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训 | 夏耘心田,同心精研行致远7月2日,南洋中学开展了“砥砺深耕,学为中心”暑期师训教学专场,培训面向学校全体教师,由课程教学中心主任杨小平老师主持,旨在总结本学年教学工作成果,交流并分享教学心得,推动南洋教师携手共进、共同成长。以专业成长,照亮共进之路龚晨淇老师作为新教师代表,分享了教学实践经验,解析了历史学科通过叙事重构人类经验完整性的本质,认为细节是连接宏观结构与微观体验的关键纽带,感悟到教师需怀揣兴趣与尊重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吴雨佳老师回顾自身成长历程,总结了在教学、德育、教研三个方面的心得,论证了细节与效率的重要性,强调要经营成长共同体,实现文化浸润并发现学生潜能,积极参与公开课、撰写论文、反思教学过程,实现师生共进、智慧共享。高亿老师阐述了物理教研组对高考价值取向的深刻理解,提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命题需创新路径、打破惯性,精准引导与反思。物理组基于课标、学科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推动教学与命题的转型进阶,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吕湘霞老师立足高二数学备课组工作,从团队力量、备课研讨、分层辅导、学科活动等方面展开交流。通过分工合作,备课组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借助大单元教学设计、师生磨课等举措,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蒋归鸣老师介绍了生物组在命题方面的经验。依据高考评价体系,命题创设了真实情境,旨在多维度考查素养,过程中运用AI工具辅助处理图表、精炼语言、阅读文献等。同时,蒋老师陈述了将课堂情境延伸到课后作业,开发个人智能体的探索。周英儁校长逐一点评了教师们的发言,勉励全体南洋教师继续秉持专业态度,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钻研教学方法,精进育人艺术。在这场智慧交融的盛夏之约中,南洋教师聆听彼此在教学沃土上的深耕细作,通过经验共享与思想碰撞,感受到了个体探索与团队共进的力量。这份成长与收获,将激励全体教师步履坚实地在求索之路上不断前行,以更专业的素养、更优化的策略赋能教学实践。
-
师训 | 夯实教学根基,蓄力职前成长7月1日,南洋中学以“职前教师培训”为主题,开展了暑期师训。本次活动由李瑾副校长主持,旨在助力职前教师快速掌握教学规范,提升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实施系统性岗前赋能,以扎实的培训内容为教育生涯锚定启航坐标。盛夏时节,育梦启航深耕历练共成长在教案互评环节中,新教师们聚焦教学目标设定、环节设计、学情分析等核心维度,展开深度研讨,既提炼出情境创设新颖、问题链设计精巧等优秀案例亮点,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通过思维碰撞与经验共享,教师们对教案的实用性与规范性形成具象认知,切实提升了教学设计能力。明确规范树标杆针对职前教师常见的典型问题,李校长结合南洋中学教学规范,通过案例对比剖析与讲解,解构教学设计精要,展示了优秀教案精准对接课程标准、巧妙融入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点明改进方法,同时,强调教案格式及标注等细节,全方位强化教师的规范意识。锚定方向启新程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许美新老师围绕“夯实基础+前瞻储备”的双主线,科学部署新教师暑期成长任务。暑期是新教师实现专业跃升的关键期,许老师对各位教师提出了合理规划时间、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的希望。教学设计是课堂的蓝图,教学规范是成长的基石,唯有严谨打磨教学细节,方能站稳讲台。此次职前教师培训立足实践,以精准指导与科学规划明确专业方向,通过实践导向设计为新教师成长赋能,助力构建优质教师队伍。
-
师训 | 家校同心,共筑成长阶梯7月1日,南洋中学围绕“家校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开展暑期师训德育专场。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征程中,南洋教师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家校协同共同培育新时代建设者的关键纽带。赋能沟通,护航成长刘思琦老师作为青年教师代表,探讨了将知行教育理念与成长发展规律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策略,展现了青年教师的专业起点和深刻思考。周婧老师结合教育教学经验,分享了实践心得,论证了家校沟通的目的与目标会影响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是建立信任的关键,有助于促进家校同心、同向而行。蒋归鸣老师立足年级组层面,在发言中展开了关于“赋能协同育人”的系统思考,展示了从理论到实践有效落地的做法与经验。学生发展中心住宿部负责人陈敏老师,围绕“家校共育促成长,润心护航向未来”的主题,讲述了寄宿制环境下家校共育工作的独特性和挑战性,阐明了探索家校共育,为学生全面护航的愿景与经验。从个体沟通到团队管理,从常规教育到特殊案例,在本次师训活动中,南洋教师们共同勾勒出家校协同育人的立体图景,强调家校协同需围绕“立德育人”的核心目标,通过“润心关爱”的重要途径,实现“共育协同”的工作效果。
-
导学南洋 | 破译“神仙科学”中的“硬核考点”在高考进入倒计时之际,南洋中学物理教师郭宇航、信息技术教师吴轶伦登上光启讲堂,和同学们一起在线破译《哪吒2》中的“神仙科学”,分析“硬核考点”。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当动画遇上科学同学们在郭老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与物理原理、镜头表现密切相关的场景,通过分析前几帧固定镜头,以建立坐标系、手工标记、使用Tracker软件等方式,硬核发现电影中药壶的轨迹完全符合斜拋运动的物理规律。为解开天元鼎开海的数学谜题,同学们逐帧观看电影,火眼金睛验真伪,并搜集各项数据,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吴老师聚焦打斗戏的镜头语言与视觉陷阱,与同学们共同解读导演暗藏的“小心机”,学习全景镜头、仰拍视角与特写慢镜的不同作用,探寻武打戏沉浸感的来源。本堂课依托《哪吒2》的动画制作,分析了现实中的物理知识与镜头语言。两位老师寄语南洋学子,像《哪吒》背后的饺子团队一样,以求真的钻研精神,成为未来科技的开拓者。图文来源 | 话匣子排版 | 胡 骁责编 | 赵 卿微信号|sh_nyzx校园网|www.nygz.xhedu.sh.cn
