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年 | 期 | 页 |
创新课型 自我建模——整本书教学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讨(之四) | 王君 吴凤云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4 |
生命与爱——特殊背景下一堂特别的语文课 | 肖培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9 |
上出“云端”语文课的味道——特殊背景下“停课不停学”教学思考 | 曾令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12 |
“有效”目标论:厘清泰勒原理的含混——是课时目标还是整体目标 | 张悦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17 |
阅读教学情境任务的类型及价值 | 吕新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21 |
从“人”着手就好办了 | 郝忠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23 |
具象·感目·会心——《北冥有鱼》教学追求 | 汪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25 |
文言文自觉能力培养探微 | 周文忠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28 |
催生学习增值效应 | 吴振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31 |
文体为纲 读法为本——书信体散文阅读图式建构策略 | 尹庆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33 |
关于“预习提示”的教学与思考 | 杨和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36 |
未知结构鉴赏法在古诗教学中运用——龚自珍《已亥杂诗》教学突破 | 王克强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40 |
在清晰目标中盯住“人”——“散文语句赏析”复习课磨课有感 | 肖菁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43 |
看看在对比中映成的那些“像” | 韦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45 |
在思辨中走进《鱼我所欲也》 | 张中法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47 |
一树花多开——写作素材的多次开发和运用 | 陈弛科 陈国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50 |
写作意趣的“三味” | 朱友林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52 |
长文短教如何着力 | 席斐 陈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55 |
当紫藤萝瀑布在我心上缓缓渡过——《紫藤萝瀑布》教学之我见 | 陈力 党现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57 |
瞻前顾后 风景更好——由《呼兰河传(节选)》教学引发的学段衔接思考 | 姚敏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59 |
于无色处见繁花——文言字词教法探津 | 高建山 李凌云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62 |
语感·品读·运用——中考文言文测试新趋势 | 陈同友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64 |
从中考题看传统文化“打开”方式 | 贾厚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67 |
巧借抓手教好自读课文 | 杨玉栋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70 |
从文化贯通上着力——王君单元整合教学探究 | 周忠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74 |
让学生学会欣赏“葛藤花卉”——以《台阶》为例说教学设计 | 刘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3 | 79 |
在经典与生活的同构中触动良心——疫情之下的《鼠疫》思辨阅读 | 李煜晖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4 |
灾难文学的写作伦理 | 王召强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10 |
“灾难”课程中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以新冠肺炎为例 | 陈兴才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14 |
“先放后收”应成为写作知识教学的基本原则 | 何源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20 |
《沁园春·长沙》教学艺术镜头 | 黄颖 阳建忠 叶方碧等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27-34 |
以终为始,全面提升——“《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语文项目学习 | 张雯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35 |
跨越整合 思辨相生 学用相济——“墨梯之声:跨媒介评论实践”语文项目学习 | 秦岭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40 |
《红星照耀中国》观影建议 | 肖乃晨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46 |
人群:《变色龙》中的别样风景 | 刘军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51 |
“此中”有陶隐真意——《饮酒》(其五)主旨探微 | 袁海锋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53 |
重读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 詹丹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65 |
优质中提升:PISA2018阅读素养评估结果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 周坤亮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70 |
《西游记》里“夯货”的读音和来源 | 程少锋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75 |
滑稽的“艾滋病日”和“麻风节” | 罗献中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75 |
论诗天然新 析理见真淳——《学诗浅说》荐读 | 吴钟铭 | 语文学习 | 2020 | 3 | 81 |
诗歌教学:不一而足 | 赵宪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1 |
散点焦点 各得其妙——整本书教学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讨(之四) | 王君 陈忠文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4 |
为春天歌唱 | 肖培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10 |
特殊背景下如何上语文课——《〈诗经〉二首》教学谈 | 张亚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13 |
特殊背景理的项目化学习实践 | 石斌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15 |
对单元教学的再思考——兼谈单篇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 韦海荣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17 |
以项目化学习推进单元整体教学——以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 张霞儿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20 |
聚焦中建构游记单元教学法 | 张占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23 |
跨媒介阅读:打开阅读世界的新钥匙 | 韦存和 陈玉剑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27 |
文本细读应换准有效“切入点” | 马之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30 |
开展思辨阅读的《无言之美》解读策略 | 郭跃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35 |
由习题向专题转变:名著导读教学谈 | 张道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38 |
语篇结构下的文本解读路径 | 董晓强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41 |
初中议论文的深度写作 | 孙衍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44 |
出乎其“境”拔乎其“意”——写作情境场创设策略及规律探微 | 张学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46 |
情思和融促写作 | 冷永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50 |
走向“文从字顺”的“杯”中世界——统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教学设计 | 于红梅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53 |
网络直播课“突围”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反思——心理学情绪原理下的名著阅读图式运行策略 | 尹庆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56 |
《壶口瀑布》备课指要 | 刘金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61 |
《壶口瀑布》的“五诀”之美 | 向浩 童庆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63 |
隐喻视阈下的四重心境——《小石潭记》主题新解 | 周桂红 李敏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66 |
“卖炭翁”与“使者”形象的三重对比 | 勾文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68 |
统编教材观照下的“自读课”教学 | 张增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70 |
《陋室铭》就该当“铭”来教 | 花玉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74 |
聚焦言语形式的中考文言文试题命制 | 沈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20 | 4 | 77 |
从2009到2018:PISA阅读测试给语文教育带来了什么——兼评上海语文课程改革 | 邹一斌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4 |
“整本书阅读”该怎样读 | 王林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10 |
《红楼梦》整本书的阅读策略 | 詹丹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14 |
那些学生作文好,还是我教的 | 王栋生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20 |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教学艺术镜头 | 何庆华 王健龙等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22-28 |
可行的真实性任务,开放的挑战性问题——“原创故事分享会”语文项目学习 | 俞雯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29 |
激发主体参与的能动性——“东坡文化纪念馆设计”语文项目学习 | 张林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34 |
“求闻”还是“求能”——《吕氏春秋》一则文本辨正 | 陈明洁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38 |
巧用对举 妙笔生花——浅析《卖炭翁》中对举手法的运用 | 刘劲凤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40 |
通过西山,抵达自身——兼论《始得西山宴游记》的物我关系 | 李汝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43 |
老泉文章的“皮里春秋”——苏洵《六国论》主旨再认识 | 徐荣祥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45 |
为了心中的太阳——我教《登泰山记》 | 程翔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48 |
中考语文席卷制式的科学化与学科化 | 林忠港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67 |
在情境活动中形成任务:中考语文试题的探索——以近年南京中考语文卷为例 | 诸定国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72 |
“之”怎样取消句子独立性 | 吕传文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66 |
这个多重复句的划分合理吗 | 陈荣华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76 |
阐幽发微,缘文析疑——《初中语文现代文选讲》荐读 | 李兰 | 语文学习 | 2020 | 4 | 83 |
技术支持: 上海师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