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校史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学校概况 >>南洋校史
本校沿革概略 (1896——1946)
发布时间:2008-01-28 15:12:09   发布人:系统管理员   信息来源:暂无   点击次数:1,402

南洋中学原名育材书塾。岁丙申(前清光绪二十二年),王公维泰就上海大东门内王氏家祠省园隙地,建楼七楹,并借用祠屋开办,先已邀集李公钟珏、曾公铸、林公曾赉成立董事会,而林公为驻校董事,每日到塾之教务处,坐片刻,以便有事接洽。塾分正、备二馆,馆各二级,正馆课经史、词章掌故、算学、化学、英文诸科,尤注重国文,盖正馆以待成材之士;备馆则皆小学程度之学生也。草创之始,来学者六十人,学膳宿费,每人年纳银七十二元。越二年戊戌(光绪二十四年),清政府励行新政,兴学者方额手称庆;未几,政变,朝令停止办学,本校以私立不受影响,授课如常。已亥(光绪二十五年)九月,校中高级生赴日本留学者五人,时中国始有留东学生,本校由此得知彼邦维新兴学状况,而有所考镜焉。庚子(光绪二十六年),北方拳祸,沪埠震动,人民有迁徙内地者,今校长王先生培孙于秋季始业接任校务,学生锐减,财政奇窘,各教员竭尽义务,得以过渡。乃据日本学制,参考中国各教会学校,订立中学课程,定为四年毕业。壬寅(光绪二十八年),聘梁先生业主任教务。癸卯(光绪二十九年)冬十二月,举行第一届毕业礼,毕业者九人,赴美国者五人,直接考入大学,为本校学生求学欧美之发轫。甲辰(光绪三十年),陶公森甲由南京来校参观,颇为赞许,乃为请于清两江总督魏公光焘,派员考察,并易名南洋中学,冀得官款之补助,未几,魏公去职,事不果成,嗣后以曾校董之意见,私校不用官款,迄今仍之。冬十二月,第二届毕业者十人。乙已(光绪三十一年),改订课程,定为五年毕业,以春季为始业,是年毕业者十人,是为第三届。丙午(光绪三十二年),以龚先生模之赞划,林校董乃就外日晖桥购地六亩,即今之校园也。是年毕业者二十三人,为第四届。丁未(光绪三十三年),开成绩展览会,时以历年亏垫,负债渐多,王校长以舒公清阿之介绍,得晋谒前清江督端公方,详晰禀陈校中实况,极蒙赞许,捐款提倡,是年毕业者二十七人,是为第五届。戊申(光绪三十四年),又续购地约二十亩,乃于秋季开始建筑,凡绘图监工诸事,由沪宁铁道工程师徐公文任之,而林校董曾赉,龚校董模亦参与其间。此时所捐得之款,已多数用于购地,不敷建筑之需。时沈公懋昭任信成银行经理,乃计划贷款于校,订定分年拨还,得以集事;此款至民国四年本利清讫。龚校董任建宿舍订定租借合同,宿舍与校舍地址毗连,同时开工,盖本校额设二百六十人,自建宿舍,经费尚无着落,即校址亦嫌狭窄也。己酉(宣统元年)七月,本校迁入新校,旧校址仍归王氏,改设育材小学,是年,始以秋季为始业,因去年应毕业者,要求增加半年之故。庚戍(宣统二年),租借外日晖桥织呢厂屋为宿舍,扩充学额百人,夏季举行第六届毕业,计三十一人。辛亥(宣统三年)夏,第七届毕业四十二人,八月,武汉首义,国体革新,本校于十一月底停课,以十二月份经常费移助饷需。壬子(民国纪元),梁先生辞职回粤,是年,以时局之变更,教职员颇多更动,本校课程组织,因此多有提议修改之处。于是聘请胡先生敦复,叶先生达前,丁先生文江及校友秦先生汾等,分任教务。