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洋学子|奋进吧!新时代的南洋好少年(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会上说:“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根据《徐汇区关于开展2021年“新时代好少年”推荐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条主线,为了更好地开展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活动,学校德育处近日启动了“新时代好少年”的评选工作,在评选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好学上进、助人为乐、厉行节俭、明礼诚信、孝老爱亲的南洋好少年,充分展现了南洋学子爱党爱国、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南洋“尊老爱幼”好少年——张景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张景云同学的爷爷两年前脑出血抢救手术后,留下无法言语和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张景云一有空就去看望爷爷奶奶,调节他们的心情。春节,护工回乡。父母上班,他主动承担照顾爷爷的责任,协助奶奶给爷爷换尿布、擦拭身体、清理大小便等。吃饭的时候,总是先喂好爷爷,再自己吃饭。至于对三餐的标准,他更是叮嘱辛苦的奶奶不要特意为他准备好菜。其实,从小学开始张景云就会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由于高中阶段学业压力大,才酌情减少了些。但每天饭后洗碗、清理餐桌、倾倒垃圾一直是他的工作。勿以善小而不为,张景云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朴实和真诚不仅慰藉了他的家庭,而且还辐射到了身边同学。尊老爱幼,传承家风,张景云同学践行中华传统美德,面对困难,稚嫩的肩膀扛起重要的责任,是一名值得学习的南洋好少年。南洋“明礼诚信”好少年——吴煜洋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吴煜洋同学曾担任校学生会副主席一职,在各项学生会活动中,他沉着稳重的性格总能起到主心骨的作用。面对困难,吴煜洋同学总是能够以身作则,努力克服,为同学们带了一个好头。他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并号召同学一起打造更好的南洋校园生活。他也获得了“未来杯”青少年社会实践比赛亚军的好成绩,为校争光。在学校“旧曲新词”活动中,他发动同学积极参与,以身作则,组织排练,并用镜头记录下珍贵的同学情谊,在他的带动下,全班同学几乎都在演出当日登台,最终为班级取得了荣誉。 吴煜洋同学的号召力来源于平日里他大方真诚、友善待人的为人。面对学校对他的信任和给予的宝贵机会,他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要求,更是让自己变得更加勇敢而不惧困难。希望南洋学子能够继续以“新时代好少年”为榜样,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南洋中学也将继续围绕“立德树人、五育融合”。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帮助中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家国情怀、理解核心价值。在社会公德培育中,教导中学生正直诚信、明礼守法以维护社会和谐,也要护佑绿水青山,树立绿色理念。在家庭美德传承方面,晕染勤俭持家的底色,在孝老爱亲、亲善和睦中营造美好的家庭氛围。在个人品德涵育上,强化中学生品行持守、坚定其主体意识、助推其道德实践,品德养成教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
