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报 | 奋楫笃行,长风破浪正当时南洋中学在2024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评选中,获评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赵佳艳老师荣获基本功大赛三等奖,展现了学校在教师培养领域努力的成果。砥砺前行,开拓教育沃土南洋中学作为徐汇区教师专业发展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始终以“双新”理念为引领,致力于构建“职业感悟-课堂实践-育德体验-教研发展”四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市级荣誉持续突破2020-2024年,南洋青年教师连续五年蝉联市级奖项,累计荣获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胡敏老师获评市级优秀指导教师。2024年,学校首获“上海市优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殊荣,彰显了基地培养模式的示范性。区级赛场捷报频传2020-2024年,南洋教师在徐汇区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斩获7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024年,赵佳艳、蔡文慧、李心怡老师分获区级赛事一、二、三等奖,展现了梯队实力。勤学深耕,谱写育人篇章赵佳艳老师现任南洋中学化学老师、班主任。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分析化学专业,曾获区见习教师基本功一等奖、校青年教师“希望杯”教学评比二等奖。教师感言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本次见习教师基本功大赛的筹备与参赛经历,让我汲取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育人方法,感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热忱与智慧。基地、教研员、学校、师父以及其他老师的指导与支持,成为了我前行路上的坚实后盾。未来,我将继续以学生为中心,在反思中成长,在学习中进步,为培养具有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时代新人献绵薄之力。南洋中学始终践行“知行不辍,日益精进”的教师发展理念,通过规范化培训、师徒带教、跨学科教研等路径,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此次荣誉是对学校教师培养体系的充分肯定,更是激励教师队伍锐意进取、继续前行的动力。
-
植善南洋 | 人间四月,先驱园里祭英烈又是一年清明时,南洋中学组织开展了清明祭扫活动和升旗仪式,全体师生共同聆听历史回响,追忆英雄足迹,铭记先烈功勋。南洋中学自1896年创办以来,历经129载岁月,培育出了外交巨擘顾维钧、亚洲摄影之父郎静山、文学巨匠巴金等各界名家,以及23位中科院、工程院院士,更有以朱少屏烈士、王兆澄烈士、林一青烈士、张耀先烈士、俞昌准烈士、熊达人烈士、沈传智烈士、钱立华烈士、严庚初烈士、童桂华烈士为代表的国之脊梁,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下南洋的百年红色基因。丰碑不朽,家国永念3月31日,晨光熹微时,南洋师生整齐列队,庄重肃穆地参加升旗仪式。来自高二(5)班的刘珍杪和范思嘉同学,在国旗下发表了“缅怀先烈魂,共铸南洋志”的主题演讲。革命先烈们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舍生忘死、浴血奋战,以生命为笔,热血为墨,书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先辈们的精神似不朽的丰碑,永远屹立于南洋人心中。寄情素菊,追思忠烈4月3日,初高中的师生代表们怀着崇敬而沉重的心情,前往先驱园开展清明祭扫活动。代表们于革命烈士纪念碑前肃立默哀,随后向革命烈士像三鞠躬,心中满是对先烈们的缅怀及哀思。礼毕,少先队员与高中团员代表向烈士像献上花篮,素菊寄托着同学们对英烈的深切怀念和崇高敬意。初中学生代表深情讲述了南洋十烈士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以坚如磐石的信仰和无畏生死的勇气挺身而出的英勇壮举。认真聆听的同学们深受触动,表示定当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学习本领,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英雄烈士是民族的脊梁,是时代的先锋。通过此次清明节主题活动,南洋学子们进一步坚定了传承红色基因,提升道德品质,勤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志向。
-
导学南洋 | 聚焦核心素养,赋能高效课堂携一缕春风的暖意,凝一份教育的芬芳。南洋中学“砥砺深耕,学为中心”青年教师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正在持续进行中,教师们巧设情境、设计思辨性问题,引导学生点亮思维的火花,提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冷知霖冷知霖老师围绕社科文反驳题展开教学,从25年春考试题切入,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引导学生复盘了既有的阅读与答题经验,梳理、讨论并构建多文本综合探究题的作答策略,形成独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和解题思路,进而迁移运用至更高难度的“反驳读者小明”情境题。语文学科:张宏艺张宏艺老师将综合探究类试题专题复习(二)作为研修任务,以习得一道高考真题的思路为例,带领学生分析试题情境,提炼有效信息并厘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梳理互斥性文本中综合探究问题的解决方式,建构基本策略并进行迁移运用。教学采取多样的技术手段和活动方式,促进学生互学及分步骤解答问题的能力。