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题 | 作者 | 文献来源 | 年 | 期 | 页 |
| 从事博物馆学研究的点滴体会 | 宋向光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1 |
| 博物馆与中学历史教育协同育人学术研讨会顺利举行 | 曹伟;俞晨怡;沈柳忆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2 |
| 真实性:中学历史教学中有关博物馆“物”的课程设计原则 | 杨瑾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12 |
| 架起博物馆与中学生之间的知识传递桥 | 梁徐玲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18 |
| 世界近代史教学中的历史分期问题 | 庞冠群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4 |
| 基于素养的中学历史叙事存在样态 | 刘波;王傲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5 |
| 长时间·大空间·宽视域:“隋唐时期的文化、制度与民族关系”复习教学探索 | 潘浪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21 |
| 三“境”归“人”:历史情境在复习教学中的进阶之行 | 曹译匀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40 |
| 在问学中生成——以“清朝前中期时局”的解构为例 | 王彦成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25 |
| 依标定学: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单元设计策略 | 张权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58 |
| 区域研学: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实践探索 | 冯国舜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67 |
| 透物见人:考古资源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 杨晓伟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30 |
| 从考古发现看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史前聚落外围沟状设施的发展为例 | 宋雪地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36 |
| 运用结构化思维变教材逻辑为教学逻辑 | 赵剑峰;张团结;杨成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63 |
| 立足学生发展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探索 | 赖蓉辉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43 |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与实施——以“从三星堆青铜器看中华文明多元一体”为例 | 李萍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46 |
| 《探究与拓展》教科书辅助栏目的运用 | 孙振兴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73 |
| 基于学业质量标准的家国情怀素养考查及命题策略刍议——以2022—2024年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为例 | 王洪云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7 | 75 |
| 有关远古人类演化的探讨 | 易建平;张紫芸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3 |
| 跟着“概念史”学概念——以“丝绸之路”为例 | 姜佳曦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9 |
| 聚焦核心问题 提升历史思维——以“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解读为例 | 卢晓华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13 |
| 用好“学史崇德”,讲好人物故事——以张骞为例 | 姬智明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17 |
| 学业质量标准导向的“历史解释”教学实践——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9课《辛亥革命》为例 | 熊国荣;白鹏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20 |
| 基于提升历史解释素养的一轮复习策略探析——以《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为例 | 刘雪琴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26 |
| 特点、特征类课程内容的教学现状及解决策略 | 梁丰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30 |
| 彰显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作业设计与实践 | 陆兵峰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33 |
| 指向历史思维能力的问题链教学机制与实践——以《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为例 | 沈菲芳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37 |
| 基于新旧统编历史教材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内容对比研究——以《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为例 | 厉婷婷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40 |
| 城“说”历史:基于国家认同价值立意的初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案例开发研究——以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课程资源开发为例 | 刘娴兴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43 |
| 专题1:教育信息技术与历史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 | 黄牧航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47 |
| 试论AIGC赋能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机制与策略 | 郑耿标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48 |
| 信息技术融入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工具赋能到人机协作的育人转型 | 陈子斌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53 |
| 人工智能赋能历史作业的内在机理及关键策略 | 钟小敏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56 |
| 生成式AI赋能中学历史教师提问的术与道 | 曾柯雯;吴艾玲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60 |
| 人工智能与初中历史教学深度融合 | 徐世友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64 |
| 人工智能赋能中学历史教学的实践探索——以《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教学设计为例 | 张露萍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7 | 69 |
| 历史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和合理叙写 | 贾生石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8 | 38 |
| 大概念统摄下教学关键问题的解决 | 边芸;毛环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8 | 42 |
| 关键问题的提炼与教学实施 | 王蕊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8 | 47 |
| 探求唯物史观的科学化解释之路——学习吴英先生《重释唯物史观》一书有感 | 王先鹏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8 | 4 |
| “情境—问题”设置与教学思考 | 张兆金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8 | 6 |