@南洋学子∣奋进吧!新时代的南洋好少年(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大会上说:“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根据《徐汇区关于开展2021年“新时代好少年”推荐学习宣传活动的通知》要求,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精神,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条主线,南洋中学德育处深入开展了一系列“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培育未成年人先进典型。 经过层层评选和上报,近日,有两位南洋学子荣获2021年徐汇区“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徐汇区新时代好少年“乐于助人”称号——张幼溪 高一(6)班的张幼溪同学热心社区公益服务,有较强的助人精神,善于发现并用恰当的方式帮助别人。早在小学二年级时,她就在父母支持下成立了“小水滴公益行动组”。她的公益道路从在徐家汇卖报纸,为致康园的脑瘫儿童筹集善款,再到后来组织同学捐献6000多本图书,并两次前往山东德州乡村小学建立4所爱心图书屋,再到连续四年在家乐福超市内为塘桥社区两百户贫困低保家庭劝募过冬粮食,再到2017年成为新华医院社工部长期志愿者的一员,她始终秉持着乐于助人的精神,热心于公益服务之中,在助人过程中体验快乐,长期坚持并乐此不疲。 从2017年6月1日开始,她经过培训与评估成为了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社工部的长期志愿者,寒暑假每周陪伴血液肿瘤病房里长期住院化疗的患儿。在上海志愿者网站上,她的公益服务时长累计57小时。她在血液肿瘤病房里和患儿们下棋,念故事,拼图,画画……病房里的白天和黑夜多么漫长,她经常握着孩子们小小的手,只希望他们可以感到快乐,只希望能给他们带来勇气和希望。她乐于助人的精神也得到了新华医院医务社工部指导老师马凯旋的高度评价:“张幼溪是我们儿血液病房里细心而温暖的小志愿者,感谢她长期为陪伴住院患儿所做的工作。” 疫情暂停了病房志愿服务,但她并没有停下乐于助人的脚步。在刚刚过去的寒假,她积极参加社区公益服务,主动承担小区儿童乐园的打扫与消毒。所有滑梯,跷跷板,秋千,转盘的栏杆与把手都需要仔细的擦拭与消毒。消毒完毕,一种自豪感与光荣感油然而生,因为她的付出既保障了他人的健康,也为社区作出了一份贡献。 作为一名南洋学子,张幼溪同学不仅在工作与学习上孜孜不倦,乐于助人,也同样愿意把宝贵的时间用来为社会,为学校,为班级做贡献。这种乐于助人的奉献精神将成为她生命中的一部分,伴随着她在人生路上行远致远。徐汇区新时代好少年“勤俭节约”称号——杨祖豪 新冠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当看到大量的一次性口罩每天被使用继而被丢弃,一次性耗材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他的密切关注。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进行了反复的设计和研究。最终研发了一种口罩佩戴辅助器具,并以《疫情防控常态化口罩佩戴辅助器具的设计研究》为题参加了2021年度的“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动手动脑乐在其中,最终成果不仅能够节省耗材,还解决了一次性口罩佩戴时的气密性问题、口罩带勒耳朵问题,配戴眼镜的防雾问题以及长时间佩戴口罩的舒适性问题等。 “勤俭节约”是永不过时的美德。对于荣誉称号,杨祖豪同学表示:今后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勤俭节约,修身养德,秉承南洋中学的“俭朴”精神! 希望南洋学子能够继续以“新时代好少年”为榜样,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积极拥抱新时代、奋进新时代,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勇于砥砺奋斗、练就过硬本领、锤炼品德修为,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南洋体育∣跃耀青春,激扬梦想2021年11月6日,南洋中学跳踢队代表徐汇区参加上海市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暨第40届中小学生在线跳踢拍比赛,在长绳八字跳、30秒双摇跳、1分钟踢毽子三个项目中分别荣获一个一等奖和两个二等奖。 所有的成绩都来自于辛苦的努力和付出,在教练员黄毓凯老师和蔡静洁老师带领下,南洋中学跳踢队积极克服各项困难,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了近一个半月的训练,用自己的汗水捧回徐汇区2021年徐汇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暨“漕河泾-汾阳-向阳育才杯”中小学生线上跳踢比赛团体一等奖的好成绩。 下面让小编带大家走进训练场,共同感受一下跳踢队的训练日常。 