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11-25融合南洋 | 研思赋能提素养,深耕教途启新程 -
2025-11-19导学南洋 | 精研教材实践,共探教学创新2025年11月14日下午,第四届全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研讨会高中专场在上海市南洋中学植善堂举行。作为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所新式中学,南洋中学携百年育人底蕴,为全国英语教育专家及骨干教师搭建了优质的教学观摩与交流平台。各方共同聚焦“落实课标·用好教材·创新教学”主题,探索新时代英语教育的实践路径。百年文脉润教研,名师课堂展风采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高中英语教研员、正高级教师孟莎作为活动主持人,以南洋中学老校长王培孙的育人精神开篇,强调南洋中学的育人理念与英语教育目标的深度契合,肯定了南洋英语教研组作为区示范教研组,深耕教学创新与素养培育的核心追求,同时对此次交流展示寄予殷切希望。本次研讨会采用课堂展示与说课点评相结合的形式,其中两位一线教师呈现了紧扣教材实践与教学创新的精彩示范课,让参会者沉浸式领略高质量课堂的魅力。阅读课:梯度探究,让探险精神可感可思首先,上海市南洋中学的朱暐辰老师带来Eyewitness account: Scott’s Hut(上教版必修第二册)一课。该课程围绕“超越极限”的单元主题,以南极探险故事为载体,设计了“猜测游戏、整体感知、细节探究、小组展示”四个梯度活动。朱老师立足学情,通过世界地图、南极实景图片等多模态资源激活学生兴趣,以问题链引导学生从获取基本事实到梳理探险故事,再到感悟探险精神,实现思维的螺旋式上升。课堂上,学生以极地博物馆志愿者的身份合作完成研究报告并展示,在真实任务中提升了信息整合与语言表达能力。为保障阅读节奏的连贯性,朱老师适度精简了视频资源的使用,让多模态工具真正服务于教学主线。写作课:学情适配,让真实任务落地生根随后,上海市延安中学的谢烨老师带来Writing a survey report(上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示范课,以贴合学生生活的护眼习惯为调查主题,引导学生提出具体建议,让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结。针对授课学生的认知起点,课程优化了语言支持体系,在口头汇报环节搭建专属语言支架,助力每位学生顺畅参与、充分表达。课程遵循“课前调查、课堂拆解、合作撰写、互评提升”的路径,引导学生先分析范文的结构与语言特征,生成写作清单,再基于课前收集的调查数据,小组协作完成调查报告。学生在扎实掌握调查报告写作规范的同时,也提升了实证研究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说课点评明方向,专家引领促成长示范课结束后,两位执教教师分别分享了教学设计思路,详细阐述了梯度目标设定、任务优化调整、学情适配策略背后的思考。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员罗永华博士高度肯定了朱老师的阅读课,认为其教学目标达成扎实,兼顾语言知识技能、文化意识与学习策略的综合培养,师生互动自然流畅,板书生成性强。同时,她建议在思辨环节可进一步开放空间,鼓励学生对极限运动表达个性化观点,以强化批判性思维培养。浙江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绍兴市第一中学蔡红点评谢老师的写作课,肯定了其在单元主题语境下的课程整合,将语言学习与真实问题解决、公民教育深度融合。蔡老师强调,课堂立足学生认知起点,通过 “合作共写、自主独写” 的素养培育路径,让学生从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任务执行者与意义建构者,既达成师生角色的动态平衡,更让核心素养自然落地。本次活动以课堂为载体、以研讨为桥梁,让参会者在观摩中精进教材实践,在交流中碰撞教学创新。活动不仅为全国英语教师提供了教材实践与教学创新的可借鉴范式,更凝聚了 “以学生为中心、以素养为导向” 的教学共识。未来,南洋中学将继续深耕教育创新,以教材实践为基、以素养培育为核,让“知行并进”的育人理念在英语教育领域持续绽放光彩。 -
2025-11-11融合南洋 | 沪滇携手研教学,素养落地共成长11月4日,上海市南洋中学与云南省石屏一中开展了线上教研活动,石屏一中党委书记杨云鸿、副校长李云松、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刘勇以及南洋中学副校长李瑾、工会主席陆栋樑等领导出席活动。这是继2024年11月信息技术学科网上教研活动后,沪滇两校举办的第二次学科网上教研活动。本次深度交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落地与作业设计”展开,分享的案例兼具实用性与创新性,为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南洋中学副校长李瑾总结回顾了两校七年友好合作的历程,强调教研帮扶对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深化协作。石屏一中党委书记杨云鸿对南洋中学的持续支持表示感谢,并展望未来,期待双方在素养教学领域碰撞出更多火花。