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年 | 期 | 页 |
| 谈谈“阅读综合实践”及其教学实施 | 章新其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3 |
| 语场·语式·语旨——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微写作的实现维度 | 杨玲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7 |
| 素养导向下思维能力考查的命题实践探索 | 徐洁琼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11 |
| 情境读写:挖掘科普类文本的文学价值——《昆虫记》整本书阅读教学 | 王俊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15 |
| 学习任务设计的可行与可视——鲁迅小说群文阅读 | 刘君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20 |
| 整合·支架·评价——有效实施“阅读综合实践”的三个关键点 | 王彦才 王美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23 |
| 锚定问题 靶向施策——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 马卓羽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27 |
| 提炼与转化:使“抒情”可教 | 张占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30 |
| “文意把握”训练的美妙角度 | 余映潮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33 |
| 墨痕深处的教育之光——于漪老师《往事依依》背后的故事与启示 | 樊学兵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35 |
| 由跨到融:素养导向的跨学科教学——析周忠玉执教的《陈子昂群诗文联读》 | 花玉娟 周忠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38 |
| 记忆复现·叙事迁移·精神回响——《山地回忆》教学的三重进阶 | 陈烈燕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41 |
| “横、纵、综、隐”:建构教学增值的路径——《谈创造性思维》教学突围之举 | 张 杭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44 |
| 基于创意表达的《老山界》教学设计 | 程森 崔炳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47 |
| 立足文本,更好地把握单元人文主题——以新修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 | 覃文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51 |
| 《孔乙己》中的微观叙事与宏观社会表达 | 高新红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55 |
| 《桃花源记》的双重时空隐喻 | 李忠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58 |
| 感受文字背后的力量——《青春之光》教学课例观察与思考 | 冯晔 陈淮高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61 |
| 大概念视域下的《山地回忆》教学实践 | 徐幸良 傅霞洁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64 |
| 新闻“活动·探究”单元教学资源应用 | 魏吉 金玲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68 |
| 如何创设真实情境——九年级下册戏剧单元教学谈 | 郑杏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72 |
| 雨润生命境两重——汪曾祺《昆明的雨》语境解读 | 袁诗瑶 王爱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75 |
| AI赋能,让“古诗苑漫步”作业设计具象化 | 王中意 张艳梅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7 | 78 |
| “解牛”之“解”与“生彘肩"之"生”——略论说文解字法结合具身认知论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 倪峰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4 |
| 作业一定要"写"吗 | 殷会荻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14 |
| 解码《三峡》春冬之景 | 宋艳鹏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17 |
| 对比鉴赏:探秘用词之妙,逐层叩击语言精魂 | 谭仕宏 常艳霞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18 |
| 因“绝”生疑,据文辩理 | 黎炳晨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22 |
| 初中语文项目学习中支架的嵌入与实施策略 | 俞雯 杨淑瑛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25 |
|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以《阿Q正传(节选)》为例 | 顾妍婷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37 |
| “称呼”变化在人物形象多维构建中的功能——-以《青春之光》为例 | 周旬月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41 |
| 探究弃妇诗与逐臣诗的文化关联——以《氓》《离骚(节选)》联读为例 | 申龙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44 |
| 传统与创新-文学史视野中的《兰亭集序》与《归去来兮辞》 | 徐樑 张婕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48 |
| 浅议“无由会晤"与宋代谒禁制度 | 郑义广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51 |
| 蝉形象的文化密码——虞世南《蝉》跨学科学习 | 华婷婷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54 |
| 以探究驱动语文跨学科学习 | 刘侠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60 |
| 声音书写中的“诗史”建构——《石壕吏》的听觉叙事 | 罗晨 王茹昕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69 |
| “矮纸斜行闲作草”译注新探 | 费毅诚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74 |
| 古诗中的“绿杨” | 吕传文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75 |