长绳队员们在体育馆里挥洒着汗水,在舞动的长绳中,连贯地进进出出,一个接着一个地如行云流水。 五彩的羽毛随着毽子队员们脚上的动作有节奏地上下跳动,翻了个跟头又重新被接住、被踢起连续不断。 单摇跳和双摇跳的棉绳的残影几乎在队员们身周连成片,棉绳打到地板上的声音争先恐后无不彰显了他们的实力。 所有的骄傲与自豪都有老师辛勤的耕耘。每一个中午,两位老师也始终陪着同学们训练,指导技术动作、总结训练中的优点和不足,积极调整训练的方案,布置比赛场地、拍摄竞赛视频,事无巨细,一一考虑周全,为比赛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一次的训练,每一次的比赛,都是一次教练员和运动员披荆斩棘的过程,磨炼的是非凡的毅力,较量的是超常的体力,拼搏的是出类拔萃的耐力。百丈之台,起于垒土,愿每一位南洋学子都能脚踏实地,把人生的赛道当成一段漫漫的征程,积累土,筑高台,以突破自己为目标,青春定会因为奋斗而熠熠生辉。
-
喜报∣南中博物馆获批徐汇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1年11月12日下午,徐汇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暨“汇讲坛·赓续红色文脉”活动在区政府汇展示厅举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作为徐汇区历史文化资源之一,南洋中学博物馆被徐汇区政府命名为新一批“徐汇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活动现场,区委副书记沈权为新命名的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懿出席活动并宣读命名决定。南洋中学党委副书记郑蓉代表学校接受授牌。 在当天以“赓续红色文脉”为主题的11月汇讲坛活动上,身为徐汇区教育系统理论宣讲团组长,长期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学校党委副书记郑蓉同志,从校史博物馆这栋历史建筑入手,为观众讲述南洋中学的悠久历史。 2014年南洋中学整体搬迁至徐汇滨江后,学校设境导学,建设行走的课堂,从“先驱园”到“百年碑廊”,到南洋中学博物馆,将校史文化外化于境,让师生内化于心。 南中博物馆是一栋两层欧洲古典建筑风格房屋,它的前身是学校校友厅。1915年,由校友会发起,经王培孙老校长和校友会共同筹款,至1926年建成。近百年来,南洋中学即使变化校址,甚至被迫到别处办学,校友厅的位置一直没有改变。2010年11月,南洋中学校友厅被批准为徐汇区文物保护单位。学校在2014年整体搬迁至新校舍后,将其修旧如旧,成为“南中博物馆”。这座近百年的历史建筑在经过修缮后,又一次以全新的风貌屹立在了黄浦江畔。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研究所学者曾向我们介绍:南中博物馆是徐汇滨江的起点。博物馆内部如今被改建,分为临展厅,王培孙(学校创办人)纪念馆,校园馆,校史展区,名师馆和学子馆六部分,校史馆以时间发展又分别分为五个小展区。 作为上海市首批廉政文化示范点、上海市首批公益服务基地、徐汇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徐汇区委党建服务站、徐汇区党员组织生活现场开放点和徐汇区第一批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南中博物馆也专向配置了师生志愿讲解员,讲述南洋的历史,弘扬南洋人的精神,彰显学校的文化自信。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学校建校125周年,王培孙老校长诞辰150周年,还有很重要的一个纪念日——学校党组织成立80周年。学校也积极组织南洋学子们一起去梳理当年南洋中学73名地下党人员光荣的革命史,并将同学们的寻访过程收录在了博物馆内的学子厅,引领学生在前辈的青年奋斗史中汲取养分,茁壮成长。
-
喜报 | 磨璞见玉,砺剑生辉近期,南洋中学青年教师队伍,在徐汇区中小学(幼儿园)2021学年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及2021年徐汇区职初期青年教师系列比赛中屡获佳绩,捧回一个又一个的喜讯。 南洋中学作为徐汇区教师专业发展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了助力青年教师更好发展,完成职初期的跨越,通过区校联动搭建平台,帮助职初期教师扣好教师岗位的第一粒扣子。 