主题汇报环节,四位南洋教师依次分享实践案例。语文教研组长潘华以《史记》相关作文题为例,详解“文化理解-思维建模-语言表达-审美升华”的教学路径;高一语文教师冷知霖围绕《青春价值》单元,展示了“语库共建”、“辩论探究”等素养落地活动;高一语文教师郑怡晴结合校庆情境,分享了豪放词仿写与短评结合的作业设计;高三语文教师李心怡以《离骚》专题为例,呈现了“寻绎诗心-贯通风骨”的递进式作业体系。交流互动中,以石屏一中语文教研组教师孟琳为代表的多位老师就教学难点、作业优化等问题提问,南洋教师逐一解答,双方围绕素养评价、差异化教学等话题展开热烈探讨。自2018年底起,上海市南洋中学与云南省石屏一中结为姐妹学校。在过去的七年中,两校教师通过线下、线上的形式持续互访交流,即便在疫情期间也依然保持沟通。未来,两校将继续深化线上教研协作,共促学校教育发展,助力教师提升专业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之路护航。 -
2025-11-11导学南洋 | 数智赋能深度学习,情境建模探究结构近日,徐汇区高中生物学教研活动在南洋中学举办。活动旨在深入推进中学生物学科“双新”改革,破解传统教学中模型理解抽象难题,助力教学方式数字化转型。在教学展示环节中,南洋中学的生物教师呈现了一节创新示范课,课堂实践性获得了区教育学院教研员的肯定。教学新探索 破解抽象难题蒋归鸣老师以“细胞由质膜包裹” 为核心内容,开展课堂教学。在导入环节,蒋老师通过呈现水溶性化疗药物难以穿透质膜的临床困境,结合启发性提问 “药物被哪种细胞结构阻挡”,迅速将学生注意力从宏观医疗问题引向微观细胞结构探究,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社会责任感。课堂探究环节依托数智工具实现精准赋能:一方面,借助教师课前构建的AI智能体分步呈现科学史料,通过“证据呈现-问题引导-逻辑追问”的互动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推导质膜的分子组成与排布规律,例如在分析磷脂排布时,智能体通过面积数据对比与特性提示,助力学生突破认知难点;另一方面,依托智能体推送的交互网页建模工具,让学生在虚拟操作中搭建磷脂双分子层、膜蛋白排布等模型,将抽象的分子结构转化为可视化的操作实践,成功破解“抽象知识难具象”的教学瓶颈。拓展环节中,学生结合构建的质膜模型,自主设计水溶性药物载体方案,实现了知识应用与思维提升的有机统一。在教学研讨环节中,徐汇区教育学院教研员仲桂兰肯定了本节课的实践性,同时,她指出智能体的应用核心在于助力课堂教学,应始终围绕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设计。徐汇区教育学院教研员詹琪芳指出,本节课的亮点在于数智技术与论证式教学的深度融合,通过智能体搭建证据探究的认知支架,让科学推理有迹可循。本节课通过数智工具赋能与科学思维培养的联动,有效实现了质膜核心概念的深度学习,为数字化背景下中学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未来,南洋中学将继续坚定地在“双新”道路上探索前行,为实现育人方式变革贡献南洋力量。 -
2025-11-06喜报 | 春风“化”雨,共育“英”才近日,徐汇区第七届示范、优秀教研组颁奖活动顺利举行,南洋中学英语教研组、化学教研组凭借踏实的工作作风与突出的教学成果,双双获评徐汇区第七届示范教研组。这份荣誉,是对教研组内每一位老师辛勤耕耘的礼赞,也是对教研组多年来扎实根基、精诚合作的工作态度的肯定。奋楫扬帆,引领示范锐意创新,开放进取——英语教研组南洋中学英语教研组是一支理念先进、充满活力、专业精湛的团队。教研组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核心素养”为己任,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优质而富有创新性的英语学习体验。在积极团结、友好融洽的氛围下,教研组内的教师们成长迅速。目前,英语组已完成1节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2项市级青年课题结题,3位老师曾参加京苏沪同课异构活动,4位老师参与空中课堂录制(共12节课),6位老师先后成为名师工作室学员,6位老师获得区级学科带头人、骨干和耕耘、育人奖等荣誉。通过多年的实践努力,英语教研组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展现风采的平台。未来,英语组也将持续提升教学与创新能力,不断取得突破。在徐汇区第七届示范、优秀教研组颁奖活动中,南洋中学英语教研组作为四所示范教研组展示代表之一,在经验分享环节进行了精彩的交流展示,为全区教研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全员共进,深耕不辍——化学教研组长期以来,化学教研组始终以研促教、以教带研,通过研究赋能实现团队共同发展。化学组团队建设成果丰硕,组内教师在各级各类评选中屡获佳绩,多人次斩获全国、市、区级各类荣誉,涵盖基础教育精品课、教学评比、课题研究等多个领域,如市、区教学评比一等奖,区级骏马奖、耕耘奖,国家级课堂教学展示获评全国创新课等等。教研组营造了“骨干引领、全员共进”的专业发展生态,并以课题、评价研究为抓手,形成较系统完整的教学资源体系,发挥了积极的示范辐射作用。南洋中学各教研组将以此次获奖为契机,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进一步深化教学研究,强化“研究赋能”;持续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让教研组成为教师成长与创新的沃土。未来,全体南洋人必将以更坚实的步伐、更深入的探索、更卓越的追求,为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南洋力量。 -
