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年 | 期 | 页 |
基于学习进阶理论的初高中物理概念衔接教学策略——以“磁感线”概念为例 | 邹 燕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0 | 14 |
基于学习进阶的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以电路和电能”教学为例 | 徐瑞璟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0 | 18 |
基于新课标理念的初高中物理教学有效衔接研究 | 廖洪钟 段才盛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0 | 22 |
基于初高中衔接教学的物理课程设计——以“电表专题模块”为例 | 李瀚海 张冀翔 杜成孝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0 | 26 |
物理跨学科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与实施策略 | 姚华鑫 叶少斌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0 | 35 |
跨学科实践教学的评价——以物理学科为例 | 许瀚匀 姚建欣 李春密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0 | 60 |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结构化教学设计与实践——“光现象”复习课教学为例 | 张步青 | 物理教学 | 2024 | 10 | 36 |
比对图模型在破解学生迷思概念中的应用——以“摩擦力的方向”教学为例 | 程仁军 | 物理教学 | 2024 | 10 | 42 |
正向结构、反向结构 发展核心素养 | 马小弟 | 物理教学 | 2024 | 10 | 46 |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内容“跨学科实践”教学实施现状调查研究 | 赖玉华等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1 | 25 |
概念理解的图示:基于模型建构和推理论证的整合设计 | 沈强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1 | 30 |
初中物理实验趣味化设计与实践的实施路径 | 张习祥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1 | 44 |
初中物理教师新课程实施类型考察与异质特征——基于类型化视角的混合研究 | 彭 佳 于海波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1 | 51 |
指向初中科学“理解”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实践研究 | 孙华君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1 | 59 |
基于多功能教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自制“等离子体演示仪”教学实践为例 | 阮享彬 余茂竹 唐 杰 | 物理教学 | 2024 | 11 | 33 |
基于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物理观念——以“模拟海市蜃楼”实验为例 | 张 华 郭字婧 张春国 | 物理教学 | 2024 | 11 | 36 |
境脉学习视域下的初中物理单元教学研究 | 黎玉斌 夏 波 刘安刚 刘 宇 | 物理教学 | 2024 | 11 | 40 |
有效失败让物理学习可见——以“密度知识的应用”教学为例 | 贲可敬 | 物理教学 | 2024 | 11 | 44 |
关于跨学科学习的若干认识 | 郑青岳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2 | 3 |
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整体编写说明 | 彭前程 张 颖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2 | 9 |
沪科版初中物理新教材修订的整体思考 | 张思等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2 | 15 |
新粤教沪科版初中《物理》教科书的编写思路和特点 | 母小勇、何润伟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2 | 20 |
初中物理新教材的创新、传承与发展 | 朱文军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2 | 24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人工智能+物理跨学科系列课程设计与实施 | 张思等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2 | 30 |
增进科学本质理解的”问题+“学习方式探析 | 陈伟新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2 | 43 |
初中物理课堂实验数据处理失当的归因及应对 | 崔凤华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2 | 46 |
大单元视角下的升华和凝华创新实验设计——以“冰雪小屋”场景实验为例 | 申 洁 李 艳 | 中学物理教与学 | 2024 | 12 | 50 |
技术支持: 上海师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