英语学科:高伊典高伊典老师以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事物”为框架,围绕“一件T恤的故事”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T恤的生产链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将语言技能训练与全球议题深度融合,以多模态资源激发共情与批判性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插叙文本的结构与主旨,推动知识迁移与价值观内化,深化对全球化不平等问题的认知。化学学科:彭德宁彭德宁老师借助多媒体、人工智能技术及多种教学方法,营造了积极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学生们循序渐进地完成理论学习、模型制作及巩固练习,掌握了原子结构及其再分的科学原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对探索微观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育学科:刘凯娜刘凯娜老师采用分层教学设计策略,将练习任务划分为不同难度层次,学生在逐步突破中不仅提升了运动技能,更建立了良性认知循环,显著增强了学习自信。刘老师构建了多元立体的评估体系,通过“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的双向反馈机制,形成了完整的“实践-反思-提升”闭环,使教学反馈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助推器。英语学科:闻瑜闻瑜老师的课程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遵循“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逻辑,通过互动任务、真实语境及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言叙述四季活动,提升信息提取能力与交际策略,实现英语知识与沟通技巧的双重建构。可视化支架与分层任务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度,实现了从机械操练到创造性表达的能力跃升。道法学科:刘艺涵刘艺涵老师将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搬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回顾已有的经验,进一步深化认知水平。刘老师通过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增强学习兴趣;结合思辨能力不断提高的特点,设计观点辨析的环节,从而澄清价值观,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教学展示活动中,南洋中学的青年教师们砥砺前行,大胆创新,通过真实情境锤炼自身技能,实现教学专业化,不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用努力的汗水灌溉教育之花。
-
导学南洋 | 聚焦核心素养,赋能高效课堂携一缕春风的暖意,凝一份教育的芬芳。南洋中学“砥砺深耕,学为中心”青年教师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正在持续进行中,教师们巧设情境、设计思辨性问题,引导学生点亮思维的火花,提升核心素养。语文学科:冷知霖冷知霖老师围绕社科文反驳题展开教学,从25年春考试题切入,结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想,引导学生复盘了既有的阅读与答题经验,梳理、讨论并构建多文本综合探究题的作答策略,形成独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和解题思路,进而迁移运用至更高难度的“反驳读者小明”情境题。语文学科:张宏艺张宏艺老师将综合探究类试题专题复习(二)作为研修任务,以习得一道高考真题的思路为例,带领学生分析试题情境,提炼有效信息并厘清其中的逻辑关系,梳理互斥性文本中综合探究问题的解决方式,建构基本策略并进行迁移运用。教学采取多样的技术手段和活动方式,促进学生互学及分步骤解答问题的能力。英语学科:高伊典高伊典老师以高中英语必修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事物”为框架,围绕“一件T恤的故事”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探究T恤的生产链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将语言技能训练与全球议题深度融合,以多模态资源激发共情与批判性思考,帮助学生理解插叙文本的结构与主旨,推动知识迁移与价值观内化,深化对全球化不平等问题的认知。化学学科:彭德宁彭德宁老师借助多媒体、人工智能技术及多种教学方法,营造了积极的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学生们循序渐进地完成理论学习、模型制作及巩固练习,掌握了原子结构及其再分的科学原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对探索微观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育学科:刘凯娜刘凯娜老师采用分层教学设计策略,将练习任务划分为不同难度层次,学生在逐步突破中不仅提升了运动技能,更建立了良性认知循环,显著增强了学习自信。刘老师构建了多元立体的评估体系,通过“学生自评+教师点评”的双向反馈机制,形成了完整的“实践-反思-提升”闭环,使教学反馈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助推器。英语学科:闻瑜闻瑜老师的课程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遵循“感知-理解-应用”的认知逻辑,通过互动任务、真实语境及角色扮演,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言叙述四季活动,提升信息提取能力与交际策略,实现英语知识与沟通技巧的双重建构。可视化支架与分层任务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参与度,实现了从机械操练到创造性表达的能力跃升。道法学科:刘艺涵刘艺涵老师将日常生活中的情境搬进课堂,引导学生在产生共鸣的基础上回顾已有的经验,进一步深化认知水平。刘老师通过角色扮演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增强学习兴趣;结合思辨能力不断提高的特点,设计观点辨析的环节,从而澄清价值观,促进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教”以潜心,“研”以致远。在教学展示活动中,南洋中学的青年教师们砥砺前行,大胆创新,通过真实情境锤炼自身技能,实现教学专业化,不断落实核心素养的培育,用努力的汗水灌溉教育之花。