| 时空耦合:史地融合的跨学科主题生成策略 | 罗安波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8 | 11 |
| 凝练·拆解·转化·构建——例谈历史跨学科主题项目化学习任务的设计策略 | 方玲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8 | 15 |
| 聚焦核心概念 培养历史思维——以“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单元为例 | 马公启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8 | 19 |
| 融通博物馆资源落实立德树人的实践与思考 | 陈光艳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8 | 78 |
| 文化史教学:主题结构化提炼的路径选择 | 魏丹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8 | 58 |
| 基于试题命制的作业样态重塑 | 朱洪俊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8 | 28 |
| 以问题情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之策略 | 王春梅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8 | 50 |
| 文献史料研读的方法与实践——以《后汉书》中一组史料为例 | 李玉伟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8 | 65 |
| 指向家国情怀培养的跨单元主题教学设计探微 | 赵茜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8 | 53 |
| 毛泽东对不同时期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蒋建农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8 | 3 |
| 初中中国古代史文献的阅读及教学思路 | 肖东陶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8 | 45 |
| 跨学科角度下美术作品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新颖应用——以九年级《文艺复兴运动》为例 | 朱静仪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8 | 51 |
| 专题2:乡村教育中的中学历史教学实践探索 | 黄牧航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8 | 54 |
| 困局·思变:粤北山区中学历史教学的困境及思考 | 肖粤山;王五洲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8 | 55 |
| 乡村中学历史教学的“历史味”从何而来? | 刘剑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8 | 61 |
| 乡镇初中历史教学的困境与实践路径探索 | 江涛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8 | 65 |
| 困境与突破:乡村历史课堂如何借教材激发内生动力 | 杨幼平;邱思琪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8 | 70 |
| 匠心筑梦育桃李 深耕教研启新程——东莞市南城李四华名师工作室发展纪实 | 李四华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8 | 2 |
| “四阶循环”落实铸魂,教研阵地强师育人——广东省罗菊利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 | 罗菊利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8 | 73 |
| 思考人生 追求真理 报效祖国 服务社会——东莞市东莞中学 | 李锡海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8 | 74 |
| 历史人物群:教学评一体化活动构建与设计 | 黄楚玲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9 | 18 |
| 指向历史思维进阶的史料研习教学策略 | 王梦雅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9 | 22 |
| 大单元与项目式学习的融合实践研究 | 任绘羽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9 | 26 |
| 实践育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路径探索 | 黄思雨 孙宇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9 | 72 |
| 具身认知视角下高中文化史学习优化策略 | 石 慧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9 | 9 |
| 实践·思辨·求真:历史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 | 袁 莉 肖琼 潘文杰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9 | 76 |
| 文化符号视域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析以“家国情怀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演进”为例 | 樊世文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9 | 41 |
| 初中历史学科实践探索、价值及困境 | 刘海洋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9 | 64 |
| “大思政课”视域下初中历史课堂表现性评价构建与实施 | 周新征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9 | 55 |
| “社会治理类”试题特点分析与研究价值 | 袁学红 |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 2025 | 9 | 4 |
| “真实问题情境”的理解与构建 | 楼卫琴;唐际齐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3 |
| 三类目标指导下的史料阅读策略与实践——以《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课为例 | 何娟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9 |
| 素养评价指标引导下的单元情境教学 | 唐玲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12 |
| 基于长城素材运用的家国情怀培育路径探析 | 张齐胜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19 |
| 基于历史学科逻辑的课堂实践探究——以《古代非洲与美洲》为例 | 李华东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22 |
| 史学方法课堂教学的显性化策略探讨 | 甘宜轩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25 |
| 身份流变与价值回归:三国至隋唐士族的发展演变 | 江炅坡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43 |
| “两税法”教学史料的编组与解读 | 顾颖潇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45 |
| 如何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 | 黄牧航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53 |
| 从文本到素养:初中历史教材的转化策略 | 方毅宁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54 |
| 以图说史的初中历史大单元作业设计——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例 | 廖婉婷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57 |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历史学案设计探索 | 马丹霞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64 |
| 美国中学历史课堂“做中学”教学案例初探 | 戴芊芊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70 |
| 史技交融,学研相长——“数智”背景下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 卢适;章钰玲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2 |
| 以项目为桥,探索历史学习与德育的深度交融——记基于项目化学习模式的德育活动设计及应用研究活动掠影 | 付忠丽 | 中学历史教学 | 2025 | 9 | 73 |
技术支持: 上海师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