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年 | 期 | 页 |
写作的困局与出路 | 叶兆言 蒋兴超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3 |
语文单元教学的百年沉浮与发展趋势(下) | 李华平彭洋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8 |
小人物:“三解”通“三境” | 冯明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13 |
品黛钢形象 悟红楼主旨 | 张黎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16 |
从“为读者”的角度理解文本 | 陈莹莹 徐德湖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19 |
透视考查特点 优化常态教学——从名著阅读考查看与教学的联结 | 李新平 林品慧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22 |
指向审美鉴赏的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 | 成文惠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25 |
思维其里 语言其表——从议论文写作课《观点要明确》说开去 | 刘惠臻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28 |
指向写作本义的过程示范教学——以“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为例 | 陈晓英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31 |
于“应为”处着力在“可为”处深耕—九年级上册整本书阅读活动设计例析 | 刘双云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33 |
单元聚合设计的实施路径 | 楼红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37 |
自读课文教学与作业设计创新实践——评沈烨萍执教的《安塞腰鼓》 | 李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40 |
多维评价巧相融 且评且导总关情——《一棵小桃树》评价课的启示 | 张如意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43 |
有的放矢 大胆取舍——《诗词三首》课例阐释及观察 | 何 文霍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45 |
艰难的“背影”努力地理解——朱自清《背影》再解读 | 伏荣超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49 |
《范进中举》中不可忽视的次要人物/秦海燕53 用批判性思维审视《孔乙己》 | 马洁玉 费明富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51 |
双线并行 思维整合——人物传记任务群教学举隅 | 陆海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55 |
大单元整体教学 多文本深度阅读 | 景瑞鸽 高 晨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58 |
真实情境任务的整体设计与实施 | 陈园园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61 |
思辨:指向深度阅读的单元教学路径 | 秦明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64 |
聚焦整体与综合的作业设计“加减法” | 谭金金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68 |
发现不一样的鲁迅——《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谈 | 朱莉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70 |
缀串民俗集锦丰厚文化意蕴——“民俗文化”群文阅读探微 | 何 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2 | 7 | 73 |
字意与诗情 | 孟琢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4 |
输入与输出并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的行动策略 | 张广录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8 |
《山居秋曝》跨学科学习路径探究 | 杨华冉建权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12 |
质疑释疑策略与批判性思维提升 | 乔桂英 王焕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17 |
语文有效性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以统编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 董晓强 周正梅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22 |
向思维更深处漫溯:质疑辩论之评价标准的建构 | 怀王漫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26 |
《《木兰诗》中论英雄》教学实录(节选) | 周启勋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26 |
从事故到故事:巧借生活契机炼制写作学习要素 | 叶黎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32 |
《原始生活素材的处理》教学实录 | 童洪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32 |
让笔下“景语”成“情语” | 周文忠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40 |
何必非得“篇” | 王栋生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44 |
鲁迅《故乡》的三种形态 | 王平周悦三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46 |
反常合道:也谈《江城子·密州出猎》之“狂” | 楚爱华 廖国华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50 |
论《百合花》的二元叙事策略 | 吴君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54 |
安邦十四字三步高着棋——《烛之武退秦师》中侠之狐谏言品析 | 徐地仁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58 |
说“所见明知”的“见” | 李晓飞李霞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61 |
《答司马谏议书》教学设计 | 赵静仪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63 |
下好“本手”成“妙手” | 李玉山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66 |
《昆明的雨》教学设计 | 李柳枫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67 |
散文教学基本理路的实践思考 | 向浩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70 |
弘扬母语教育文化 培育言语综合素养 | 潘苇杭 潘新和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72 |
从概念隐喻角度看新高考I卷作文题 | 陈鲁峰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79 |
以梦为马 学无止境 | 黄婷婷 | 《中学语文教学》 | 2022 | 7 | 82 |
技术支持: 上海师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