-
导学南洋 | 扎根实践,素养为本探情境春意盎然时,南洋中学“深耕课堂,学为中心”青年教师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正在持续进行,教师们勤而有恒、思行并进,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追寻时事热点、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辨与实践中增强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李心怡老师李心怡老师围绕“回到历史现场”的主线,结合《屈原列传》《苏武传》的深度研习,构建文史融合的课堂,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史传文学的价值。教学中创新引入AI仿写作品作为探究素材,学生分组对比经典文本与仿作的差异,聚焦AI在情感倾向与立场表达上的局限性,以深度思考激发辩证思维,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思维进阶的双重目标。语文学科:董璐老师董璐老师以“良知”与“悲悯”为内核,将兼具学术性与人文性的教学目标细化,呼应单元主题,对接两项语文核心素养。课堂锚定“至善的无权者必成悲剧主角吗?”的关键问题,通过假设性提问与开放性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文本中反思现实并多角度辩证分析,培养逻辑推理与价值判断能力,深化社会责任意识,实现立德树人的深层目标。语文学科:刘思琦老师刘思琦老师以“千古同悲,苍生共悯”为轴心,构建了思辨与审美并重的戏剧教学范式。教学突破传统,通过溯源汉字形义、建构语义场,实现传统文化与文本解读的融合;以二元分析框架和鲁迅箴言为引,提升解读层次的高度。作业设计呼应了“思辨性阅读”的新课标要求,深化了对悲剧美学本质的理解,展现了“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智慧。历史学科:龚晨淇老师龚晨淇老师立足“时代”与“外交”的关系,带领学生梳理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文献与图片的解读,阐释相关政策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国情变迁、世界格局调整而变化,从而取得巨大的成就。学生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受到了当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责任担当,体悟了为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地理学科:郭佳琪老师郭佳琪老师结合时事热点,以“荷藕之乡”宝应县为案例,创设“农业顾问”的角色情境,借助“种出来-卖出去-三大效益”的主线,串联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与市场、交通等人文要素。本节课以产业园选址、气候异变应对和直播定价策略等真实问题链,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要素间的动态关联,绘制思维导图,建立系统性认知框架,形成综合题的思维支架。物理学科:林婧老师林婧老师围绕“称量天体质量”的核心问题,设计了“地球-月球-太阳-其他未知天体质量”的探究顺序,在教学中逐步加深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对物理问题的探究能力,强调建构物理模型是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分析和计算天体运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了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观念,认识到了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化学学科:赵佳艳老师赵佳艳老师在绿色化学和工业生产的背景下,以“工业废气CO2催化加氢制CH3OH”为情境,从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化工生产的设计和优化。通过分析温度、压强、催化剂和投料,比对单一和复杂体系的影响,使学生逐步形成“调控反应条件优化工业生产”的一般思路,提升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多项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潘楠老师潘楠老师以“如何能全年提供油菜菜薹”为情境,导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课题,引发认知冲突后,从油菜相关病害延伸到如何培育抗病油菜,学习将油菜和具有抗病性的板蓝根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从而得到新植株。学生们结合视频感悟了生物工程的现实意义与目的,提升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李念老师李念老师的单元复习课以新疆为例,教学设计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以学为中心,串联小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的四个案例,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了课堂的科学性。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引导进行主动思考,复习单元知识并深化理解;在开放性问题中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积极表达,体现了地理学的美育价值。春光不负赶路人,南洋中学青年教师们在一次次的公开课上锻炼自我,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设计了层层递进、引人入胜的课堂,既在课堂上传递了知识的深度,又在实践中展现了教育的温度。
-