-
喜报 | 以科学素养,建学科高地近日,南洋中学物理劳技教研组获评首批“徐汇区学科高地”。2024年12月26日,教研组接受学科高地复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中物理学科教研员汤清修,数学学科教研员方耀华,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物理教研员桑嫣等领导与专家到场。析万物之理,构建高效课堂熊艺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以《圆周运动》为题,从“旋转飞椅上的人做什么运动”的情境切入。学生在徐汇大单元数字平台上传思考过程及结论后,教师能够迅速掌握教学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与表达,高效的学习活动获得了各位专家的高度评价。教研活动展示由周祎老师主持,熊艺老师阐述了《基于科学思维的高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策略》项目的探索历程;高亿、郭宇航、龚一、冯胜、夏俊等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课程的单元目标及实际应用,举例说明了构建问题链及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许美新、茅炜华、林婧以及初中的王潇毅老师也交流了各自的观点。特级正高级教师陆赵华老师点评了此次教研活动,肯定了教研组在构建知识逻辑网络、三年循环进阶式教学设计和问题链构建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勉励组内教师继续深入研究,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熊艺老师向三位专家汇报了南洋物理劳技教研组的工作,着重介绍了文化传承实验特色、序列教研重点突破和校本课程培育素养,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在物理教研组长熊艺老师和科技总指导、通用技术夏俊老师的带领下,组内教师团结一心,聚合各自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总结学科基地建设工作的经验。南洋教师始终致力于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不忘初心、不断进取,为推动学科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
导学南洋 | 新课标引领,探索高质量教学路径11月5日,南洋中学英语组朱暐辰老师在2024年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观摩示范暨优秀教学课例展示活动中,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基础外语教育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的主题,进行了现场示范课展示,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教学展示朱暐辰老师所展示的听说教学课,着力于多模态语篇的深度解读,依托情境,以问题链为抓手,使学生的思维实现从低阶到高阶的螺旋式发展。教学设计中运用的3T法(Text, Thread, Task)为语篇深度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英语学习活动和学情特点的音视频处理方式,帮助学生在视听说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内化学习技能。教学解析与评价徐汇区教育学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孟莎老师,从“文本”、“主线”和“任务”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评价,认为本节示范课教学目标清晰,教学主线贯穿始终,通过有梯度的任务设置达成从听到说的目标,活动环节中体现了学法指导。孟老师强调,有效教学的起点是文本解读,而实施的关键是了解学情,它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内容和原汁原味的语言,提升辩证思维的能力。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黄丽燕教授,从“思维培养”、“深度学习”、“学法指导”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评价,肯定了听力策略指导对提升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作用,赞扬了五个学习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体现了至上而下的加工过程,为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范式。此外,引导学生的话语技巧在课堂中的使用、人工智能与教学的融合也是课程亮点。南洋英语教研组始终坚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专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探索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教研成果。
-
