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0-21百念南洋 | 百廿九载薪火传,同心共叙南洋情欢迎校友回家2025年10月18日,南洋中学迎来建校129周年校友返校日活动。金秋时节的校园满溢温情,历届校友欢聚一堂,共赴这场跨越时光的“回家之约”,续写南洋故事的崭新篇章。时光印记重寻青春坐标清晨,各届校友们陆续踏入校门,走向各班级教室与昔日同窗共叙岁月故事。许多校友提笔留言,字句间满是真挚寄语。既有对母校的深深祝福,也悄悄唤醒了藏在记忆深处的校园时光。校友返校日当天,南洋中学校园里迎来了一场特殊的相聚——曾就读于我校的邹霞虹女士的弟弟邹行可老先生,在上海图书馆数字资源中心杨敏老师的陪同下专程到访,还带来了与姐姐相关的珍贵史料,以捐赠的形式为母校留存这段特殊的历史记忆。1937年,日军进犯奉贤南桥,邹行可先生17岁的姐姐邹霞虹,面对两名日本兵的侵犯,明知“卵石非相当”,仍奋力反抗,最终壮烈牺牲。作为曾经的南洋学子,她用短暂的一生,诠释了中华民族面对侵略时的不屈气节,也让 “南洋风骨” 有了更鲜活的注脚。这份带着历史温度的捐赠,不仅是邹老先生对姐姐的深切缅怀,更让今天南洋校园里的年轻学子有机会近距离触摸这段过往。歌声悠扬唱响南洋情怀悠扬歌声漫过校园,每一段旋律都轻轻淌进角落。南洋中学校友合唱团的演唱里,满是时光沉淀的深情,字字句句都藏着对母校的眷恋;南洋中学合唱艺术团的同学们,则带着青春朝气的模样,用清亮悠扬的嗓音,把青年南洋学子的活力与风采尽情释放。当两代南洋人的歌声交织在一起,不只是音律的和谐共振,更像是一场跨越时光的对话,悄悄把 “南洋精神” 的火种从过往传递到当下。植善堂畔共话岁月情深原茶陵中学校友们欢聚在植善堂,举办六十载校友情纪念活动,共赴一场跨越时光的重逢。师生们的真挚发言,轻轻唤醒了彼此心中共同的青春记忆,那些校园往事在话语间愈发鲜活。婉转动人的男女声独唱、舞姿灵动的新疆舞,还有全场师生校友共同唱响的深情合唱,接连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南洋中学、南洋初级中学校长周英儁致辞南洋初级中学副校长范显涛代表学校接受书画捐赠青春身影热情点亮校园返校日当天,南洋中学的志愿者——南小志们,是校园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他们热情地迎接校友、指引路线,还贴心地用相机记录下校友相聚的温馨瞬间。志愿者们以真诚的笑容和周到的服务,为校友的“回家路”增添了暖意。这份付出,正是南洋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真实写照,展现了南洋学子对学校的深沉热爱与自觉担当。志愿心声刘映嘉南洋中学建校129周年之际,我以高一学生志愿者的身份参与了这场气氛热烈的庆典。返校日的校园里,校友身影随处可见,他们脸上洋溢着重返母校的喜悦,眼中满含着对往昔岁月的深切追忆。与我们这些青年南洋学子交流时,校友们的言语间满是对后辈的殷切期许。此次经历让我进一步认识到,作为新一代南洋人,应当将南洋精神深植于心,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的召唤与期望。缪宇航作为一名引导员,清晨,我提前到岗熟悉引导路线,心里还藏着几分紧张。直到面带笑意的校友上前问路,那份忐忑也悄悄散去。我用清晰的指引回应每一次询问,而他们一句句真挚的 “谢谢”,让我心里满是温暖。陪伴老校友走向教学楼时,我一路听他们讲述当年的青春故事,也让我从全新视角读懂了南洋精神的厚重底蕴。毛奕钧我很荣幸能够成为校友返校日的志愿者,协助老师登记校友们的募捐款项。这份看似简单的工作,却让我收获了深深的感动。当一双双温暖的手将善款郑重递来,我真切感受到了大家对母校那份滚烫的赤子之心。每一笔款项的流入、每一句轻声嘱托,都承载着对南洋中学的牵挂与祝福。校友们的奉献精神与爱校之情,为南洋故事写下了动人的篇章,增添了温暖的底色。秦誉歌校友返校日当天,我的志愿工作是在南中博物馆负责参观引导。这段经历让我有机会和老校友们深入交流,也切实感受到了南洋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在一次次真诚的对话中,我体会到了南洋人的温情,也为自己能参与服务、奉献力量而感到自豪。这段志愿经历不仅提升了我的沟通能力,也让我学会更好地倾听和理解他人。百廿九载春华秋实,南洋沃土桃李芳华;代代学子砥砺奋进,南洋精神薪火相传。此次返校日虽已落幕,但校友们对母校的牵挂与眷恋从未停止。未来,南洋中学将继续承载着一代代南洋人的梦想,驶向更广阔的未来,奔赴下一程山海! -