导学南洋 | 扎根实践,素养为本探情境春意盎然时,南洋中学“深耕课堂,学为中心”青年教师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正在持续进行,教师们勤而有恒、思行并进,不断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追寻时事热点、创设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辨与实践中增强核心素养。语文学科:李心怡老师李心怡老师围绕“回到历史现场”的主线,结合《屈原列传》《苏武传》的深度研习,构建文史融合的课堂,引导学生从多个维度理解史传文学的价值。教学中创新引入AI仿写作品作为探究素材,学生分组对比经典文本与仿作的差异,聚焦AI在情感倾向与立场表达上的局限性,以深度思考激发辩证思维,实现了文化传承与思维进阶的双重目标。语文学科:董璐老师董璐老师以“良知”与“悲悯”为内核,将兼具学术性与人文性的教学目标细化,呼应单元主题,对接两项语文核心素养。课堂锚定“至善的无权者必成悲剧主角吗?”的关键问题,通过假设性提问与开放性讨论,引导学生从历史文本中反思现实并多角度辩证分析,培养逻辑推理与价值判断能力,深化社会责任意识,实现立德树人的深层目标。语文学科:刘思琦老师刘思琦老师以“千古同悲,苍生共悯”为轴心,构建了思辨与审美并重的戏剧教学范式。教学突破传统,通过溯源汉字形义、建构语义场,实现传统文化与文本解读的融合;以二元分析框架和鲁迅箴言为引,提升解读层次的高度。作业设计呼应了“思辨性阅读”的新课标要求,深化了对悲剧美学本质的理解,展现了“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智慧。历史学科:龚晨淇老师龚晨淇老师立足“时代”与“外交”的关系,带领学生梳理了当代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文献与图片的解读,阐释相关政策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国情变迁、世界格局调整而变化,从而取得巨大的成就。学生们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感受到了当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的责任担当,体悟了为建立更加合理的国际新秩序所贡献的中国智慧。地理学科:郭佳琪老师郭佳琪老师结合时事热点,以“荷藕之乡”宝应县为案例,创设“农业顾问”的角色情境,借助“种出来-卖出去-三大效益”的主线,串联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与市场、交通等人文要素。本节课以产业园选址、气候异变应对和直播定价策略等真实问题链,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各要素间的动态关联,绘制思维导图,建立系统性认知框架,形成综合题的思维支架。物理学科:林婧老师林婧老师围绕“称量天体质量”的核心问题,设计了“地球-月球-太阳-其他未知天体质量”的探究顺序,在教学中逐步加深学生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与运用,培养对物理问题的探究能力,强调建构物理模型是科学思维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分析和计算天体运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了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观念,认识到了科学定律对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作用。化学学科:赵佳艳老师赵佳艳老师在绿色化学和工业生产的背景下,以“工业废气CO2催化加氢制CH3OH”为情境,从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速率出发,引导学生理解化工生产的设计和优化。通过分析温度、压强、催化剂和投料,比对单一和复杂体系的影响,使学生逐步形成“调控反应条件优化工业生产”的一般思路,提升了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了多项核心素养。生物学科:潘楠老师潘楠老师以“如何能全年提供油菜菜薹”为情境,导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课题,引发认知冲突后,从油菜相关病害延伸到如何培育抗病油菜,学习将油菜和具有抗病性的板蓝根进行植物体细胞杂交,从而得到新植株。学生们结合视频感悟了生物工程的现实意义与目的,提升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承担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地理学科:李念老师李念老师的单元复习课以新疆为例,教学设计层次分明、逻辑清晰、以学为中心,串联小尺度、中尺度和大尺度的四个案例,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增加了课堂的科学性。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引导进行主动思考,复习单元知识并深化理解;在开放性问题中激发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积极表达,体现了地理学的美育价值。春光不负赶路人,南洋中学青年教师们在一次次的公开课上锻炼自我,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设计了层层递进、引人入胜的课堂,既在课堂上传递了知识的深度,又在实践中展现了教育的温度。
-
融合南洋 | 以“融合创新”推动教与学方式变革3月18日,在徐汇区教育学院领导的带领下,教育学院五大中心一行43人来到南洋中学,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教育教学集体调研。浦正权院长在讲话中,向南洋中学一直以来对于区域重要活动和学院相关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浦院长指出,学校的发展充分体现了南洋中学百年名校的办学传统和文化底蕴,作为一所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在近年来的“双新”实施中积累了许多优秀经验。同时,希望南洋中学要精炼萃取在科技教育方面的特色与成果,积极申报上海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探索人工智能赋能课堂教学与学校管理,进一步发挥实验性与示范性作用,为区域内兄弟学校提供可借鉴和可复制的经验。在调研集中会议上,南洋中学校长周英儁首先向全体调研人员作教育教学工作报告。