遇见南洋 | “研修一体”育桃李,“健身育人”促成长南洋体育教研组南洋体育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和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集体。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健身育人”的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敬业乐业,精研体育南洋体育教研组现有专职体育教师8名,其中,局学科带头人1名,区中心组成员1名,中高级职称教师6名。聚焦改革发展,开设多彩课程教研组聚焦体育教育改革发展,注重将科研融入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着力推进校本体育课程建设,围绕课堂教学实行研修一体化,夯实学校体育教育基础。为全面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体育组开设了足球、田径、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攀岩和桥牌等十余项专项化、选修类课程。逐梦前行,硕果累累南洋中学先后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攀岩特色学校;在体育文化方面,是上海市“一校多品”学校、上海市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布局的龙头学校;在足球方面,是上海市足球传统学校、上海市校园足球普及工作优秀学校。体育组以足球项目建设为龙头,带动田径、篮球、乒乓、羽毛球、健美操、攀岩等项目的规范发展,带领各级各类运动队在市区级比赛中屡获佳绩。关注学生发展,注重教育改革,提升教师能力。南洋体育教研组致力于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
遇见南洋 | 探索科学奥秘,启航艺术之旅乐于进取,实践创新南洋综合教研组踏实勤勉、积极向上、注重实践、乐于创新。组内共有14名教师,其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4人;组内既有5位高级教师,也不乏中级职称的骨干力量,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组内教师深研新课标、新教材,践行因材施教,立足课堂教学,根植教研创新,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与实验课程教研组内的生物学科组创建了生态毒理学创新实验室和显微摄影实验室。注重实验教学,开发了生物学特色实验系列课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制细胞结构、DNA双螺旋等生物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地理组创设的地理创新实验室作为学生们亲身实践、动手探索的科学空间,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地理实验,模拟自然现象,探究地理原理。比如,通过模拟地震实验亲身感受地震的威力,了解地震的成因和预防措施;通过水文实验观察河流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探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方法。教师成就潘楠老师的区级课题《运用大单元情境和PBL驱动高中一轮复习》成功立项,带领组内教师以研促教,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果。注重学科内涵,实现知行并进组内教师均秉承知行合一、德美并进的理念实施教育教学,并举办了各类活动,激发学生对艺术及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美术艺术学科的谢怡青老师连续多年开设市区级公开课,并持续发展红色艺术课程,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华烈士陵园与徐汇区不可移动文物中打造了南洋艺术文化品牌。综合教研组坚持每年在校内举办书画展览、毕业年级涂鸦减压活动、设计南洋录取通知书等校园文创产品的活动,搭建了供学生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音乐艺术学科组教师共同推进合唱一条龙项目的全校普及,提升学生参与度及合唱团的整体水平,通过“班班有歌声”和“南洋好声音”活动,让一届又一届的南洋学子同台共赏音乐之美;通过杨蒙蒙老师的指导,学校合唱团在多个市区级舞台上绽放光芒。知识无边,探索无界。南洋综合教研组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科学与艺术的世界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和创新。
-
遇见南洋 | 鉴世界之史,走知行之路博古通今,金声玉振南洋历史教研组是一支经验丰富、深耕学术的教师团队。教研组教师们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团队构成上,既有资深教师的稳定传承,又有青年教师的创新活力;既有区骨干教师,也有历史名师工作室学员,还有区历史中心组成员。多元化的结构使历史教研组更具活力和创造力。踏古寻韵,文化铸魂教研组秉持“以学生为本,以历史为鉴”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规律,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多样性,打下扎实的历史基础,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人文素养。鉴往知来,向史而新教育教学工作历史组教师积极参与各类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多次在市区级教研活动中开设公开课,进行主题发言。教研组开设了内容丰富的拓展课研究课,如《博物馆》《茶艺》《锵锵三人行》《闲话上海》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博社、历史社、戏剧社、沪语社等学生社团,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文化的建设。学科活动历史组注重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定期举办历史讲座、知识竞赛、历史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此外,历史组还注重与校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与龙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上海历史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场馆资源最大程度地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历史长河, 悠长流淌。南洋历史教研组用责任心与创新力为南洋学子铺开生动的历史画卷,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
