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年 | 期 | 页 |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难点的处理 | 张正茂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0 | 6 |
数学教育的本质是数学思想的培养 | 许钦彪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0 | 11 |
例谈中考数学综合题的“说题”策略 | 郑冰心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0 | 22 |
关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课例说明 | 胡淑红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0 | 32 |
教什么 怎么教 | 朱城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0 | 35 |
中国数学教科书使用变式素材的途径和方法 | 章建跃 | 数学通报 | 2015 | 10 | 1 |
初二学生二次根式表征水平的实践研究 | 刘海涛 | 数学通报 | 2015 | 10 | 19 |
回归到“根儿”的数学教学 | 王亮亮 | 数学通报 | 2015 | 10 | 29 |
俄罗斯数学国家统一考试的现状与民众的看法 | 夏海涵 | 数学教学 | 2015 | 10 | 封二 |
美丽的“筝形” | 张安军 | 数学教学 | 2015 | 10 | 39 |
适度的惩罚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 | 2015 | 10 | 封底 |
“k”值移变 体系重构 | 杭毅,张扬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1 | 4 |
“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教学探索 | 周林祥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1 | 8 |
数学史融入“字母表示数”的教学 | 陆鼎元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1 | 10 |
数学课的教育价值探究 | 施帅,顾大权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1 | 23 |
以“预设”的备课方式实施几何概念教学 | 姚梭星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1 | 29 |
中国数学教科书使用变式素材的途径和方法 | 章建跃 | 数学通报 | 2015 | 11 | 1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初等代数教科书中的函数概念 | 关嘉欣 | 数学通报 | 2015 | 11 | 10 |
数学实验的学理审视及学力反哺 | 孙朝仁 | 数学通报 | 2015 | 11 | 27 |
“问题图式”让数学思维更“灵动” | 朱建良 | 数学通报 | 2015 | 11 | 31 |
关于西方数学教育的比较与分析 | 范良火 | 数学教学 | 2015 | 11 | 封二 |
因式分解怎么教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 | 2015 | 11 | 4 |
数学课堂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 章轶 | 数学教学 | 2015 | 11 | 9 |
从一道初中赛题谈起 | 汪健 | 数学教学 | 2015 | 11 | 30 |
细分析 露“圆”形 巧解题 | 蔡卫兵 | 数学教学 | 2015 | 11 | 34 |
也谈诺贝尔奖和基础教育的关系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 | 2015 | 11 | 封底 |
运动图形 追根溯源 改进解法 | 曹建军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2 | 1 |
中考数学复习阶段提高问题分析能力的策略 | 顾燕萍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2 | 13 |
对一节微课程教学案例的分析与思考 | 黄莉,朱玉玲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2 | 24 |
基于APOS理论的“函数概念”教学设计 | 张洪珍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2 | 28 |
芳贺折纸数理教材探究 | 陆新生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2 | 37 |
初中数学的多元化作用设计方案 | 王思思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2 | 40 |
初中数学课堂习题变式训练教学浅论 | 汤秀芳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2 | 42 |
例谈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方式及内容设计 | 郭宝先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12 | 45 |
中国数学教科书使用变式素材的途径和方法 | 章建跃,王嶸 | 数学通报 | 2015 | 12 | 2 |
李庚南老师板书艺术赏析 | 刘东升 | 数学通报 | 2015 | 12 | 20 |
以生为本 找寻数学教学的原点 | 水菊芳 | 数学通报 | 2015 | 12 | 33 |
什么事“数学题” | 罗增儒 | 数学教学 | 2015 | 12 | 封二 |
中法两国初中统计课程的比较研究 | 朱利花 | 数学教学 | 2015 | 12 | 7 |
缺乏教养自信的“教育家”害人不浅 | 张奠宙 | 数学教学 | 2015 | 12 | 封底 |
技术支持: 上海师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