的化学思想,也是“宏观辨识与微观分析”素养的体现。”
韩唯伟老师也相继进行发言:“通过推车小实验和学生拍桌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体现了物理学科中的“学科观念”;通过探究实验,引导学生感受力的效果,同时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思维能力。”
接着,冉老师进行了总结:“我们运用七步法开展本主题教研,以课堂教学实践为研究载体,将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要点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形成较为成熟“理、化、生、计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观察量表。我们从确定主题到理论学习,再到备课、上课、评课、反思,教研组内老师再进行集体反思,完成理论对实践的指导,对如何基于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有了新的认识,用总结出来的理论和有效活动设计的方法指导今后的实践。我们需要不断反思和总结有效经验,形成若干课例,逐步提升育人能力。
最后,范显涛校长对此次教研组活动给予评价和指导:“教师的教研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于教研组的活动。我们教研组的主题很明确,就是指向各学科的核心素养。前期,先学习总的核心素养,再来将具体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细化。因此,开课教师应该围绕此主题设计活动,以体现核心素养的各个维度;对于观课教师,则可以围绕各个素养维度,进行思考、分析与评价。”
主题教研是我们教研组的工作特色,我们运用“七步法”开展主题教研。通过主题教研,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主题教研是一种适合教研组内进行校本培训的良好模式。进行主题教研时教研目标要清晰,要有一定的理论支撑,在注重备课、说课个体研究的同时,更要重视听课、评课的集体完善,要特别重视反思改进,指导今后的教学实践。
一个主题,多人开课,全员参与,成事成人、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