遇见南洋 | “化”宏微之理,授严谨之“学”团结互助,砥砺前行南洋化学教研组是一支充满实力和活力,且团结互助的团队。现有教师8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2人,校学科骨干3人。教研组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努力奋进、严谨治学,积极践行新课改,推进新课程。菁英团队,凝心聚力南洋化学组教师们多次在区级、市级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中荣获佳绩。组内教师注重德育,所带班级多次在区级、市级获先进集体;笔耕不断,在多期刊中发表多篇论文,立项并完成多个课题;思考践行,在市、区内进行多次案例分享和汇报、开设多次区级公开课;悉心培养,指导多名学生在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及白猫杯竞赛中获得市二等、三等奖。勤研善思,践行改革积极研究课堂,落实素养发展组内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勤勉研究、务实求新,在新教材实施前,积极参与新教材的试教与区内公开研讨;在新教材实施的三年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实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优化校本内容,提升学生发展在“新教改”背景下,化学组在原有作业设计的基础上再次优化。针对学生、课题和学习阶段的不同,设计多样的校本练习,包含跨学科研究课题、结合社会热点的科普阅读、家庭实验探究及综合实践型作业,最大程度发挥作业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促进作用。开设选修课程,重视实验探究化学组开设《指尖上的化学》、《数字化实验探究》、《STEM课程》等多个选修的研究课程,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年校内化学竞赛培养了一批热爱化学且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南洋学子。化学组教师还指导学生完成了多个研究型课题,曾获创新大赛奖项。不负韶华争朝夕,不忘初心得始终。南洋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始终将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教育教学的重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教学。用心、用情、用智慧多层次全方位助力学生发展,为南洋中学的发展贡献“化学能量”。
-
喜报 | 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优化科创教育课程上海市科创教育指导委员会于2023年9月至2024年6月组织开展了第二届上海市科创教育(中学)优质课程征集评审工作,在各区推荐基础上,经相关专家终评答辩,最终确定了10门优质课程,南洋中学生物组选修课《生物学特色实验系列课程》名列其中。开发课程,引领实验探究之旅生物组课程开发团队自编了学材和相关授课资料。课程融合了显微摄影、遗传学、生态毒理学等内容,以实验操作为主,以期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和科学创新能力的学生群体。生物组课程团队将以此为契机,深耕课程,不断丰富完善课程资料,进一步加强实验平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科创教育课程。
-
遇见南洋 | “思”绪寻真理,“政”言励人“心”南洋政心教研组是一支蓬勃向上、积极进取、不断开拓、勇挑重担的队伍;也是一个团结友爱、充满活力、互帮互学、求实创新的集体。教研组内共有8位教师,高级职称教师2位,中级职称教师4位,市攻关基地学员、区级名师工作室学员3位,区级、校级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4位,学科中心组成员1位。近3年,组内共有2节课例收录部级精品课和中国财经素养课程,参与区级及以上公开课、学术交流16次;获区级及以上荣誉15项。守正创新的队伍,锐意进取的团队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南洋的政心团队中既有朝气蓬勃的青年教师,又有经验丰富的中年教师。在学校“设境导学,融合创新”的理念指导下,努力实现学校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2023年4月,南洋中学遴选为上海市“大思政课”建设整体实验区试点学校。2023年5月,南洋政心教研组被评选为徐汇区中小学幼儿园第六届示范教研组。2024年3月,南洋政心教研组荣获徐汇区2024年“钟声杯”思政课教学设计大赛高中组三等奖。深度融合的课程,形式多样的活动近年来,组内教师围绕“双新”探索,积极构建活动型课堂,在跨学科融合、馆校结合、校法合作等方面,进行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探究,开设了包括馆校合作课程、时政研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学科融合课程等类型多样的公开课,也开设了各具特色的校本选修课程供学生挑选。目前主要开设的选修课程包括学科融合类课程《南洋三人谈——政史地学科融合》;素养类课程《心理学与个人成长》、《高中生财经素养教育》、《法律与生活》、《学点儿“经济学”》;时政热点类课程《热点追击》等。教研组也积极利用各级各类平台竞赛资源,为学生们提供了展现风采的舞台和学习的机会。各位参赛的学生也能获得较好的成绩,不断成长,提升自我。传道授业解惑,诲人不倦乐在其中。实现思政理论课守正创新,打造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南洋思政人,始终在路上!