民国元年夏,第八届毕业六十人。二年夏,第九届毕业二十七人,三年夏,第十届毕业三十三人,四年夏,毕业二十一人,是为第十一届。民国五年夏初,因浙江独立事起,学生颇感不安,乃迁至白尔路商业学校上课,至暑假为止。举行第十二届毕业计三十九人。六年,第十三届毕业二十六人。民国七年,校董会议决重行组织,是年,第十四届毕业三十八人。民国八年,议决翻造宿舍,龚校董以所造宿舍及地归并本校,当以刘先生垣经募大达公司捐款,为开工之费,又议决建筑工场,为学生实习之用,校友杨先生乃钧尤赞助之。任先生家璧经理建屋购器之事,拟日间工作,夜间为发电燃灯,盖以欧战后,沪地小工厂勃兴,而煤油昂贵,又以当代教育家颇提倡职业教育,故有是举,于翌年春告成,惟无效果可言,是年毕业者二十六人,是为第十五届。九年,第十六届毕业四十四人。民国十年,本校所租织呢厂屋,厂方有出售消息,校董会乃议,以所得捐款赶筑新宿舍,可住百六十人,校友王先生元懋主持工程,期以年内完工,是年第十七届毕业四十人。民国十一年春,退去织呢厂屋,迁入新舍,扩充学额四十人。是年毕业者三十八人,为第十八届。民国十二年,新学制颁行,中学定六年毕业,本校审察程度,与新学制适合,遵即改为六年制,因校屋不敷,暂于所联合之南洋第一小学及西区小学内,分别设立一年级各一班,半属代办性质。夏季毕业者四十七人,为十九届。民国十三年,许先生苏民于暑假时得疾,假后返里,旋即去世。先生主持校事,隐然为校柱石,同仁不胜悲惜。秋季开学,江浙战事发生,时上课已二星期,未知大势如何,为安全起见,迁学生于南洋大学外舍,暂行借宿;旋觉战事去此尚远,且势非短时间可了,重复回校上课,毕业者四十九人,为第二十届;民国十四年春,就外日晖桥东首寻源学塾旧址,设立分校,增设中学一年级二组,并为程度不足之学生设补习班。屋本钱先生裕基产,汤先生济沧租设寻源学塾。江浙战争,塾移租界,屋归本校立约租用,时校友会决议建校友厅,是年夏开工,本校先有建筑图书馆之规划,因经济上及占地上之关系,决与校友厅合并,平时可以厅供阅书之用,至是遂连带兴工矣,校友会推举金先生祥凤为工程委员,十一月开始工作,期以十五年四月落成,补行三十年纪念,盖本校自前清光绪二十二年开办,迄民国十四年,适三十年也。校友厅图书馆之地点,即所设工场处,工场共平屋五楹,开办时,购置引擎及各机件,费银约七千元,虽由任先生热心发起,终以乏人经理,势难维持,益增经费负担之累,乃为出赁之法,赁者,须为本校经理电灯事务,计先后赁者三人,均以故未能继续,经营工场之举,至此遂归失败,而开办时所购引擎,用煤油甚费,中间易以柴油引擎,又以十五匹马力不敷电灯之需,最后乃将所有工场机件及旧引擎,贴款以换三十匹马力之引擎,方臻妥适,而耗费已属不少,至是,乃将工场平屋五楹,移建办事室,改成楼屋,以留纪念,十四年六月告成;至校地,则自民国元年迄十四年,以陆续增购至三十余亩,夏季毕业者,六十人,为第二十一届。民国十五年五月校友厅图书馆落成,时值国军北伐,五卅案发,学界颇杌隉不安,纪念会遂尔搁浅,校务亦仅能维持而已,夏季毕业者四十人,为第二十二届。民国十六年,战局渐迫,沪埠戒严,华租界交通阻断,本校虽有少数远道学生在校,不敢召集开课,至国军抵沪,清釐党务,秩序稍定,方行正式上课,时已旧历三月中旬,学生半数已转他校,而此时学校委员制与校长制,纷纷未决;本校拟改为委员制,以轻一人之负担,乃开董事会,议决以校友会教员会学生会各推三人,合组委员会,开会数次,终告失败,因校友每以途远事忙,而学生亦以人选不易故也。