在历经课堂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多个项目的比拼后,我校的周婧老师、潘楠老师、谢怡青老师分别荣获徐汇区中小学(幼儿园)2020学年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一、二、三等奖。诸佳丹老师、黄敏老师教育管理中的故事参加徐汇区“见习规培伴我成长”征文活动分别获得优胜奖和鼓励奖。周婧----在见习规培过程中,我学习、体会、感悟到的,一部分与原先认知的教育教学理念契合,可以化于实践应用,另一部分正源于同学生相处时的真实问题,在师父们的指导下,我观察、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有压力更有改进的动力,坚持扎扎实实地做,一点一点沉淀。潘楠----在“规范化、浸润化、导师带教”原则的指导下,学校为我提供包括教学观摩课、竞赛评比,活动主持,项目式学习等等多种方式在内的多项广阔的职业发展平台。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打磨出了第一篇学科文章,与高一6班结下了深厚的感情,感受到了德育的诸多细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我能够拥有变忙碌为从容的能力,不断进步,成为更好的自己。谢怡青----感谢校领导给我机会让我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感谢胡敏老师和赵卿老师平日里对我的悉心指导。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在岗位上坚定初心,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写字、分析案例是教师的家常便饭,因为肩担责任,所以更要将家常便饭细细品尝,梳理出规律,用经验、规律以及育人之心呵护每一位学生。诸佳丹----两年的班主任,我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班级,一群我爱的学生,我把和他们的故事都写成了案例。这些日常的记录与思考都成为了我参加各类比赛时非常宝贵的素材。收获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唯有历经长期的积累与沉淀。黄敏----教育是迷恋他人成长的艺术。植根于南洋这片沃土,向前辈们取经学习,与同事们一同奋斗,在陪伴学生成长的同时我也不断在收获与成长。感谢学校和培训基地学校给予我的宝贵平台和悉心指导!我会继续努力,得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会来,突破随之。 见习期是新手教师发展的关键时期,师父们也是手把手的传承与帮带,见证他们每一次教学设计,解决明白每一个教育教学问题,共同经历磨砺的辛苦,收获成长喜悦,帮助新手教师顺利完成教师职业身份的认同与转变。 在青年教师的培养过程中,学校始终围绕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需求和国家、社会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最新要求,通过徐汇区项目引领,结合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筛选优秀作品、案例参加区级比赛。 我校诸佳丹、徐恺成、蒋归鸣三位青年教师在2021年徐汇区中小学、幼儿园职初期青年教师演讲展示活动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蒋归鸣、蔡静洁、诸佳丹老师在2021年徐汇区职初期青年教师中小学板书设计优秀案例中获得两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诸佳丹 两年的化学教学,我不断改变风格,反思课堂。在每一次的公开课中创新教学,及时反思成文。每一篇教学反思论文都凝聚了前期备课时的反复斟酌与精细设计。思考、记录是我两年不变的习惯与日常。徐恺成 感谢区和学校提供展示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予了我们时间去反思总结自己的教育。教育管理中生发的智慧若仅停留在现实工作中,或许它只会是诸多时刻的灵光一现,但唯有反思积淀,抽丝剥茧,才能总结出真知灼见,捕捉到真正意义上具有科学性的教育规律。蒋归鸣 在这次比赛中获奖首先要感谢校领导对我的信任,感谢组内老师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我所取得的点滴成绩,源自于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我将更努力的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继续努力学习,充实自己,迎接新挑战,力争取得新成绩。