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绩反映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过程中评价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数据之一。通过对学生成绩的分析,可以从深层次把握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变化,从而为及时、正确调整学生的知识发展进程和思想变化提供最基本的信息,也可以反映出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从而为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参考信息。为加强阶段教学的科学诊断,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的达到减负增效的作用。学校对考后质量分析的相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一、 范围
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考完后,教师个人、班主任、年级组、备课组、教研组做好相关分析,并以年级为单位,以班级为核心召开质量分析会。
二、 时间
考后二周之内召开分析会。
三、 参加对象
年级全体教师和挂钩年级的行政领导。
四、 任课教师分析要求
1、做好自己所任教的一个班级的每个题的得分率统计,并填写个人质量分析表。
2、分析班级试卷各大题的得分率及其在年级中的名次,着重对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分析得失原因,对成功的应予以巩固,对存在的问题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3、掌握本班平均分的名次,了解教与学的综合实力,反思教学的得与失。
4、分析自己任教班级各分数段学生分布和变化情况,掌握班级前后20%的学生及人数变化情况,帮助后20%学生调整学习状态,有针对性地制定辅导措施,及时找不少于班级人数20%的学生进行一次谈话,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必要时应与家长作一次沟通与联系。另外还应了解其它一些类别的情况(如男生、女生的平均分;推优生与“正常考试录取生”的平均分等)。
五、 备课组分析要求
1、备课组长应总体了解各班考试情况,如本年级前后20%(或30%)的人数及其在各班级分布情况等,并与相关教师分析教学的优缺点和对策。
2、在备课活动中进行一次分析(分析个别试题的有效性、试题的难易度、适当分析班级之间的差异等),找出成功的经验予以继续加强,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明确下阶段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形成备课组层面的“分析意见”。
3、备课组长应指导和督促教师及时进行质量分析,并及时填好《南洋中学学科备课组分析表》回传给教导处。
六、 班主任分析要求(参照《南洋中学班主任班级成绩分析规范要求》执行)
七、 年级组分析要求
1、年级组长应指导并督促班主任做好班级学生成绩分析。
2、以年级组为单位组织召开“考试质量分析会”。一般程序为:由年级组长对考试情况、学生思想等进行简单地反馈和分析;各备课组长代表备课组发言;分管校长或教导主任代表学校发表指导性意见;以班级为单位,任课教师进行分析,班主任对本班学生思想情况进行分析汇报;年级组长谈下阶段的对策与措施。
八、 教研组分析要求
1、教研组长应指导并督促备课组做好教学质量分析。
2、组织一次专题教研活动,对各年级试卷的命题质量及考试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对各备课组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中的分析研讨,找出改进的对策与措施,以提高命题质量和有效检测的针对性。
3、了解本学科在各年级的阶段教学情况,对考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教研组应从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研讨,总结优缺点,找出学生“学”的问题和教师“教”的问题,寻找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对策与措施。
九、 教导处分析要求
1、综合各层面上的分析数据,与部分教师谈心。
2、组织人员对部分班级、学科进行教学视导(听课、作业、上课、座谈会等)
附:年级组向教导处、备课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及时提供相应的主要数据:
1、每个学生的单科成绩、总分成绩(含语数外三门总分和语数外物化五门总分)及其在全年级的名次;
2、各科年级、班级平均分(含借体、不含借体);
3、每一学科各大题得分率(含全年级得分率、各班级的得分率);
4、全年级、各班级学科成绩分数分段情况(含语数外三科、总分);
5、在年级排前后20%(或30%)的绝对数、比例、人员及其变化情况(高三另加中间50%—70%的分析)
注:其它重大考试,如月考、区统考的成绩分析参照本要求的第四(3)(4)、第五和第六项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