学校秉承“知行并进、为己积福、为家增光、为国桢干、为天下肇和平”的育人理念,践行“俭朴、好学、自主、求实”的校训,围绕“知行并进、因材施教、融合创新”的发展思路,聚焦核心问题开展重大项目研究,以教育科研助力“双新”改革,锚定学生学习开展“导学课堂”教学范式研究,深化“科技教育”特色发展,打造支持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图谱,健全课程与教学管理机制,借助数字化教学实践赋能课堂教学,以此强化课程领导力、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经过一天的课堂听课、座谈访谈、查阅资料等形式的调研,南洋中学听取了各中心负责人对调研情况的口头反馈。反馈中提到,在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学校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各教研组以校级课题为抓手,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方式变革探索,形成了系统完整的单元教学设计及相关配套资源,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效;构建了教师发展机制和路径,鼓励教师开展项目实践研究,形成了良好的教师专业发展生态。根据教育学院的建议,南洋中学将进一步发挥党建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功能,着重关注过程性评价、学生对关键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切实推进主题式校本教研,激发更多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以高中的经验带动初中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形成更多具有学校特色的经验案例,在区域内发挥更大的示范辐射作用。教育初心如磐,育人使命在肩。此次徐汇区教育学院的教育教学集体调研,既是对南洋中学“双新”改革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检阅,更是助推学校开启“十五五”发展的新起点。未来,南洋人将继续以知行并进的姿态,在百年育人沃土上书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的答卷。
-
导学南洋|深耕课堂展风采,以学为本绽匠心近日,南洋中学进行了“砥砺深耕,学为中心”青年教师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旨在进一步落实教育理念,激发教学创新活力,推动专业成长与发展。南洋教师以匠心设计打破传统边界,用技术赋能激活学生潜力,展现了新时代课堂的蓬勃生机。郭宇航老师(物理)郭宇航老师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的“动生电动势”为主题,通过理论推导、实验验证和应用分析,以多样化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课堂注重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在演示和分析圆盘发电机、卫星悬绳发电原理的过程中,得出动生电动势的作用与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观察、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易宏彧老师(化学)易宏彧老师在“共价分子空间结构的预测”一课中,通过搭建球棍模型推动实践探究;运用气球模型模拟价层电子对的空间结构,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价层电子对数与分子空间结构的内在关联;讨论一系列典型案例,运用VSEPR理论进行预测,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于慕珠老师(英语)于慕珠老师的阅读课程围绕“昆曲的发展与复兴”展开,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直观地展现了传统文化现代化所带来的生命力。语篇阅读过程中,时间线的绘制帮助学生掌握了昆曲600年的发展脉络,梳理了其兴盛和衰亡的原因。读后实践环节形式新颖,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方案相融合,理解创新对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性。高玲玲老师(数学)高玲玲老师以“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为主题,基于学生学情,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相同元素分配、不同元素分组分配的综合问题。课堂通过多样的题型、灵活的思路,强调不同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性,旨在让学生提高分析与运用的能力,增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锻炼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的思维。纪晨毓老师(思政)纪晨毓老师围绕中国汽车发展历程的教学情境,以“从‘一车一链’看中国的发展之路”为探究议题,依托“内不及外”“两头在外”“内外并重,以内促外”等环节,明确中国的发展始终坚持“辩证之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各类质疑与困惑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合理的行为选择,在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谢怡青老师(艺术)谢怡青老师以“曲尽其妙”为主线,通过对比体验、作品赏析及临摹实践等环节,在掌握技法的基础上层层深入,使学生领悟了“书画同源”的哲学内涵。课堂注重文化浸润,强调互动生成,构建知识框架,培养文化传承意识,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以“技道并重”为核心,既展技艺之美,更植文化根脉,兼具学术深度与育人温度。