蔡静洁 很感谢在南洋的这2年多时光,这里如一块沃土,有平台,提供机会,还有爱护徒弟的师长,让青年教师茁壮成长。每一次的教育教学活动对我们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是对教学的深入理解,是对教育的更深层次的摸索,我们会更努力走在这条路上,为南洋的教育教学发展贡献自己的思考和力量。 双新探索的背景下,以赛促训,以赛促教,南洋中学的青年教师必须时刻围绕课程内容与要求、摸索教育教学规律,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在提高教学技能的基础上,不断改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为南洋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希望所有的南洋青年教师都能传承南洋精神,知行并进,脚踏实地,在教育教学的路上积跬步,行千里,磨璞见玉,砺剑生辉。
-
百念吾南洋∣实业救国,南洋中学走出的纺织者1896年即南洋立校这一年,上海诞生中国第一家针织厂——上海云章袜衫厂由杭州商人吴季英创办(厂址为现虹口区的西安路78号)。主张实业救国的王培孙校长接受了上海纺织界的提议,在课程里增加了实业和机械原理的内容;同时邀请纺织界头面人物来学校演讲,实施学子见习计划。他的务实理念,和新中国第一代教育方针(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劳动生产相结合)相当吻合。后来,南洋中学相继出现了好几位积极影响中国纺织业发展的优秀校友代表,比较突出的有以下代表: 高敬基,浙江湖州双林镇人,南洋中学第十五届校友。1919年在南洋中学就读期间积极响应五四运动,同年秋季入学南通纺织专门学校(现为南通大学)。1923年成为上海物华绸厂技师,后任美亚绸厂副总经理。1936年,上海37家工厂组成中国南洋商业考察团,他被推举为团长,历时100多天,途径马尼拉、雅加达、新加坡、曼谷等市场,所到之处均举办国货展览会,深受侨胞欢迎。抗战期间他拒绝汪伪政权拉拢,出走重庆任光大瓷业公司总经理,先后建立泸州和曲靖两个瓷器厂以实业报国。日本投降后他回到上海,负责接收日伪在华东蚕丝公司所属各厂。 新中国成立后他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1951年参加上海工商界赴朝慰问团,遇到了同为南洋校友的巴金,一起上前线慰问志愿军指战员。1956年,他任上海国际贸易公私合营公司副董事长。此后,还募捐创办了双林镇图书馆。 李培智,上海人,南洋中学第三十九届校友,中国泰斗级纺织印染专家。1947年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后,他投考中国纺织建设公司,建国后任上海第六印染厂技术员、染色车间主任、计划科长。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由纺织工业部抽调去西安,参与我国自行设计的西北第一印染厂的筹建。 1960年调往陕西省纺织科学研究所任染化研究室主任,1974年调往苏州棉布印染厂(现苏州印染总厂)任总工程师,1986年参与深圳特区建设,1991年退休后仍然在苏州担任外销纺织产品的国际化标准顾问工作。他解决了染色原料对棉布的侵蚀问题、对其他纺织材料的脆化问题、以及印染效果的持久性问题(俗称不褪色)。他精通英语、德语、俄语和日语,为行业文献翻译及国际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他自己的专业论文也被多国翻译,引起国际印染界的关注。 宋芬迪,浙江省德清县,1949届校友。1949年从南洋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预科班,1952年9月升入华东纺织工学院(现东华大学)纺织机械系。1956年8月毕业分配在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设计科工作,从此开始他献身纺机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历程。他从事纺纱机改进工作时,会征求一线操作者和劳模的意见,如从黄宝妹、裔式娟和杨富珍等杰出纺织劳模及其团队经验中,获取真知灼见并形成科研突破点,不久就形成新生产力,取得明显经济效益。他聚焦环锭细纱机牵伸机械和新型纺纱机械研究,为上海的纺织行业赢得了国际声誉。 2002年起,他任上海市纺织机械研究所技术顾问,重点指导喷气纺纱机的研究与开发。宋芬迪1985年被评为上海市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1989年获上海市科技精英提名奖。 