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活动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文明单位 >>特色活动
高一年级南京爱国之旅报道(三)
发布时间:2015-03-18 09:04:19   发布人:毛健   信息来源:德育处 王晨    点击次数:0

作者高一7班 高文恺

2015313星期五,南京行的行程已经来到了最后一天,我们高一年级参观了南京的中山陵。第三天是南京行的最后一天,上午我们吃完早饭,启程去了中山陵,在那里安葬着中华民国国父、辛亥革命领导人孙中山先生,他一生都在致力于拯救中国走出腐败、闭塞的封建的晚清社会。病逝于北京,后来移葬于紫金山。中山陵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入口处有392级台阶,象征着时中国的三亿九千两百万同胞。从下望过去,陵墓在台阶的衬托下高耸入云,庄严肃穆,不由得叫人心生敬畏。

早上约九点十分,我们来到了中山陵的门前。待解散后,我们便开始迫不及待地向上攀爬。走上第392级台阶后,气喘吁吁的我听到了旁边传来的别的同学的惊叹声。转过头一看,来时的路在脚下铺开,台阶顺着山坡向下蔓延,路旁的树木郁郁葱葱,远处群山隐在云雾之中,庄严巍峨从心中油然而生,心中升腾起对中先生的崇仰和敬。要有国民的大致起,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没变成富强。这个要中国富强的事物,就是君的责任。在谒陵我们近距离感受到了国父的塑像,并深刻认识了他关于“三民”的见解。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孙中山是一位长者,而实际上,孙中山参与反清革命时,还是个年轻人。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青年时代,即关注社会改良,到1894年成立兴中会时,也还是28岁。在孙中山的影响下,大批青年“立志”“做大事”,参与到民主革命之中,参加革命时大多很年轻。

19231221他在广州岭南大学演讲时,教导青年,“第一件是要立志。”“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那么,什么是“大事”?孙中山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穷弱的国家。……诸君应该立志,想一种什么方法来救贫救弱,这种志愿,是人人应该要立的。要大家担负救贫救弱的责任,去超渡同胞。如果大家都有这种志愿,将来的中国,便可转弱为强,化贫为富。……我贡献诸君的,就是要诸君立志,要有国民的大志气,专心做一件事,帮助国家变成富强。这个要中国富强的事务,就是诸君的责任,要诸君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的希望。”

今天,新中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但是,我们的国家还不算很富强,在发展的道路上,还有许多艰难险阻,年轻的一代并非坐享其成的一代,国家正需要年轻的一代“立志”“做大事”“美哉我少年中国”。旧日的青年,在风雨如磐的岁月里,“立志”“做大事”,救国拯民,已光炳史册;今天的青年,在和平建设的良好环境中,不是更应该“立志”,创造出比先辈更辉煌的“大事”吗?

参观了中山陵,以前自以为知识个小小的“少年学生”的我们,突然意识到了身上担着的责任,前所未有地感受到自己的前途命运和和民族、国家的未来有着莫大的关系。

 
 
高一年级南京社会实践科技组活动通讯(一) 高一年级爱国之旅南京行报道(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