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年 | 期 | 页 |
| 义务教育化学新教材“跨学科实践活动”编排比较教学启示 | 杨玉琴、倪 娟 | 化学教学 | 2025 | 4 | 3 |
| 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编写理路分析及教学启示 | 王 明、赵 华 | 化学教学 | 2025 | 4 | 9 |
| 指向模型认知发展的项目化教学实践——以“自制净水器”为例 | 徐诗涵、杨砚宁、芦亚茹、沈郁娟 | 化学教学 | 2025 | 4 | 40 |
| 碳还原氧化铜演示实验的优化 | 邓 菲 | 化学教学 | 2025 | 4 | 67 |
|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语境变化分析与启示 | 杨加根 | 中学化学教与学 | 2025 | 4 | 27 |
| 科学微项目化学习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与实施——以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为例 | 陈洁露、金 隆 | 中学化学教与学 | 2025 | 4 | 41 |
| 化学学科育人的现实审思与实践进路——对山东师范大学毕华林教授的访谈 | 毕华林、王 雨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25 | 4 | 1 |
| 新沪教版义务教育教材的特点与教学建议——以"奇妙的二氧化碳”为例 | 云 磊、王宝斌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25 | 4 | 37 |
|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旧教材课后习题对比分析——以”碳和碳的氧化物”为例 | 文月明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25 | 4 | 41 |
| “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考查及教学改进策略 | 刘春凤、闫 振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25 | 4 | 51 |
| 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复习课教学——以“碳及其化合物”为例 | 吴常名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25 | 4 | 65 |
| “教一学一评”一体化下学情分析连续体的构建与应用 | 杨玉琴、徐晓颖 | 化学教学 | 2025 | 5 | 3 |
|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实验内容的变化与启示 | 苗成林 | 化学教学 | 2025 | 5 | 15 |
| 促进跨学科思维发展的化学教学研究 | 张绍轲、卢姗姗 | 化学教学 | 2025 | 5 | 19 |
| “为冬奥会设计火炬”项目评价设计 | 李 娜、郭晓丽、刘红璐、魏 锐 | 化学教学 | 2025 | 5 | 29 |
| 大概念统领下的初中化学单元项目式教学设计——以“我是航空燃料设计师”为例 | 孙嫦娟、孙国林、范钧琨、高智超 | 化学教学 | 2025 | 5 | 48 |
| 指向数字素养提升的初中化学跨学科教学实践——以“微型空气质量检测站的组装与使用”为例 | 郑丽娟、杨砚宁、彭建云 | 化学教学 | 2025 | 5 | 56 |
| 初中化学跨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蛋雕艺术中的化学奥秘 | 赖晓珍、姚亮发、张贤金 | 化学教学 | 2025 | 5 | 63 |
| 初中化学探究性试题命制现状与启示人 | 庄晓松 | 化学教学 | 2025 | 5 | 85 |
| 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的内涵分析与培养策略 | 毕华林、施观雪 | 中学化学教与学 | 2025 | 5 | 3 |
| 人教版初中化学新教材文化自信内容分析及教学建议 | 吴冰玉等 | 中学化学教与学 | 2025 | 5 | 23 |
| 基于三维整合理念的跨学科教学设计 | 胡久华等 | 中学化学教与学 | 2025 | 5 | 33 |
| 初中科学学习认知模型的内涵、价值和实——践以化学相关知识为例 | 祝 钱 | 中学化学教与学 | 2025 | 5 | 44 |
| 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化学综合性试题的命制与评估 | 钱柳云 | 中学化学教与学 | 2025 | 5 | 59 |
| 科粤版新教材跨学科实践活动编写思路与教学建议 | 莫 璇、钱扬义、唐云波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25 | 5 | 34 |
| 基于科学思维培养的初中化学疑难实验教学探索——以”哪一支蜡烛先熄灭”为例 | 陈 懋、费志明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25 | 5 | 38 |
| 基于化学变化观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 艾 璐、李小静 | 化学教学 | 2025 | 6 | 3 |
| 跨学科概念视角下初中科学分科教材内容构建研究——以“稳定与变化”为例 | 李月媚、邱伟光 | 化学教学 | 2025 | 6 | 8 |
| 初中化学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与实施路径 | 李环宇 | 化学教学 | 2025 | 6 | 14 |
| 中学化学课堂中科学本质的呈现特点及教学启示 | 邓 星、陈欢欢、陈玉琴、杨季冬 | 化学教学 | 2025 | 6 | 19 |
| 绘画学习策略促进初中生化学概念理解的探索—以“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为例 | 刘卫东、潘梦莹、竺丽英 | 化学教学 | 2025 | 6 | 25 |
| 基于调控思想建构化学反应认知模型——以“中和反应”为例 | 李聪聪、宁晓强、陈其美 | 化学教学 | 2025 | 6 | 31 |
| “燃烧条件”实验的再改进 | 姜跟华 | 化学教学 | 2025 | 6 | 75 |
| 化学学科“结构决定性质”推理的内涵与框架 | 殷广亚、卢姗姗 | 中学化学教与学 | 2025 | 6 | 3 |
|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化学史语境教学 | 李妍等 | 中学化学教与学 | 2025 | 6 | 8 |
| 基于化学史的初中化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 毕文娟 | 中学化学教与学 | 2025 | 6 | 13 |
| 氯酸钾制氧及氧气性质实验的一体化设计 | 林师龙等 | 中学化学教与学 | 2025 | 6 | 45 |
| 从为学生发展的角度看中学化学教师专业理解 | 陈进前、邵传强 | 中学化学教与学 | 2025 | 6 | 48 |
| 对初中化学教学内容结构化设计的省思——以“溶液”教学为例 | 卢天宇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25 | 6 | 7 |
| 基于“有效共识”经验模型的教学设计与课堂实践 | 柳 悦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25 | 6 | 11 |
| 彰显单元整体设计思想 促进学生科学思维发展——科粤版新教材“探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与方法”编写思路和使用建议 | 莫 璇、钱扬义、唐云波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25 | 6 | 37 |
|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命制与教学反思 | 沈瑞杉、蔡惠婷、孔祥斌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 2025 | 6 | 68 |
技术支持: 上海师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