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度导学
赋能思维成长
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
语文组开展“骏马奖、耕耘奖”说课比赛

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新教材背景下的教学新路径,10月9日,我校语文教研组举行了校“骏马奖”“耕耘奖”组内说课比赛。
本次说课比赛紧紧围绕“深度导学”与“评价促学”两大核心展开。参赛教师们不再满足于知识的表层传递,而是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组织探究性活动、鼓励质疑与反思等方式,积极探索导学路径,引导学生走向文本的深处、思维的深处;同时,老师们融评于教,凸显评价促学功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建构。

李倩雯:
《往事依依》
李老师的说课内容为七年级课文《往事依依》,她从教材、学情、目标重难点等多维度展开。文本作为回忆性散文,以于漪老师在少年时的读书生活为线索,贴合单元“成长经历”主题,是落实梳理、情感体悟的优质载体。教学中以“寻往事、解情思、悟缘由、明目的、写美文”为任务主线,结合朗读法、表格梳理法等,引导学生梳理看图画、读《千家诗》等往事,解读背后的眷恋之情,理解往事对作者的影响。同时融入仿写练习,实现读写迁移,助力学生掌握回忆性散文阅读方法,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王奥蝶:
《我的战友邱少云》
王老师的说课内容是六年级《我的战友邱少云》,她通过“上甘岭电影”片段激发兴趣,设置四个驱动型任务:代入自身情境,体会英雄困境;比较英雄选择,感悟英雄精神;研读“我”的心理,侧面烘托英雄;抒写碑文,抒发敬意。引导学生体会邱少云在烈火焚身时选择纹丝不动背后坚强的意志及伟大献身精神,深化学生对“家国至上”的认同。


张恺宁: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天上有颗“南仁东星”》是八上新增课文,也是一篇人物传记。张老师抓住本文典型性、文学性特点,引入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梳理南仁东的生平经历,明确南仁东的早年经历对他后来成就的影响,并赏析细节描写,感悟南仁东的家国情怀、永不服输的精神以及严谨求实的态度。张老师不仅关注学生最终的学习成果,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思考路径以及遇到的困难。





程琦:
《两小儿辩日》
程琦老师围绕《两小儿辩日》,深入考量其单元地位、寓言文体特点及文本思辨内核,科学设计了体现素养的教学目标。针对六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她精心安排教学环节,以诵读感知、思辨探究层层推进,内容丰富且重启发,善用关键处点拨,引导学生于经典中汲取思辨智慧。

此次语文组内说课比赛,有效凝聚了团队智慧,深化了教学研究,也为后续课堂教学的持续改进注入了新的活力。语文教研组将继续循着“深度导学 评价促学”的方向,在探索高效课堂、赋能学生成长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技术支持: 上海师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