赵一肩,广东梅县人,南洋中学第十四届校友。和新中国首任纺织工业部部长蒋光鼐是毕生的挚友。赵一肩在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是十九路军的一位少将旅长;蒋光鼐是十九路军的前敌总指挥,都亲临火线,直接率部和日本侵略军殊死较量。南洋校友赵一肩文笔精炼、落墨有神,战斗檄文就出自他的手笔。如他起草的《告淞沪民众书》这样表示:“宁为玉碎而荣死,不为瓦全而偷生!绝不使日兵在中国土地及淞沪万国俱瞻的范围,扰及我安居,损及我一草一木。否则,军人殉国本分内事。此事此志,可以昭世界而信神明!” 他还创作《十九路军对日战歌》,歌词慷慨:“拿起你的枪,快快走前方。和这恶虎狼,拼命的战一场。我们受亏已不少,今天和他算总账。冲过去!冲过去!炮弹儿,飞过来,莫回避!我们肝脑涂地也愿意。只要报国仇,出了这口气!” 在最后打赢的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十九路军将士们的战备条件很艰苦,包括缺医少药和缺少冬装,他们的抗战得到了南洋校友和社会各界支援。这是一场家门口的反侵略战役,对南洋学子来说是心灵上的洗礼,他们接触了抗日将士和中国共产党组织,了解了蒋介石政府的对外斗争妥协性和对内镇压革命力量的反动性。1941年,南洋中学党组织成型后,一方面组织骨干、动员民众支持新四军,另一方面就组织棉布、药品等紧缺货源通过秘密渠道支援抗日根据地,最后迎来了抗战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可惜的是,抗日英雄赵一肩校友没能等到新中国的曙光,病逝于1946年的上海,遗愿是衣被天下、居有所安和民以食为天。 2021年9月1日,南洋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圣春请到了新中国纺织工人的优秀代表、全国劳模、七一勋章获得者黄宝妹奶奶来学校,亲授新学期开学第一课,嘱咐晚辈们一定要攀登科学的高峰,这是引领未来发展的国家核心竞争力。
-
喜报∣中秋佳音,南初学子全运会摘银2021年9月20日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前夜,南洋中学喜获佳音,在第十四届全运会攀岩比赛16岁以下组女子全能决赛中,019号来自上海市南洋初级中学的朱馨文同学,勇夺总成绩第二名,为上海代表团摘得一枚银牌。南洋学子再一次在全国最高水平的体育舞台上绽放耀眼的光芒。 这两天阎良赛区的雨一直淅淅沥沥。17日,第十四届全运会攀岩比赛在这里开赛,这也是攀岩项目首次成为全运会竞技体育项目。朱馨文参加了16岁以下女子全能预赛。风雨中,她在岩壁上轻盈地腾挪、跳跃,犹如一个跳芭蕾的“小精灵”。20日,在紧张激烈的全能决赛中,朱馨文沉着冷静,稳定发挥,最终以攀石赛第二、难度赛第三的好名次摘得总成绩银牌。 14岁的朱馨文身高167cm,臂展169cm,手长腿长,在场上十分显眼。在教练眼中,她是一块攀岩的好材料。下雨天,潮湿的岩壁给攀登增加了难度。朱馨文并不着急出手,她总是习惯性地在岩壁前思索一番,随后按照心中既定的路线,坚定地去执行。等裁判给出成绩后,朱馨文总是鞠躬致意,再轻快地一路小跑下场。低调谦逊的她在比赛中的那份专注与执着,超出了许多同龄人。 7年的训练,朱馨文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她曾入选攀岩国少队参加过洲际赛事;曾经在18、19年全国U系列攀岩联赛获得三项全能的总冠军;19年获得全国青少年攀岩锦标赛U12组全能冠军。今年的全运会资格赛,她以排名第二的成绩晋级正赛,成为全运会金牌的有力争夺者。她在岩壁上一次次的跳跃腾挪,不仅仅是对自身体能极限的挑战,更像是放飞心灵在空中翱翔! 谁能想到朱馨文同学平时忙于训练、比赛的同时,在学业上居然还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学霸”!老师们都觉得她上课专注,习惯良好,学习上有章有法,相当自觉。为备战全运会资格赛,朱馨文参加全脱产封闭集训长达一个多月。朱馨文白天训练6小时,晚上做好推拿理疗,回到寝室的她坚持上一小时网课。参加完资格赛回来,正赶上期末考试,朱馨文还是考了全班第一,尽显“学霸”本色,羡煞旁人。可她自己并不满意,谦虚的说“虽然在班级里名次比较好,但是全班成绩在全年级是中游水平。”进入初三的她,此次得胜归来,又将投入紧张的中考冲刺中去了。 南洋中学作为全国首批青少年攀岩特色、足球特色、篮球特色学校,从2010年开始设攀岩课程,2015年学校自建攀岩场地,成为学校体育活动的一大亮点。学校的体育教育特色发展,也以攀岩、足球、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等特色项目为载体,坚持做到“学校有特色,学生有特长”。 