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年 | 期 | 页 |
一课须有一得 | 杨和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1 |
群文诵读:获得语文课堂高峰体验的素朴之道——群文教学视野下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讨(五) | 王君 陈海亮 郑喜微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4 |
立足资源 浅浅教学 | 肖培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13 |
植入生活,创作就有无限可能——赏析肖培东作文教学资源利用艺术 | 王伟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17 |
从无到有 大道至简——有感于一堂没有文本资源的诗歌阅读课 | 卢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19 |
巧用旁批 教活自读——肖培东老师自读课教学旁批资源的应用分析 | 刘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21 |
环环相扣 层层共生——《学习描写景物》教学实录 | 向浩 牛明星 易贞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23 |
教学预设是重要的生长点 | 向浩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26 |
在写作课堂共生思维之花 | 易贞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27 |
“整本书阅读”: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必由之路 | 张燕玲 倪佳敏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30 |
“以读促写”的三重境界 | 黄本荣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34 |
微教学:语文课堂新的行走方式 | 戴继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37 |
运用“联运教学”助推学生阅读 | 孙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39 |
教读课问题设计的四个关键点 | 叶青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42 |
坐实“读写一体化” | 丁长永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44 |
自我孵化:写作教学的引导价值 | 吴永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46 |
名著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 朱莉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49 |
教出叙事散文的基本特质——《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观察 | 王书月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53 |
古文教学思维训练例谈 | 魏世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55 |
有声有色教 有滋有味学——《答谢中书书》的教学突破 | 邹修香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58 |
《陋室铭》的语源学解读 | 王克强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61 |
关于“微斯人,吾谁与归”的课下注解 | 范红英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63 |
语用背景下回忆性散文的解读路径——《背影》教学探索 | 娄红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65 |
导学的三个关键问题 | 孔丽梅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67 |
初中语文课堂培养自学能力的探索 | 周文忠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70 |
开展“1+X阅读”教学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 李朝飞 宗和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73 |
读整本知经典 经百转览珍奇——全国高端“整本书阅读”教学研讨会侧记 | 昆明市罗浩宇名师工作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75 |
向语文高峰进发 | 宋志贺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77 |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小”“大”之辨——从程翔老师《论语》起始课说开去 | 李学森 高燕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78 |
整本阅读 分享精彩——谈申军娟《傅雷家书》交流课 | 熊素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6 | 80 |
让学生有趣地读整本书 | 吴泓 | 语文学习 | 2019 | 6 | 4 |
思辨性阅读是整本书阅读的内在需要 | 余党绪 | 语文学习 | 2019 | 6 | 9 |
同题共研——《彷徨》整本书阅读专题教学 | 李煜晖 | 语文学习 | 2019 | 6 | 14 |
“邯郸学步”的故事不应该重演了——漫议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发展之路 | 周正逵 | 语文学习 | 2019 | 6 | 20 |
假如在草地上遇见她 | 张居祥 | 语文学习 | 2019 | 6 | 25 |
《诗经·蒹葭》教学艺术镜头 | 赵海燕 景慧颖 张颖等 | 语文学习 | 2019 | 6 | 27-35 |
守正创新:新课标预示的命题方向 | 褚树荣 | 语文学习 | 2019 | 6 | 36 |
情境·任务·实用_新课标背景下的任务驱动写作复习 | 李巧云 | 语文学习 | 2019 | 6 | 42 |
实用文阅读课的三个取向 | 林忠港 | 语文学习 | 2019 | 6 | 46 |
别样的“风流”——读阿城的《溜索》 | 朱再枝 | 语文学习 | 2019 | 6 | 51 |
多变代称,“我”的成长见证——《氓》中的“子”“尔”“士” | 王科威 | 语文学习 | 2019 | 6 | 54 |
运用认知图式,建构学生读写桥梁 | 孙未 | 语文学习 | 2019 | 6 | 57 |
关于解读《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几个问题 | 詹丹 | 语文学习 | 2019 | 6 | 66 |
核心素养视阈下“语言得体”考查的思考与实践 | 金瑞奇 | 语文学习 | 2019 | 6 | 71 |
重提语文教学的“大三实”与“小三实” | 张宏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1 |
群文积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群文教学视野下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讨(六) | 王君 孙秋备 魏志强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4 |
《重读〈朝花夕拾〉》课堂实录 | 徐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13 |
两个世界的冲突与和解 | 徐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16 |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共生视角——徐飞老师《重读〈朝花夕拾〉》课例评析 | 康慧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17 |
从课程开发视角谈语文“综合性学习” | 许昌良 陈小茂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20 |
厚植意象之根 实现教学衔接——谈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古诗词教学 | 朱庆国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24 |
藕花深处惊鸥鹭——“深度阅读”策略探微 | 阮班莲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27 |
从小说教学看阅读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 张绪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30 |
共生写作教学“原点”的选择与妙用 | 花玉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33 |
关于“写作提前训练”的构想 | 陶铧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36 |
发掘 发展 发现——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新突破 | 曹国锋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38 |