议决之案,颇多窒碍难行,惟今男女同学,则赖此时议决以行者。未几,政府仍定学校为校长制,委员会遂解散,如此半年,匆匆虚度,为本校三十年来所仅遇。是年夏,毕业者二十九人,为第二十三届。秋,补行三十周纪念会。冬十一月二十日,李校董钟珏逝世,邑人公谥通敏,公于前清任本校校董,已历三十四年,曾校董铸同时任校董而先已辞世,亦于民国十七年十月邑人集议,谥曰惠毅,距辞世已十六年矣,曾校董辞世后,加入校董会者,金山黄公继曾,民国十七年七月一日,行第二十四届毕业礼,计四十七人。自是年秋季起,为兼顾学生升学就职计,高中三年级试行分科制,国文、英文、历史、理化为必修科,德文、解析几何、高等代数、教育、商业为选修科,行之数年,学者称便。后教育部规定,教育、商业列入专校课程,解析几何、高等代数为普通中学所必修,本校乃遵部令,而略事变通,将解析几何、高等代数改为必修科,高等物理、商业,作为选修科。斯时,政局奠定,教育事业,渐入佳境,本校将学校与图书馆间之地购进,为后日沟通扩张计。民国十八年夏,第二十五届毕业六十人。秋,校董会议决,募款建筑科学馆。十九年八月兴工,至十二月竣工,计费二万五千四百余元。校董王先生怀忠赞划尤多,且资助本校毕业生升大学,先后达数十人。二十年,经传书及邵先生家麟计划,改造回廊,装置水管,添备仪器,制造桌椅,又费数千元,而王校董以二千倍显微镜捐赠,更为珍贵,本校设备之志愿方得稍达。十九年,第二十六届毕业者,六十五人。二十年,第二十七届毕业者,六十八人,民国二十一年一月二十五日,浦江装载炸药船失慎,校舍窗瓦震坏颇多,二十七日,盛传上海战事将爆发,本校当即宣布停课,一面送回远道学生,而不及送回者尚有四十八人,移寓前法租界培华女学及崇实小学以策安全。二十八日,闸北中日军开战,乃于二十九日,将图书馆书籍移至吉安路法藏寺保存,而留校工、校警七人看守校舍。三月二十一日,和平会议成立,本校准备复课,尚租徐家汇路同丰里十九号房屋为临时宿舍,以备不时之需。五月二十四日,实行复课,学生到者四百七十人,毕业者七十人,是为第二十八届。六月移回图书馆书籍,十月六日,又传时局不稳,暂行停课一旬,十二月十日,上海各大学停课,赴市府请愿,本校适于是日起年假,得免参加。民国二十二年,购校西南之桑姓坟地五亩余,为后日开拓运动场之用,先植树苗,为扩展校园计,疏浚校园内之河沼,放畜金鱼,师生于课余时,得观鱼赏花,陶情养性。六月,第二十九届毕业,七十四人。十月十一日,本校所购校旁市房地主陆俞氏病故,本校遵照彼此契约,为葬于闵柘路中国公墓二百九十五号,该屋收归校有。民国二十三年七月一日,校友会召集全体于校友厅,开会追悼教员王引才、汤济沧、任连城、李默非四先生,并立碑以纪念焉。十二月校董会推钱永铭、沈恩孚两校董起草修改会章,是年第三十届毕业七十一人,民国二十四年一月,校董会推钱先生永铭为董事长,通过修正会章十五条。筹四万元建设捐款,开始劝募,期至是年底结束。四月十九日,高中一学生八十四人,遵令赴苏入营训练,为期三个月,至七月十九日回校,毕业者六十七人,为第三十一届。十二月,上海各校奉令以学潮提前放假,本校以师生力持镇静,得未遵行,本期课业,按程结束,民国二十五年四月,高一生赴苏州训练,为期如前。毕业者七十人,为第三十二届。民国二十六年五月,毕业者八十二人,为第三十三届。