学校现有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体育舞蹈社、攀岩社等多个体育社团,其中雪狼篮球社团是上海市首批三星社团,乒乓球为上海市星级社团,体育舞蹈社为徐汇区明星社团。 2019年5月,南洋中学攀岩队的四名队员与三位带队老师一起代表中国中学生队赴法国参加第一届世界中学生攀岩锦标赛,南洋学子经过个人攀石、难度、速度、个人全能以及团体赛的全力角逐,奋力拼搏,最终创下个人历史最好成绩,载誉而归。当时的攀岩队队长朱腾同学荣获徐汇区“光启区长奖”。 学校如今拥有朱馨文同学这样优秀的攀岩选手,既为上海攀岩人才梯队的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学校的体育特色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
-
喜报∣从科普英语启航再出发暑假伊始,上海市第二十八届高中学生科普英语竞赛获奖名单公布,我校共有4名南洋学子分别斩获一、二、三等奖。 上海市第二十八届高中学生科普英语竞赛是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和上海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学科竞赛,旨在提升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国际视野、团队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培育未来的科创人才。 本次大赛的主题分为生命科学、宇宙科学、物质科学和工程技术几大类。我校获奖的4位同学前期经过了区级科学知识大挑战和科学思创分享环节,再选择个人或组队形式参加最终的决赛。 在整个大赛的准备过程中,每一个南洋学子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英语老师、物理老师、地理老师、生物老师、化学老师、校外专家、甚至同学们,都成为了她们的“智囊团”,鼓励同学们通过科学杂志、讲座、网络、电视等多种途径,寻找科学领域内的关键技术,理解相关原理,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科普英语故事,让她们不再是一个“只会背稿子的演讲选手”。 “科普英语竞赛” 引导了学生融合学科知识,用科学方法开展项目化学习实践活动,培养中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团队精神、思辨能力和科学交流表达能力。 从科普英语启航再出发,南洋的老师们也将继续以学校的科技教育为引擎,通过开设科普英语等多元选修课程,提升同学们对科学领域的兴趣,拓宽同学们对相关话题的积累,带领同学们一起尝试着主动探索问题和开展课题研究。
-
思考科研引领 提升专业发展思考科研引领 提升专业发展
-
持之以恒、振臂高飞:南洋中学学生张志恒获徐汇区第九届“光启”区长奖持之以恒、振臂高飞:南洋中学学生张志恒获徐汇区第九届“光启”区长奖
-
南洋中学学生校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南洋中学学生校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南洋中学电视社参加第四届EFP多机位现场创作实践大赛南洋中学电视社参加第四届EFP多机位现场创作实践大赛
-
南洋中学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优秀节目评比获银奖南洋中学荣获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优秀节目评比获银奖
-
我校选送案例荣获“上海市生命教育校本化实施优秀案例”我校选送案例荣获“上海市生命教育校本化实施优秀案例”
-
十年坚持,反思成长十年坚持,反思成长
-
上海市第15届运动会“小达人”展示一等奖上海市第15届运动会“小达人”展示一等奖
-
我校党委书记陈宏观再次当选为区青联副主席我校党委书记陈宏观再次当选为区青联副主席
-
我校学生荣获“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作品创意奖”我校学生荣获“上海市青少年明日科技之星作品创意奖”
-
我校高一高二学生再获TI竞赛佳绩我校高一高二学生再获TI竞赛佳绩
-
热烈祝贺高一(8)班王皓同学,高二(8)张涵真同学获第二十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遨请赛三等奖热烈祝贺高一(8)班王皓同学,高二(8)张涵真同学获第二十五届"希望杯"全国数学遨请赛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