-
遇见南洋 | 教研引领前行,发展科学思维南洋物劳教研组是一支富有教育理想,业务精湛,年龄结构合理的专业化团队。全组立足学科知识,深入钻研,致力于推动科学教育发展,于2022年再度成为徐汇区中小学学科基地。组室介绍南洋物劳教研组共有12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2人,高级教师4人,区中心组成员2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区骨干教师2人。组室特色教研组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术与实践活动,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挑战中成长。CYPT每年坚持参加CYPT(中国高中生青年物理学家学术交流会)是学校的传统参赛项目,它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物理研究能力的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与科研精神。结构设计大赛结构设计大赛是另一项备受南洋学子瞩目的赛事,同学们在此设计并制作各种创新结构,不仅锻炼了动手实践能力,更深化了对力学原理的理解。STEM教学贯穿南洋物劳课程教学体系,通过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融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目标物劳教研组致力于打造生动活泼的逻辑课堂。教研组的课题《基于科学思维的高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将科学思维与物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探索物理的奥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
遇见南洋 | 以匠心引领教学改革,以研思深耕双新实践南洋英语教研组是一支专业精湛、敬业乐业的教师队伍,致力于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英语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能力。组内多名教师凭借卓越的教学成果和深厚的专业素养,荣获区“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称号。驭光前行,步履不停——教研组参与各项研讨、活动南洋英语教研组参加了“京沪苏”三省市英语骨干教师同课异构评价研讨会,与北京、江苏和上海的同行们交流分享,介绍了南洋中学英语组在双新实践中所做的探索和取得的成绩。多名英语教师参与名师工作室,与业界精英共同探讨教学心得,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这种开放、包容、进取的精神,正是南洋英语教研组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在上海市英语“空中课堂”的录制工作中,南洋英语教研组的教师们积极参与,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广大学生奉上一堂堂生动有趣的英语课。这些课程不仅拓宽了学生的学习渠道,也展现了南洋英语教师的风采和实力。锐意进取,精业笃行——英语教研组教师成就朱暐辰老师荣获上海市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作为徐汇区高中英语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了上海市高中英语新课程新教材一月一研“有效利用多模态资源,探究单元主题意义”教学研讨活动。张碧琼老师在202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中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入选“部级精品课”。守正创新,聚力发展——学科活动与特色课程南洋英语教研组为学生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定期举办的“英语配音大赛”、“未来杯演讲比赛”等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挑战中体悟英语之趣。南洋英语教研组在跨学科融合方面也不断探索,开设了科普英语等跨学科特色课程,将英语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上海市科普英语大赛上,南洋学子屡创佳绩,充分体现了南洋英语教研组在英语学习和跨学科融合方面的卓越成果。南洋英语教研组以其独特的教学特色和亮点,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充满活力和创新的英语学习平台,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让教师收获专业的成长和发展。
-
遇见南洋 | 赏数信风采,探“双新”数学南洋数学信息组是一支严谨求实、积极进取的团队,团队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资深教师,又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教师。数学教研组曾经获得区数学学科基地、区示范教研组,信息教研组日前也被评为区学科基地,全组齐心协力,在双新实践中不断超越,成绩斐然。组室介绍数信组现有教师24人,其中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13人。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20余人次,获得市、区园丁奖10余人次,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市、区工作坊成员3人。组室特色近两年来,学校承办多项市级数学及信息学科双新论坛,组室成员也积极参与各项市级研讨活动,参与教材编写,作主旨发言,录制空中课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重课标、教材、学生、教法、学法“五备”,实现计划、进度、练习、资料、测试“五个统一”。在教学设计方面,老师们将专长与经验结合,最大程度的实现了突出重点,抓住要点,做到“精在课前准备、贵在集体研究、重在尺度把握”。青年教师成长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本功大赛赵轶男老师获得2023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本功大赛二等奖;徐汇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本功大赛一等奖。杨雪萍老师获得2022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徐汇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本功大赛一等奖。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指导教师胡敏老师获得2022年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指导教师。张瑜老师获得2022年徐汇区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优秀指导教师。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南洋中学数信组的老师们以勤奋精进自身教育教学能力,以思考和行动推进双新背景下南洋数学的特色发展。相信他们进行的每一次研讨、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会照亮更多南洋学子的数学学习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