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年 | 期 | 页 |
历史空间三态视域下中学生时空观念素养的培养——以元朝疆域的教学为例 | 李喜燕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7 | 3 |
“历史的兴味”推动学科核心素养落地 | 王之剑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7 | 6 |
核心素养理念下初高中历史思维能力衔接的策略探寻 | 李素梅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7 | 9 |
场景拓展下的鸦片战争原因剖析 | 刘文峰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7 | 12 |
回归动态时空,涵养时空观念——以人教版《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教学为例 | 钟佳欢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7 | 17 |
点线之外如何提供一个切面——以“叫魂案”切入清朝历史 | 吴婉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7 | 20 |
签订“协议关税”与破坏“关税主权”——基于《南京条约》签订的重新审视 | 陈朱俊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7 | 25 |
高效使用文物类素材,促进初中历史教学 | 沈智俊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7 | 34 |
培养学生理解力的历史解释法教学研究 | 曾学辉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7 | 37 |
基于乡土文化资源的家国情怀梯次教学策略——以“重庆大轰炸”的抗战史教学为例 | 刘炼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7 | 39 |
巧用时人话历史,激活三思课堂——《近代上海文化的发展》一课中的人物分析 | 钱铁娜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7 | 43 |
—追寻“生命历史”,深耕“有人课堂”—以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历史整本书阅读实践为例 | 姚实彦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7 | 46 |
例谈历史学科探究活动设计思路 | 吴波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7 | 49 |
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学习任务单”设计与运用——以“中央集权制度”的教学实践为例 | 张绍俊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7 | 52 |
深度体验 向内生长 | 傅彩云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3 |
红船之旅:研学旅行促中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发展 | 孙湘利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6 |
生活力视角下社会科研学旅行的价值意蕴与实施策略 | 陈晓佩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8 |
研学进课堂,探寻中华早期文明起源——以《良渚古城遗址寻根之旅》一课为例 | 张婷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11 |
指向主线与问题的单元整合教学——《古代中国儒家主流思想的演变》单元教学思考 | 陈长锁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14 |
单元视角下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思考——以“封建时代的欧洲”为例 | 黄侃 曹敏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17 |
历史逻辑:于教材断裂处寻找历史解释——以《祖国统一大业》为例 | 张莹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19 |
史学语境视域下的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策略——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的一轮复习为例 | 杨洋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22 |
5G技术在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场景探析 | 刘昌玉 卞晓宇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25 |
素养立意下的高阶思维培养——以学历案教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例 | 周罗洁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37 |
从历史概念出发,贯通历史解释——以复习课《从秦汉政治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教学为例 | 严迎春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40 |
对分课堂: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平台——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一课为例 | 宗加银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43 |
侠之情怀 师之育界——品《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复习课 | 王东 张华中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49 |
基于时空观念的“江南”含义在部编历史教科书中的演变 | 刘金鹏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52 |
勇立潮头风格鲜明——2020山东等级考试历史试题评析 | 刘茂森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54 |
理想课堂:追求结构化的历史教学 | 朱莉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69 |
李文斯顿的非洲探险 | 范瑶瑶 | 中国历史教学 | 2020 | 8 | 72 |
技术支持: 上海师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