马雪婷老师(思政)马雪婷老师以《哪吒2》的爆火为情境,设置“科技赋能”“文化底蕴”“成功之法与发展之路”三个环节,依托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辩证分析该电影成功的原因及发展空间,进而延伸至人民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需求和期盼,明确该产业“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未来发展路径,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马莹老师(数学)马莹老师的课程主题为“组合数”,内容涵盖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马老师从辩论队选拔、景点游览等具体事例入手,引导学生理解组合与排列的区别及联系,借助情境明晰组合的定义、组合数的公式,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本节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在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思维与推理能力。以深耕致匠心,以笃行启新程。未来,南洋中学教师将继续秉持“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理念,以教研为引擎,以课堂为阵地,助力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创新中突破,提升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
导学南洋|深耕课堂展风采,以学为本绽匠心近日,南洋中学进行了“砥砺深耕,学为中心”青年教师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旨在进一步落实教育理念,激发教学创新活力,推动专业成长与发展。南洋教师以匠心设计打破传统边界,用技术赋能激活学生潜力,展现了新时代课堂的蓬勃生机。郭宇航老师(物理)郭宇航老师以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中的“动生电动势”为主题,通过理论推导、实验验证和应用分析,以多样化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课堂注重知识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在演示和分析圆盘发电机、卫星悬绳发电原理的过程中,得出动生电动势的作用与价值,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观察、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易宏彧老师(化学)易宏彧老师在“共价分子空间结构的预测”一课中,通过搭建球棍模型推动实践探究;运用气球模型模拟价层电子对的空间结构,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直观化,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价层电子对数与分子空间结构的内在关联;讨论一系列典型案例,运用VSEPR理论进行预测,发展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于慕珠老师(英语)于慕珠老师的阅读课程围绕“昆曲的发展与复兴”展开,采用视频导入的方式,直观地展现了传统文化现代化所带来的生命力。语篇阅读过程中,时间线的绘制帮助学生掌握了昆曲600年的发展脉络,梳理了其兴盛和衰亡的原因。读后实践环节形式新颖,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自身方案相融合,理解创新对继承和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性。高玲玲老师(数学)高玲玲老师以“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为主题,基于学生学情,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相同元素分配、不同元素分组分配的综合问题。课堂通过多样的题型、灵活的思路,强调不同解题方法之间的联系性,旨在让学生提高分析与运用的能力,增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的核心素养,锻炼分类讨论、化归与转化的思维。纪晨毓老师(思政)纪晨毓老师围绕中国汽车发展历程的教学情境,以“从‘一车一链’看中国的发展之路”为探究议题,依托“内不及外”“两头在外”“内外并重,以内促外”等环节,明确中国的发展始终坚持“辩证之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各类质疑与困惑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合理的行为选择,在对立统一中推动认识与实践不断深化。谢怡青老师(艺术)谢怡青老师以“曲尽其妙”为主线,通过对比体验、作品赏析及临摹实践等环节,在掌握技法的基础上层层深入,使学生领悟了“书画同源”的哲学内涵。课堂注重文化浸润,强调互动生成,构建知识框架,培养文化传承意识,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以“技道并重”为核心,既展技艺之美,更植文化根脉,兼具学术深度与育人温度。马雪婷老师(思政)马雪婷老师以《哪吒2》的爆火为情境,设置“科技赋能”“文化底蕴”“成功之法与发展之路”三个环节,依托相关材料,引导学生辩证分析该电影成功的原因及发展空间,进而延伸至人民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需求和期盼,明确该产业“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未来发展路径,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马莹老师(数学)马莹老师的课程主题为“组合数”,内容涵盖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马老师从辩论队选拔、景点游览等具体事例入手,引导学生理解组合与排列的区别及联系,借助情境明晰组合的定义、组合数的公式,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本节课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还在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了思维与推理能力。以深耕致匠心,以笃行启新程。未来,南洋中学教师将继续秉持“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理念,以教研为引擎,以课堂为阵地,助力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创新中突破,提升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