2025-09-04植善南洋 | 从历史走向未来,跨越山海的反法西斯壮歌2025年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南洋中学全体师生同步收看直播,在庄严的仪式中向先辈致敬,并以“铭记、传承、践行”的誓言,将历史记忆化作守护和平、建设强国的青春行动。回望南洋,铭记校史对南洋人而言,这一天与校史血脉同温。1907年,南洋中学在龙华路日晖桥购地6亩,1908年,又购地18亩建新校舍。1909年,新校舍落成,学校迁入日晖桥新校舍。而与南洋中学同时期新建的,还有建立于1907年的南浦火车站,当时称为日晖港货栈。1908年4月20日,沪杭铁路首列上海南站至松江站的客车开行。1937年八·一三事变爆发,上海南站被炸毁,南洋中学被日本侵占,被迫迁往盐业大楼办学。当年美国《生活》(Life)杂志第3卷第14期上刊登了一名幼童坐在站内铁轨上嚎啕大哭的照片(王小亭 摄),向全世界揭露了日军的暴行。100多年来,黄浦江畔、日晖港边,南洋中学与铁路上海南站毗邻而居,共同见证了日晖港的变迁。为了让师生铭记历史,2019年,学校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这片承载过无数人对自由的渴求的土地上,建设“铁路上海南站文化园”,恢复南洋中学校内铁路,希冀我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红色框内为南洋中学现校区位置,蓝色为上海南站的一段铁路,位于现校园东南角致敬校友,传承精神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为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南洋中学的校史长廊中,谢唯进(1904-1978)的事迹是南洋“红色基因”的生动写照。谢唯进是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亲历者,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在上个世纪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为世界反法西斯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谢唯进,原籍重庆璧山人,少年时曾在重庆求学,后负笈沪上。在五四运动浪潮中,年轻的谢唯进(读书时曾名谢用常)被推选为南洋中学学生代表,积极宣传革命和进步思想。这段经历无疑为他后来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同年10月31日,谢唯进与其他150位青年学生,别家离国,赴法勤工俭学。1923年春,谢唯进前往德国,先后在哥廷根大学和柏林洪堡大学学习。在此期间,他与中共党员周恩来、朱德等人来往密切,建立起深厚的革命友谊。他们组织了左翼学生读书会,聚在一起分析国际局势,研究我国的革命道路。读书会会员朱德曾回忆:“我在这里学到的比大学课堂上还多!”1926年1月,谢唯进加入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成为哥廷根党小组的成员,随后担任了旅欧中国共青团书记、中共旅欧支部书记等职,同时,还兼任共产国际《中国通讯社》社长。国际红色救济会发给谢唯进的会员证1936年7月,西班牙人民掀起了反抗德、意法西斯和佛朗哥反动派的民族革命战争。世界53个国家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共约4万人,热烈响应共产国际的号召,纷纷奔赴西班牙战场,同年10月组成了举世闻名的国际纵队(又名国际志愿军),与西班牙人民并肩战斗。是年,谢唯进受共产国际和中共西欧党组织委派,动员和组织在西欧的中共党员、团员和华工数百人,翻越海拔3000米以上的法、西两国交界的比利牛斯山,奔赴西班牙。在西共统一领导下,于同年11月在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十分危急的时刻投入了战斗。当时,年仅32岁的谢唯进担任国际纵队中国支队指挥,又兼任西班牙共和国民军第35师重炮队指挥部副官和国际纵队反坦克炮队政委,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杰出的军事技能和卓越的指挥才能。中国战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光辉事迹,深受国际友人称赞,并多次受到国际纵队司令部的表扬和嘉奖。谢唯进本人也得到了国际纵队战友的赞美,并受到了中共中央的表扬。1937年冬,朱德、周恩来、彭德怀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特制一面锦旗,上面用中、英文写着:“中西人民联合起来,打倒人类公敌——法西斯蒂!”赠送给中国参战同志。中国海员工会立即派人从上海经法国马赛,不远万里将锦旗送到西班牙前线。直到1938年10月,国际纵队被迫撤离西班牙。1939年初,谢唯进等队员突出重围到达法国。在国际共产主义者团体的援助下,谢唯进携妻子谢安娜·卡佩拉返回祖国继续,参加抗日战争。共观盛典,践行使命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南洋人缅怀先辈、共观盛典,将历史记忆凝聚为践行和平、担当强国的实际行动。