语言作桨 深处漫溯——《台阶》教学实录 | 朱玉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42 |
勇士的品质——《伟大的悲剧》难点突破 | 龚锦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47 |
读前战略埋伏 导后组织先行——先行组织者技术在名著前读导教学中的运用 | 尹庆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50 |
在两个关联中反思——《美丽的颜色》课例观察 | 刘必锋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56 |
返璞归真教语文——观肖培东《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有感 | 张丽萍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59 |
“言意共生”:文言文教学的必由之路——《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观察 | 伏荣超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61 |
在课堂拐角处——课堂意外生成的资源整合与促成策略 | 孔祥水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63 |
迈过诗歌解读的“坎” | 高行亮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66 |
“活动·探究”单元课文应当如何教 | 兰国祥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67 |
例析散文“反复”手法的情感效果 | 丁忠书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71 |
读“西游” 悟成长——《西游记》导读课教学实录 | 沈庆九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75 |
立足思维 感悟成长——评沈庆九老师的《读“西游”悟成长》 | 李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7 | 79 |
语文项目学习的实践取向与设计要点 | 谭轶斌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4 |
批判性思维是专题学习之轴——美国特级老师历史课的启示 | 休楚斌 叶黎明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8 |
《游褒禅山记》教学艺术镜头 | 关惠文 高庆友 阳建忠等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21-29 |
姓名:语言景观,文化微缩——“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专题学习 | 时剑波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30 |
核心问题链:名著阅读的有力抓手——《以阿城小说选》为例 | 乔丽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35 |
一个不可忽视的小人物——析《祝福》中的卫老婆子 | 欧阳炜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39 |
觅洞见于微略——《桥边的老人》的叙事张力 | 钟培旭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41 |
子厚的西山与东坡的赤壁 | 黄邵震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44 |
古代语言的思维、审美、文化特征举隅 | 严景东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47 |
那个让我飞起来的梦 | 刘亮程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51 |
交际语境写作与高考作文命题技术的进步 | 荣维东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53 |
把感觉写得更有感觉——读阿城的《溜索》 | 詹丹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58 |
“始得”二字见文心——重读《始得西山宴游记》 | 归青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62 |
基于课标,紧贴教材——2018年中考小说阅读题特点及教学启示 | 汤飞平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69 |
文非一体须明辨——褚斌杰《中国古代文体概论》荐读 | 陈恒舒 | 语文学习 | 2019 | 7 | 81 |
让课外阅读落地生根 | 黄本荣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1 |
跳板群文一相逢 浮云自不遮望眼——群文教学视野下的文本特质与课型创新研讨(七) | 王君 孙秋备 俞春霞等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4 |
立足设计 浅浅教学 | 肖培东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13 |
化教为学 执简驭繁——肖培东《怀疑与学问》教学观察 | 吴宇坤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17 |
培东教学设计的硬功夫 | 杨和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19 |
一片秋叶“见”思维——谈肖培东《尝试创作》一课对学生思维的培养 | 施牡丹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21 |
《乡愁》课堂实录(节选) | 黄厚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23 |
哦,我们永远的“乡愁” | 黄厚江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27 |
有“引领”才会有成长——谈黄厚江老师《乡愁》中的教学引领 | 陈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28 |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 陈家尧 刘建勇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30 |
《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活动化”实践 | 何文贤 郭堂英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33 |
思辨看“好汉” “五读”品《水浒》 | 赖晓红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35 |
“教读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 刘勇 黄明丽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37 |
为学生自读搭建“脚手架” | 陈菊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42 |
《朝花夕拾》导读教学思考 | 董一菲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45 |
心之所向 神之所往——先行组织者制约心向特征与名著导活动设计 | 尹庆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49 |
以新闻活动为载体走进教学更深处——关于八年级上册新闻单元教学 | 戴银 王旭平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53 |
从“诚信”到“方正”:读出人物的率性与个性——《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实录及点评 | 裴颖 徐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56 |
温度 深度 广度 高度——评丁卫军《昆虫记》名著导读课 | 潘庆玉 张露露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63 |
析《孤独之旅》中杜小康成长的连续性 | 赖晓岚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65 |
从“诗无达诂”看古诗语言表意的多元性——从杜甫《春望》说开去 | 孙衍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68 |
《溜索》语言特色解读 | 何颖敏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70 |
统编教材写作板块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 | 於德甫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72 |
从教的层面分析分析solo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 张海侠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75 |
巧借名著导读推进整本书阅读 | 施云峰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2019 | 8 | 78 |
技术支持: 上海师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