@南洋教师 | 寻芳揽翠赴春约,莳花弄草悟美学春信渐浓,草木蔓发。为庆祝第115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南洋中学工会举办了一场韵味悠长的植物美学沙龙活动,丰富了学校教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undefined三月芳菲,绽放暖春多肉色彩斑斓,花器小巧精致,在自然的气息与艺术的氛围中,教职工们跟随专业植物美学讲师的示范,将不同的绿植与各类容器、微景观元素相搭配,轻捻叶片、夯实泥土,体验了创作的乐趣。简洁的作品彰显神韵,颇有“删繁就简三秋树”的意境;绚丽多彩的作品则似油画般热烈奔放。充满生机的植物微景观是自然与艺术的完美交融,体现了南洋人对美的细腻洞察与独特诠释。植萃雅韵,共鉴芳华。此次活动搭建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平台,在一片绿意中,教职工们提升了对艺术的感知力与创造力。全体南洋人将带着这份美好,以更饱满的热情和更坚定的步伐,继续投身教育事业。
-
喜报 | 以科学素养,建学科高地近日,南洋中学物理劳技教研组获评首批“徐汇区学科高地”。2024年12月26日,教研组接受学科高地复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中物理学科教研员汤清修,数学学科教研员方耀华,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物理教研员桑嫣等领导与专家到场。析万物之理,构建高效课堂熊艺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以《圆周运动》为题,从“旋转飞椅上的人做什么运动”的情境切入。学生在徐汇大单元数字平台上传思考过程及结论后,教师能够迅速掌握教学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与表达,高效的学习活动获得了各位专家的高度评价。教研活动展示由周祎老师主持,熊艺老师阐述了《基于科学思维的高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策略》项目的探索历程;高亿、郭宇航、龚一、冯胜、夏俊等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课程的单元目标及实际应用,举例说明了构建问题链及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许美新、茅炜华、林婧以及初中的王潇毅老师也交流了各自的观点。特级正高级教师陆赵华老师点评了此次教研活动,肯定了教研组在构建知识逻辑网络、三年循环进阶式教学设计和问题链构建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勉励组内教师继续深入研究,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熊艺老师向三位专家汇报了南洋物理劳技教研组的工作,着重介绍了文化传承实验特色、序列教研重点突破和校本课程培育素养,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在物理教研组长熊艺老师和科技总指导、通用技术夏俊老师的带领下,组内教师团结一心,聚合各自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总结学科基地建设工作的经验。南洋教师始终致力于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不忘初心、不断进取,为推动学科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
喜报 | 以科学素养,建学科高地近日,南洋中学物理劳技教研组获评首批“徐汇区学科高地”。2024年12月26日,教研组接受学科高地复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中物理学科教研员汤清修,数学学科教研员方耀华,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物理教研员桑嫣等领导与专家到场。析万物之理,构建高效课堂熊艺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以《圆周运动》为题,从“旋转飞椅上的人做什么运动”的情境切入。学生在徐汇大单元数字平台上传思考过程及结论后,教师能够迅速掌握教学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与表达,高效的学习活动获得了各位专家的高度评价。教研活动展示由周祎老师主持,熊艺老师阐述了《基于科学思维的高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策略》项目的探索历程;高亿、郭宇航、龚一、冯胜、夏俊等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课程的单元目标及实际应用,举例说明了构建问题链及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许美新、茅炜华、林婧以及初中的王潇毅老师也交流了各自的观点。特级正高级教师陆赵华老师点评了此次教研活动,肯定了教研组在构建知识逻辑网络、三年循环进阶式教学设计和问题链构建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勉励组内教师继续深入研究,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熊艺老师向三位专家汇报了南洋物理劳技教研组的工作,着重介绍了文化传承实验特色、序列教研重点突破和校本课程培育素养,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在物理教研组长熊艺老师和科技总指导、通用技术夏俊老师的带领下,组内教师团结一心,聚合各自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总结学科基地建设工作的经验。南洋教师始终致力于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不忘初心、不断进取,为推动学科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
