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年 | 期 | 页 |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 | 马勇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4 | 4 |
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走心 | 李峻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4 | 8 |
史料辨析处的见微知著 | 刘先维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4 | 11 |
叩问深思下的多元智慧 | 栾思源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4 | 12 |
知真求通中的情理交融 | 王雯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4 | 14 |
课堂动态中的洞幽烛微 | 叶朝良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4 | 15 |
关于美国高中历史教育的教学思考 | 盛刚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4 | 17 |
“无奈”的“美德” | 顾俊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4 | 25 |
悠悠故乡情,浓浓人文味 | 季建成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4 | 27 |
历史教育,人不能缺席的省思 | 杨春华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4 | 30 |
历史教学的层次性 | 陆春萍 顾俊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4 | 33 |
历史主题教学的思考 | 谭方亮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4 | 36 |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 刘向荣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4 | 42 |
关于欧美政治制度的三个问题 | 文弘 周艳娇 邓玉婷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4 | 57 |
未来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 | 马如龙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5 | 7 |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 周宽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5 | 11 |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性的积极尝试 | 殷莎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5 | 15 |
主题式复习在复习课中的有效运用 | 黄敏兰 谷玉艳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5 | 17 |
史学研究 课堂教学 教学思想 | 戴世峰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5 | 25 |
还“问题与主义”之争以本来面目 | 刘程渊 黄卉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5 | 30 |
信息技术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王福华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5 | 35 |
翻转课堂之翻转辩 | 李玉民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5 | 37 |
立足现实重常识,提升素养育人生 | 赵晓东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5 | 42 |
历史思维的源与流 | 雷志伟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5 | 49 |
能力主导 ,素养为核 | 黄凌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5 | 56 |
高中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策略例谈 | 王胜祥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5 | 63 |
智慧理答 ,精彩生成 | 姬智明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5 | 65 |
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史地结合特点分析 | 马天宝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5 | 69 |
近代史上的几个问题 | 马勇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6 | 4 |
布鲁诺发现学习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 朱继军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6 | 6 |
泪眼婆娑中聆听家族往事 | 刘强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6 | 12 |
走出教材巢穴,走向求真求是 | 刘莎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6 | 28 |
找回缺失的人 | 李惠军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6 | 33 |
在矛盾冲突中探寻真相 | 王新华 吴波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6 | 43 |
谈历史时空观素养的考察与培养 | 曹大梅 张秋生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6 | 46 |
理论设想有局限 探寻真相须实证 | 薛伟强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6 | 49 |
对中国国民党诞辰问题的思考 | 骆新强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6 | 55 |
史料教学 史从何来 | 曾凡亮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6 | 52 |
从工业革命背景看复习课中的史论结合 | 张勇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6 | 58 |
基于选考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随想 | 王强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6 | 60 |
细节 思维 格调 | 桂俊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6 | 62 |
新高考复习中核心素养的培养 | 张庆安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6 | 64 |
历史教育的视野与情怀 | 郭富斌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7 | 4 |
做有思考力的历史教育 | 孙晓萱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7 | 8 |
历史:应为同情而讲述 | 华春勇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7 | 11 |
像历史学家一样阅读:深度学习与启示 | 朱建军 罗迪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7 | 13 |
课程开发,运用的创新探索 | 张燕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7 | 17 |
关注历史中的人和课堂中的人 | 张宁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7 | 22 |
精选史料,活化历史人物教学 | 壮择文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7 | 25 |
基于历史专题教学法的探索与思考 | 叶志文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7 | 28 |
研教结合——以辛亥革命结局表述探源为例 | 丁健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7 | 34 |
源头活水,渠清如许 | 刘启文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7 | 37 |
巧设切点 顺势联想 见微知著 | 黄桂兰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7 | 43 |
情到深处花自开 | 叶雪芬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7 | 51 |
唐代科举的投卷与荐举之风 | 章光伟 施国芳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7 | 53 |
我心中的“她” | 胡欣红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8 | 1 |
精神成长的10块界碑(1) | 郭富斌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8 | 4 |
积极乐观 愉悦宁静 利他幸福 | 赖立新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8 | 12 |
教后反思: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 章文静 蒋其君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8 | 17 |
历史教学中“伪生成”现象举证及对策 | 吴宝树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8 | 25 |
凸显价值:文化史教学的应然追求 | 陆安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8 | 28 |
政治文化:理解历史的有效路径 | 卫凯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8 | 31 |
汉字中的农业史 | 石海龙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8 | 33 |
为什么柏拉图强调“几何” | 邵长坤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8 | 35 |
浅谈创设意境的有效性 | 叶健仪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8 | 37 |
史实的叙述与思维的考查 | 胡军哲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8 | 57 |
光辉下的阴影 | 曾凡亮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8 | 61 |
深度理解现代化 | 税光华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8 | 66 |
工业革命 | 李锡海 | 中国历史教学 | 2016 | 8 | 72 |
技术支持: 上海师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