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名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年 | 期 | 页 |
核心素养视域下文言文教学的四个意识 | 樊新强 | 语文学习 | 2020 | 7 | 9 |
《哈姆莱特》(节选)教学艺术镜头 | 丁春花 姜丽等 | 语文学习 | 2020 | 7 | 19-26 |
立足需求 多向并行 动态推进——“介绍我的新学校”语文项目学习 | 李蔚 | 语文学习 | 2020 | 7 | 27 |
评价促进深度学习,实践提升读写品质——“我们都是新闻小记者”语文项目学习 | 胡宜海 | 语文学习 | 2020 | 7 | 32 |
借助字理 探究语义——以“忠”字为例 | 王丹霞 | 语文学习 | 2020 | 7 | 41 |
“容臭”到底怎么读 | 杨润陆 胡晓 | 语文学习 | 2020 | 7 | 45 |
人间可贵是温情——《文氏外孙入村收麦》索解 | 郝景鹏 | 语文学习 | 2020 | 7 | 47 |
小人物 大乾坤 | 任晓卉 | 语文学习 | 2020 | 7 | 50 |
《礼拜二午睡时刻》人物谈 | 俞苗锋 | 语文学习 | 2020 | 7 | 53 |
链接 比较 整合——“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评 | 王刚 | 语文学习 | 2020 | 7 | 72 |
充满智慧的文明——张舜徽《中国文明的历程》荐读 | 石焘 | 语文学习 | 2020 | 7 | 82 |
秉承初心 发展内涵——记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实验中学 | 刘晖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2 |
语文的理性、诗性与人性 | 刘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3 |
定心理之点 聚疗愈之焦——整本书教学视野下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讨 | 王君 吴凤云 杨晶晶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6-11 |
“操作”基本论:课堂不可承载过重——是基本标准还是宏大理想 | 张悦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11 |
情意深深深几许——对学生情意素养的思考 | 张学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16 |
“课眼”不等同于“文眼” | 赵红燕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19 |
跨越学科藩篱 重构写作思维 | 孔祥永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21 |
阅读教学的可视化——线上阅读教学引发的思考 | 任红云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24 |
解锁文本“密码” 提高语言能力 | 华俊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27 |
科幻作品阅读的三个基点——谈曹勇军老师执教的《球状闪电》 | 俞永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29 |
用好范例教写作 | 李慧香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32 |
作文出彩要重视“有没有” | 黄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35 |
心理学视野下的名著导读研究(十六) 巧引“诗情”到碧霄——诗歌名著 | 尹庆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40 |
在意象品析中发展言语思维——《雁门太守行》教学谈 | 徐德湖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45 |
《朝花夕拾》的阅读指导及教学反思 | 寇永升 杨俊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51 |
“乐”之比 看异同 | 莫家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53 |
任务·活动·整合——八年级下册演讲“活动·探究”单元教学实践 | 曾艳娟 吴健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63 |
对文言文教学矮化现象的思考 | 孙刚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69 |
单本·专题·任务——名著复习“三部典” | 刘慧芬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75 |
《女娲造人》教学实录及点评 | 黄友芹 贾厚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7 | 79 |
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评 | 钱艺菲等 | 语文学习 | 2020 | 8 | 69-73 |
稳中守正生为本 素养立意重文化——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卷命题意图 | 上海市中考语文命题组 | 语文学习 | 2020 | 8 | 74 |
2020年上海市初中毕业统一学业考试语文试题 | 语文学习 | 2020 | 8 | 77 | |
教师个体“同书异构”意义重大——整本书教学视野下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讨(之八) | 王君 俞春霞 胡金辉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4 |
整体•聚焦•体验——肖培东语文活动的创设艺术 | 金卫强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13 |
“基本”当堂论:坚持“当堂教会”的原则——是“即时有效”还是“以后有用” | 张悦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16 |
取消中考考纲:再识、透视与推想(上) | 黄本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21 |
连贯思维与语文教学设计 | 杨祥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24 |
一扇凝视的窗口——关键词阅读教学初探 | 张劲 龚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28 |
在专题整合中实现深度学习 | 马秀丽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30 |
批注三式 走进内核 | 姜莉 吴永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34 |
写作知识的开发与转化 | 潘素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36 |
初中语文项目写作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以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 娄红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40 |
返本溯源 大道至简——名著导读教学范式的方法论思考 | 尹庆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43 |
在学生和文本共生中读懂小说——观黄厚江《猫》的教学 | 蔡丽亚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47 |
界定课型 有序推进——《红星照耀中国》整本书阅读教学 | 冯晓波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51 |
量“文”定“任务”——例说自读类文本的课堂任务设计 | 李伟 张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54 |
实现三个“结合” 落实写作指导 | 郭锋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56 |
一字未宜忽 语语悟其神——《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及思考 | 童国强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58 |
寻找进入“故乡”的路 | 张明明 王家伦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60 |
《故乡》深度教学的路径安排 | 沈建忠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64 |
求同存异 异曲同工——《金色花》教学创意 | 李丽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66 |
聚焦文言文的微观言语形式 | 沈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68 |
《中国诗词大会》带给中学古诗词教学的启示 | 黄耀红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70 |
将“冲突”进行到底——谈“冲突”在戏剧教学中的运用 | 顾晔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73 |
师生回忆的“错位”——《藤野先生》备课札记 | 曾曦 存少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76 |
写人记事散文的情感取向 | 向琴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8 | 78 |
技术支持: 上海师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