喜报 | 以科学素养,建学科高地近日,南洋中学物理劳技教研组获评首批“徐汇区学科高地”。2024年12月26日,教研组接受学科高地复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中物理学科教研员汤清修,数学学科教研员方耀华,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物理教研员桑嫣等领导与专家到场。析万物之理,构建高效课堂熊艺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以《圆周运动》为题,从“旋转飞椅上的人做什么运动”的情境切入。学生在徐汇大单元数字平台上传思考过程及结论后,教师能够迅速掌握教学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与表达,高效的学习活动获得了各位专家的高度评价。教研活动展示由周祎老师主持,熊艺老师阐述了《基于科学思维的高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策略》项目的探索历程;高亿、郭宇航、龚一、冯胜、夏俊等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课程的单元目标及实际应用,举例说明了构建问题链及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许美新、茅炜华、林婧以及初中的王潇毅老师也交流了各自的观点。特级正高级教师陆赵华老师点评了此次教研活动,肯定了教研组在构建知识逻辑网络、三年循环进阶式教学设计和问题链构建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勉励组内教师继续深入研究,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熊艺老师向三位专家汇报了南洋物理劳技教研组的工作,着重介绍了文化传承实验特色、序列教研重点突破和校本课程培育素养,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在物理教研组长熊艺老师和科技总指导、通用技术夏俊老师的带领下,组内教师团结一心,聚合各自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总结学科基地建设工作的经验。南洋教师始终致力于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不忘初心、不断进取,为推动学科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
开学第一课 | 书韵启新程,少年强国志2月17日,南洋中学举行了以“书香情·南洋志·强国梦”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校党委书记王圣春、校长周英儁、副校长李瑾等领导出席活动。南洋学子在红色基因的传承中激发青春志向,在书香文化的召唤下担当强国使命!寻·少年心少年心,是信仰与热血,更是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活动现场,南洋师生通过自编自导自演的微视频《红色印记·南洋传承》,共同追寻一代又一代青年南洋学子的初心。undefined国旗飘扬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新学期首次升旗仪式庄严举行,全体师生肃立,齐唱国歌,信仰的力量在歌声中升腾。承·南洋志以青春之我,立报国之志。余清颖、徐嘉艺、何葭宜三位同学,分别讲述了自己在传承中坚定志向,在奋斗中追逐梦想的成长故事。启·书香情以书明志,以学强国。2025年是五卅运动10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为传承学校百年红色基因和南洋精神,第二届“以书会友”文化节的主题定为“读·燃南洋红”,全校师生共同见证了启动仪式。书香浸润心灵,阅读点亮人生。学校图书馆发布了推荐书单,将南洋精神、家国情怀与阅读、文化传承相结合,为新学期注入奋进力量。筑·强国梦以信仰为光,以行动为笔。周英儁校长深情寄语,勉励全体学生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起点上,传递爱与温暖,延续南洋精神,致敬南洋先辈,将个人成长融入民族复兴的浪潮。以梦为马,扬帆起航。在新学期里,全体师生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南洋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勇担强国使命。
-
植善南洋 | 巳岁新程,同心逐梦1月17日,南洋中学2024学年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闭幕式暨迎新春文艺汇演,在学校植善堂顺利举行。校党委书记王圣春、校长周英儁、副校长李瑾等领导出席了此次活动,师生们齐聚一堂,共同迎接即将到来的乙巳蛇年。志·翱翔在辞旧迎新之际,周英儁校长代表学校,为全体南洋人送上了新年祝福,并在讲话中,肯定了南洋师生在2024年所付出的努力,以及面对挑战时,以梦为马、携手前行的积极态度。创·未来在南洋合唱团的演唱与樊霏霓同学的钢琴独奏中,本次闭幕式暨迎新汇演,正式拉开了帷幕。《吹号者》朗诵,将观众们带进了那段充满硝烟和战火的历史故事中,一同聆听当年唤醒沉睡大地的号角声。南洋器乐社演奏了一曲《走向复兴》,各类乐器和谐地共鸣,以激昂的旋律讲述了中华民族从苦难中崛起、在奋斗中前行的伟大历程。赛·青春朱思铭同学带来的独舞《簪花》,不仅表现了细嗅蔷薇、感受花开的温柔,更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礼赞。歌曲串烧《你被写在我的歌里》《我以渺小爱你》《手牵手》,编织了一幅关于爱、梦想与团结的美好画卷。南洋健美操队的一支《双花啦啦操》,以娴熟的动作和精巧的编排,展现了青春的活力。舞·人生刘思妤同学的一曲二胡独奏《赛马》,以极具力量感的旋律,勾勒出了一幅骏马奔腾的壮丽画卷。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伴随着沪语歌舞《入画江南》,师生们仿佛走进了诗情画意的江南烟雨中,感受了其婉转与柔美。为纪念南洋中学杰出校友巴金先生诞辰120周年,戏剧社以话剧《家》为桥梁,带领观众们走进这位文学巨匠的世界。校领导、年级组老师与学生们,携手带来歌舞表演《相亲相爱》,演绎了南洋师生相互理解、彼此支持的故事,诠释了“相亲相爱”生动、丰富的内涵。梦·绽放在掌声与祝贺声中,校领导们为在2024年各项体育、科技、艺术评比项目中获得佳绩的同学们,颁发了奖状和奖牌。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一年行至尾声,新岁开篇在即,愿每一位南洋人都能巳巳如意,以生生不息的南洋精神,继续奔向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