七月七日,卢沟桥事变,风声骤紧,时高一生在上海华漕镇受训练者,提早解散,本校乃将图书馆书籍、科学馆仪器等,及重要文件,分别寄存租界,迨淞沪失陷,校中各项器物,及未及移出之英文日文书籍以及铅版书地图等,尽行遗失,王校长先于八月十二日,应友邀赴武进乡间避兵,自八月十三日起,上海日处于炮火之下,师生迁徙无定,本校未能开课,自国军西撤,学生之借读于他校者,多来询问开课日期,乃于十二月由教员顾先生因明及传书筹划在市中区赁屋复课,在沪校董开会通过。斯时,旧生纷来登记者,已达二百数十人,乃向北京路盐业银行租五楼房屋十间。旧历新年,王校长方回沪,不克担任校务,嘱托顾先生因明为事务主任,传书为教务主任。于二十七年二月一日开始筹备,至二十一日正式复课,学生五百又六人。是年毕业者六十八人,是为第三十四届。七月十四日,租得福煦路房屋,将寄存各处之图书仪器迁入储藏。本年夏,以上学期之缺课,未放暑假,于七月二十八日始,为高初中一二年级学生实习五周,不收学费,教职员均尽义务,至八月三十日完竣。九月一日开学,学生五百六十二人,添租教室二间,分初中一为甲乙两组,又为前法租界学生通学便利计,在宛平路租屋,设初中分校,额设四百人。二十八年七月,毕业者八十四人,为第三十五届。二十八年八月,育材等校初中毕业者纷来升学,乃将高中一分为甲乙两组,因教室有限,将初中一乙组移设汉口路西区小学内,管理教课,仍本校规划配置。从二十八年度上学期起,为便利学生升大学各科计,将高中三高等物理化学生物商业,均作为选修科。二十九年七月毕业者,八十八人,为第三十六届,二十九年度起,高中二,亦以人多分为甲乙组,而教室无法扩充,初中一甲乙二组乃均移设西区小学,三十年三月,教育部颁给王校长一等奖状,以褒奖其办理本校四十余年教育之功绩。七月毕业者七十六人,为第三十七届。十二月八日,太平洋战事突起。日军侵入租界,人心惶惶不可终日。因此拟将高中三提前结束,俾有志有力者,赴内地升学,无意离沪者,留校继续。嗣因学生尚能如常上课,乃镇定支持,以应付环境,增加国英数理化授课时间,或备战后建设人才之需要。八年中,毕业生赴西北西南升学,及服务于军政工程交通者,甚不乏人。计三十一年,第三十八届毕业者一百又五人。三十二年,第三十九届毕业者八十人。三十三年,第四十届毕业者六十五人。三十四年,第四十一届毕业者七十九人。当三十二年度开始时,为便利管理起见,扩充租屋,移回寄设西区小学之初中一年级,人数愈众,即事务愈繁,王校长乃委托徐先生镜青代理校长职务,分任同人之劳。三十四年四月,上海空袭频繁,敌人拟作困兽之斗,人心益恐,正虑教育事业或将被迫停顿,幸日本八月投降,学校得庆始终不懈,渡沦陷之长期。龙华路原校舍,八年中先后为敌伪占用,胜利后,又为国军接收。两处所赁临时教室,地位逼窄,顿有人满之患。本届毕业者八十一人,是为第四十二届。综计本校创办迄今五十一年,其间历经国体之改易,时局之变迁,艰苦备尝。至民国二十六年,校地扩至五十亩余,方计划改造膳厅,事未实行,战祸突起,不特扩张之志愿未遂,而固有之设备全倾。今虽河山光复,国府还都,以校舍之有待收回,校具之乏款恢复,尚跼蹐市区,勉为临时之继续,本校自当全力以赴,冀复战前原状。而任重费巨,尚有望于政府社会同情之助焉。

 

1946年《南洋中学丙戌级毕业纪念册》

 
南洋中学校友会简史 南洋中学五十四年之回顾及其将来之展望 (194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