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年 | 期 | 页 |
语文单元教学的百年沉浮与发展趋势(上) | 李华平 彭洋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3 |
构建走向尊重生命的语文课堂 | 肖培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7 |
指向尊重的语文课堂幽默艺术 | 贾龙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12 |
走向慢的语文课堂教学 | 杨淑婷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15 |
追求理解的阅读教学设计策略 | 吕新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17 |
整体·细节·深度——《骆驼祥子》创意教学 | 楚云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20 |
顺学而导 深处漫溯 | 卢耀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23 |
温情.批判.矛盾——鲁迅作品的整体性阅读 | 郑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26 |
天门开金钥 云路挂玉虹——“三老”语文教育思想对作文教学的启示 | 孙壁君 孙衍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29 |
给春蚕以柔桑——作文描写教法探微 | 张红影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31 |
作文量化评价表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及思考 | 冯丽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34 |
红色课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从王君执教的四篇红色课文说开去 | 杨和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37 |
“加”“减”“乘”“除”见深意——《昆明的雨》深度教学 | 成建忠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41 |
喝石底蕴论修仙沧海恒楼有新意——《观沧海》的另种凝视 | 谭恒君 王洪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44 |
揭示寓言故事模块隐藏的教学难点——“寓言四则”教学探究 | 孙利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47 |
紧抓“活动·探究”特点 实施单元主题教学——谈统编教材九上诗歌单元教学突破 | 杜艳红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49 |
指向高阶思维的课堂实践——《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教学思考 | 蒋茹蓓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52 |
“质问生成”模式:实现思维进阶的有效路径 | 陈敬学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55 |
鲁迅作品教学补白策略探析 | 苏陆琴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58 |
优选策略 融入活动——文言常用词积累教学白议 | 金宁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60 |
巧解文本隐藏的“三”数密码 | 张同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63 |
循文言文之脉理 遵新课标之义理——基于学生立场的文言文学习路径 | 文德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65 |
《湖心亭看雪》新解 | 陈惹路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68 |
陆机的身世之悲与家国之思——《世说新语》中“千里纯羹,未下盐鼓”之辨析 | 罗永新 李向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70 |
“闲适”背后的坚守 | 曹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73 |
“苍苍”词义之辨 | 华兵马晓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75 |
花开花“落”知为谁——由“落英缤纷”中的“落”说开去 | 汪福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76 |
青云深处借风力 | 高凤香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6 | 77 |
文学阅读与学生创作能力的培养 | 李煜晖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4 |
转变既往范式,转化已有经验——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必由之路 | 张玉新 马 双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11 |
文学阅读培养创意表达能力的实施路径 | 牛文明 于红梅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16 |
论语文学科文化传承与理解能力的培养 | 严华银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20 |
工具:语文课程建设实施的支点---张志公语文教育读写观的启示 | 郭金庭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26 |
教学内容的精心提炼与结构化 | 李华平 何夕林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30 |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实录 | 王瑞芹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30 |
小说改编为剧本写作教学策略探析 | 孙素英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38 |
《宝玉挨打剧本写作指导》教学实录 | 姚咏梅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38 |
关于“双层的悲哀”及其他——《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语意解读的三个问题 | 阙金梅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45 |
《木兰诗》叙事学解读 | 皮坤龙 陈家尧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49 |
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看苏轼的两个精神维度 | 杨大忠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53 |
郁达夫作品中“颓废”一词的美学内涵与末世文人的人格自洽——以散文《故都的秋》为例 | 陈斌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57 |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 | 范冠男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61 |
聚焦“游记”特质,多维“结构”建构 | 李永红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63 |
《石钟山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胡文利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65 |
精心设计“研习”应有的样态 | 李欣荣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68 |
整本书阅读“教考和谐”的实践思考 | 张永庆 董彦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70 |
名著复习质量提升要策 | 陆丽萍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74 |
点亮心灯 求索前行 | 傅海勤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78 |
基于标准的“英国文学”课程探析 | 祥王沛然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81 |
唐代科举的“行卷”“温卷”和“省卷” | 赵志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85 |
草木情深 | 苏鹏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6 | 88 |
技术支持: 上海师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