8 月 22 日,南洋中学校友会京津冀分会专程赴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参观主题展:《为了共同的事业——从西班牙战场到中国抗日战场》。9月3日上午,南洋中学全体师生集体收看纪念大会和阅兵仪式。师生活动感想党员教师 余廖洁9月3日上午,南洋中学全体教职工共同观看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八十年前,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抗敌长城,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是民族精神的丰碑。作为新时代的奋斗者,我们既要铭记先烈的牺牲,更要传承他们的不屈意志。党员教师们应当以伟大的抗战精神为指引,在各自的岗位上踔厉奋发,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力量,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高一(6)班 沈亦凡当整齐划一的方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走过天安门广场时,我仿佛看到了中国一路走来的坚实足迹。中国军人们身姿挺拔、动作有力,展现出了卓越的风采与顽强的意志。国家的强盛需要每一代人接续奋斗,青年学子应当铭记先辈们浴血换来的和平,带着敬畏与感恩之心,继续走好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征途。高一(9)班 黄洁婧盛大的阅兵仪式,在嘹亮恢弘的国歌声中缓缓拉开了帷幕。受阅方队以磅礴的气势在天安门前亮相,看着他们向前迈进的挺拔姿态,我领悟到了何谓“国之脊梁”。这场阅兵带给我的不仅是视觉震撼,更是深刻的精神洗礼——历史照亮了我们来时的路,更指引着未来前行的方向。高二(3)班 柏一凡阅兵仪式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维和部队方队,他们步伐铿锵、目光坚毅,不仅是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更代表了中国的责任担当与大国风范。国家的强盛,背后是无数人的奉献与坚守。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中。高二(7)班 司锦钤空中护旗梯队划过天幕,地面突击方队气势磅礴,仿佛无声地宣示着“使命必达”的坚定信念。如此壮阔的景象,让我们这一代青年更加明确了肩头的责任:唯有脚踏实地、砥砺前行,方能不负时代、不负家国。高三(2)班 戴晨航陆军方队走过时,抗战老兵们敬礼的画面令我感触颇深。正是这些英雄前辈,用血肉之躯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从当年的“小米加步枪”到如今的“钢铁洪流”,这段跨越八十年的伟大征程让我懂得:致敬,是对历史的铭记、对精神的传承;前行,是新时代青年最坚定的回答。高三(6)班 杨亦魏先进的武器装备、一辆辆战车与战机,无不展示着中国国防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强大实力。我们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也更应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作为南洋青年,我会将阅兵仪式上感受到的力量转化为成长的动力,不断磨砺蜕变,接过时代的接力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必将胜利!八十年前,谢唯进和他的战友们在西班牙战场上浴血奋战时,或许曾经憧憬过一个没有法西斯、没有战争的世界。今天,阅兵仪式中展示的现代化人民军队,正是为了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谢唯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反法西斯勇气,将激励一代代南洋青年学子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以远大理想为帆,做坚定的爱国者、务实的奋斗者。 -