| “雪汉惭”还是“云汉惭” | 杨云荃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85 |
| 阅人有训凭长者,行成于思习安之 | 严景东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78 |
| 循普遍规律化具体生命 | 陈嘉禾 | 语文学习 | 2025 | 7 | 88 |
| 综合:素养学习的课堂追求——以《紫藤萝瀑布》教学为例 | 章新其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3 |
| 以文化人:革命传统作品的教学指归 | 严冬梅 肖培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7 |
| 依文据本设情境 一线串珠悟红魂——肖培东《井冈翠竹》教学启示 | 朱佳丽 范剑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11 |
| 内外兼修:语文情境创设之“道”——肖培东《青春之光》课堂教学启迪 | 嵇 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13 |
| 分析•追问•还原——《山地回忆》女性形象深读策略 | 傅春露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15 |
| 以节奏让故事更动人——《社戏》读写融合教学实践 | 王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19 |
| 比读促写:“旧文新学”的实践路径 | 周 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23 |
| 在重构“细节”标准中有序进阶——以“抓住细节”教学为例 | 孙 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26 |
| 基于 AI协同的“学写故事”创意写作教学探索 | 何丽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29 |
| 为自己创造更多的教学艺术镜头 | 余映潮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33 |
| “板块式”课堂的创意设计——也谈余映潮课堂教学 | 杨和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35 |
| “小”与“大”中析人物 “降”与“胜”里悟经典——《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设计与观察 | 赵娟平 贾玲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39 |
| 结构化视角下的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教学逻辑的重构 | 邢文波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43 |
| 主题统整 群文共赏——苏轼古诗文阅读教学的课堂建构路径 | 周玉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47 |
| 共通·相融·升华——基于“写作视角”解读古今游记散文 | 丁秀花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49 |
| 井冈翠竹:革命书写与诗意表达的平衡 | 孙迪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53 |
| 新修统编教材“阅读综合实践”栏目的理解与使用 | 靳彤 陆祖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56 |
| 从一堂课看语文字词教学的化错方式 | 何 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60 |
| 从关联词语看《孔乙己》的叙事时空 | 龚显爱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64 |
| 捕捉“多次”的叙事意蕴——《山地回忆》文本解读和教学思路 | 张朦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67 |
| 涵育文化自信的试题命制路径 | 杨玉栋 韩玉颖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70 |
| 自然意象与道德境界的诗性同构——论《陋室铭》中“苔痕草色”与“德馨”的审美关联 | 方美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73 |
| 从第一人称叙事解读杨绛的精神追寻 | 张金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76 |
| 遵从语文课理 讲究有效教学——品读《语文课理十五论》的一些思考 | 王闯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8 | 79 |
| 直面题目的亮点与瑕疵,探寻作文教学的方向——2025年高考作文题综评 | 余党绪 | 语文学习 | 2025 | 8 | 4 |
| 在反模板套路中彰显思辨的艺术——2025年高考作文题命题取向评析 | 曹林 | 语文学习 | 2025 | 8 | 11 |
| 人称转换中的自我认知与悲悯觉醒 | 夏红梅 | 语文学习 | 2025 | 8 | 45 |
| 以画法入诗法 | 李安妮 | 语文学习 | 2025 | 8 | 46 |
| 是“叙事”,还是”抒情”? | 严雨清 | 语文学习 | 2025 | 8 | 48 |
| 诗歌的散文美 | 童志国 | 语文学习 | 2025 | 8 | 50 |
| 自由体诗的教学内容 | 吴欣歆 | 语文学习 | 2025 | 8 | 52 |
| 对话·分析·比较:人工智能支持下提升思辨性表达能力的有效路径——以九年级下册“辩论”口语交际学习为例 | 张舒 | 语文学习 | 2025 | 8 | 54 |
| 从"空白处"到"生长点”——叙事类文本“空白处”的教学价值挖掘 | 梁振鹏 | 语文学习 | 2025 | 8 | 59 |
| 言外寄意,情动于中——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荷花淀》中的人物形象塑造 | 郭懿 | 语文学习 | 2025 | 8 | 69 |
| “教师备课资源“指瑕 | 刘道琦 | 语文学习 | 2025 | 8 | 79 |
| 瓜洲、瓜州大不同 | 范建敏 | 语文学习 | 2025 | 8 | 80 |
| 要重视语文方法性知识的研究——靳彤《语文方法性知识研究》荐读 | 温儒敏 | 语文学习 | 2025 | 8 | 81 |
| 如何兼顾“文学”与“语文”的双重价值——《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对谈 | 古世仓 汤飞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3 |
| 关联与解构:从单元整体到单篇的语文教学实践 | 李燚鑫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8 |
| 以教材为基促读写共生 | 赵晓燕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12 |
| 四维导引:论辩式阅读教学的教师角色转换 | 赵琛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16 |
| 智读经典:AI赋能的《儒林外史》教学实践 | 肖建红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19 |
| 内容有创意 行文有章法——“学习改写”的写作指导思路构建 | 李德凯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23 |
| 《桃花源记》的思辨型文本特质探析——阶梯任务架构与微写作实践路径 | 韩鑫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26 |
| 拓宽课文“用法”的研究视野 | 余映潮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29 |
| 单元主题视角下的课堂活动层级设计——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策略探析 | 钱玉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31 |
| 根植文本细读,挖掘文化育人路径——谈《紫藤萝瀑布》教学突破 | 秦利晶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34 |
| 细读·勾连·思辨——《小圣施威降大圣》教学探微 | 陶映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38 |
| 《春望》的“一字立骨”教学 | 戚明亮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41 |
| 基于思维能力发展的项目化教学——谈《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教学思考 | 杨丽丽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44 |
| 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语文教材——以新修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 李嘉哲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48 |
| 从“布”到“旗”:解读《山地回忆》的切入点 | 刘 顺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52 |
| 科技与诗意的交响——《带上她的眼睛》三维意象解码与审美建构 | 李敏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55 |
| 九层台阶上父辈的迷茫——《台阶》中的细节描写与象征隐喻 | 田丽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57 |
| 基于“用件”类型 指向“创造”议题——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选文分析与教学实践 | 蔡丽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60 |
| 在诗歌整合阅读中实践创意表达写作训练 | 彭淑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62 |
| “直笔”“曲笔”间,探史传类文本——《周亚夫军细柳》教学的着力点发现 | 林胤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66 |
| 解构·审美·铸魂——《蝉》教学的三重突破 | 沈丽洁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69 |
| 在场域共情中培育文化自信——中考文言文专题复习实践探析 | 李雪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72 |
| 闲笔中见精神建构 | 叶静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75 |
| 说说欧阳修的炼字 | 徐映 杨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5 | 9 | 79 |
| 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实施误区辨正 | 何源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4 |
| 《荷花淀》叙事特色及作品解读——兼论选择性必修课程之虚构作品教学 | 鲍道宏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9 |
| 咬住“定”字做文章 | 李煌昭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18 |
|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的“散"而“不散” | 花玉娟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21 |
| 回忆性散文中的形象 | 吴欣歆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25 |
| 基于思维发展的知识性读物单元教学策略——以必修下册第三单元为例 | 徐德琳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27 |
| 指向概念理解的小说阅读复习路径探索 | 王美凤 王彦才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32 |
| 从人物指称的角度解读《唐雎不辱使命》 | 石诚可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37 |
| “小圣”与“大圣”:叠印形象的张力之美——《小圣施威降大圣》的审美解读与教学转化 | 张斌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40 |
| 由“自信力之辩”悟”民族脊梁’——《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教学 | 施媛媛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48 |
| 紧扣“破立"脉络,涵养思辨素养 | 曹刚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54 |
| 从“执笔者”到“叙事者"的转变——《背影》的叙述视角与情感建构机制 | 温丽萍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61 |
| 朝着素养立意的方向迈进——2025年浙江省中考语文卷评析 | 林忠港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70 |
| “悟已往之不谏"之“谏”义新辨 | 王顺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75 |
| “井篦”应为"井箅” | 李红彦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77 |
| “寤迷三道”?”五迷三道"! | 钟益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82 |
| 民族文化的“自信”与"自省"——《中国文化史三百题》荐读 | 赵志伟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83 |
| 生成式AI在语文教育中的可为与不可为 | 陈晓琼 | 语文学习 | 2025 | 9 | 88 |
技术支持: 上海师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