2024-09-24百念南洋 | 红楼学府多桃李,南洋园里百花开9月21日,2024年南洋中学校友理事会会议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校友会秘书长张维聪主持,学校党委书记王圣春代表学校向各位理事的到来表示欢迎。大会上审议通过并宣布了增补理事名单。南洋中学校友会成立于1911年,随着学校建校128周年的来临,南洋校友会也迎来了成立113周年的纪念日。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王以权,以《学成不忘母校恩,出校践行反哺志》为题,将南洋中学校友会的发展、历届校友饮水思源的事迹以及与母校的深厚情谊娓娓道来。学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南洋人的努力与奋斗。周英儁校长以《知行南洋,融合发展》为主题,向校友理事会对学校校友会工作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与会的理事介绍了学校近年来的发展和取得的办学成效。南洋中学校友会办公室主任汪兴源在大会上作校友会经费收支情况报告,并对校友会办公室近年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简要汇报。情深意切,汇聚能量南洋中学1973届校友梁双喜以《红楼情缘》为主题进行代表发言,一首诗歌诉说了自己的学子情、母校情。原五十九中学1963届高中校友章和轼,以《发扬老校友传统,为南洋中学建设出力》为主题进行发言,回望五十九中学在抗日战争时期艰难重建的历史,表达了老校友们对学校用心栽培的感恩。70后和80后的理事代表曹伟铭、郑佳骏,代表青年一代的南洋学子积极为学校校友会的发展建言献策,表达了对学校的拳拳之情。《南洋中学》(73届 梁双喜)书中自有人生路,款款随着秋风来。红楼学府多俊才,桃李芬芳每一季。钟灵毓秀承百年,穿越时空拓未来。辰星迎来东方霞,南洋园里百花开。 -
2023-06-13上海南洋中学建校127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会议召开2023年6月13日上午,上海南洋中学建校127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会议在南洋中学自主楼二楼210会议室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南洋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圣春,南洋中学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王以权,校友会副会长张家治、吴克勤、薛雷,校友会秘书长张维聪,校友会副秘书长严隽昆、李福妹,校友会监事侯慧芳、肖光贤。61届初中王志华、62届廖康乐、65届孙世富、65届瞿金良、66届马开华、67届吴国俊、68届初中张公建、69届王铭、80届唐宁春以及社会人士宋志良,南洋中学校务办公室赵卿、刘烨,校友会办公室汪兴源、胡奭敏、彭璐等。校友会秘书长张维聪主持会议。首先对三年疫情中去逝的校友和原学校领导默哀,他们是:36届凌云龙(102岁)、39届於崇文(中科院院士)、49届鲍彤、50届梁裕辉(校友会副秘书长)、50届蒋彦永、55届初中朱正心(朱少屏长孙)、58届虞金錩(校友会副秘书长)、60届李瑞廷、63届袁永熙、63届胡美娟,原校长邢至康、原校长归顺康(校友会监事)、原书记俞志钧、原副校长凌希羽等。接着,南洋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圣春作了题为《知行南洋 融合发展》的报告,报告从五个方面叙述:①党建引领,把握机遇迎挑战;②知行教育,关注成长与体验;③导学课堂,聚焦融合促创新;④乐业进取,接续奋斗新征程;⑤百念南洋,赓续传承师生情。 精彩的报告引得会场持续的掌声。然后,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王以权简介了有一次资深退休校长、教研员、教师到南洋中学参观活动的情况,分享给与会者。他说,上海的百年老校不少,而百年校友会就此南洋中学一家,百年来,学校和校友会在共同发展。校友会之所以能如此发展,是仰仗学校和广大校友的支持,以前有朱少屏等校友,现在有张维聪等校友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怎样使校友会工作永葆青春呢?王会长发表了两条建议:“形成发展的制度和机制,定期召开校友理事会例会”,“校友会理事会必须注入新的活力,吸引年轻校友积极参与”。 王会长号召当下校友会要做的是南洋中学建校127周年校友返校日的准备工作,要积极配合学校,认真做好具体工作。而后,校友会办公室汪兴源提出了校友返校日活动的初步方案供会议讨论,确定2023年10月21日星期六上午9:00-12:00在南洋中学校园举办“南洋中学建校127周年校友返校日活动”,各级校友联络员在9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把参加返校的校友届别、人数等信息通过微信或电话向校友会办公室上报。具体更新的活动操作有待官宣发布。在校友发言阶段,南洋中学校友合唱团团长马开华和合唱团艺术总监王志华就校友合唱团的建设和向母校返校日活动献礼的意见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扬。最后,秘书长张维聪关于南洋中学校史研究的建议向会议作了汇报。 筹备工作会议在工作午餐中圆满结束。
沪公安网备 31010402001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