2025-07-09师训 | 夏耘心田,同心精研行致远7月2日,南洋中学开展了“砥砺深耕,学为中心”暑期师训教学专场,培训面向学校全体教师,由课程教学中心主任杨小平老师主持,旨在总结本学年教学工作成果,交流并分享教学心得,推动南洋教师携手共进、共同成长。以专业成长,照亮共进之路龚晨淇老师作为新教师代表,分享了教学实践经验,解析了历史学科通过叙事重构人类经验完整性的本质,认为细节是连接宏观结构与微观体验的关键纽带,感悟到教师需怀揣兴趣与尊重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吴雨佳老师回顾自身成长历程,总结了在教学、德育、教研三个方面的心得,论证了细节与效率的重要性,强调要经营成长共同体,实现文化浸润并发现学生潜能,积极参与公开课、撰写论文、反思教学过程,实现师生共进、智慧共享。高亿老师阐述了物理教研组对高考价值取向的深刻理解,提出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命题需创新路径、打破惯性,精准引导与反思。物理组基于课标、学科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推动教学与命题的转型进阶,培养学生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吕湘霞老师立足高二数学备课组工作,从团队力量、备课研讨、分层辅导、学科活动等方面展开交流。通过分工合作,备课组实现了资源共享,共同借助大单元教学设计、师生磨课等举措,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助力学生全面发展。蒋归鸣老师介绍了生物组在命题方面的经验。依据高考评价体系,命题创设了真实情境,旨在多维度考查素养,过程中运用AI工具辅助处理图表、精炼语言、阅读文献等。同时,蒋老师陈述了将课堂情境延伸到课后作业,开发个人智能体的探索。周英儁校长逐一点评了教师们的发言,勉励全体南洋教师继续秉持专业态度,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钻研教学方法,精进育人艺术。在这场智慧交融的盛夏之约中,南洋教师聆听彼此在教学沃土上的深耕细作,通过经验共享与思想碰撞,感受到了个体探索与团队共进的力量。这份成长与收获,将激励全体教师步履坚实地在求索之路上不断前行,以更专业的素养、更优化的策略赋能教学实践。 -
2025-07-06师训 | 夯实教学根基,蓄力职前成长7月1日,南洋中学以“职前教师培训”为主题,开展了暑期师训。本次活动由李瑾副校长主持,旨在助力职前教师快速掌握教学规范,提升教学设计与实践能力,实施系统性岗前赋能,以扎实的培训内容为教育生涯锚定启航坐标。盛夏时节,育梦启航深耕历练共成长在教案互评环节中,新教师们聚焦教学目标设定、环节设计、学情分析等核心维度,展开深度研讨,既提炼出情境创设新颖、问题链设计精巧等优秀案例亮点,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化方案。通过思维碰撞与经验共享,教师们对教案的实用性与规范性形成具象认知,切实提升了教学设计能力。明确规范树标杆针对职前教师常见的典型问题,李校长结合南洋中学教学规范,通过案例对比剖析与讲解,解构教学设计精要,展示了优秀教案精准对接课程标准、巧妙融入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点明改进方法,同时,强调教案格式及标注等细节,全方位强化教师的规范意识。锚定方向启新程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许美新老师围绕“夯实基础+前瞻储备”的双主线,科学部署新教师暑期成长任务。暑期是新教师实现专业跃升的关键期,许老师对各位教师提出了合理规划时间、高质量完成学习任务的希望。教学设计是课堂的蓝图,教学规范是成长的基石,唯有严谨打磨教学细节,方能站稳讲台。此次职前教师培训立足实践,以精准指导与科学规划明确专业方向,通过实践导向设计为新教师成长赋能,助力构建优质教师队伍。 -
2025-07-03师训 | 家校同心,共筑成长阶梯7月1日,南洋中学围绕“家校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的主题,开展暑期师训德育专场。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时代征程中,南洋教师愈发深刻地认识到,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家校协同共同培育新时代建设者的关键纽带。赋能沟通,护航成长刘思琦老师作为青年教师代表,探讨了将知行教育理念与成长发展规律相结合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策略,展现了青年教师的专业起点和深刻思考。周婧老师结合教育教学经验,分享了实践心得,论证了家校沟通的目的与目标会影响家庭教育指导的有效性,是建立信任的关键,有助于促进家校同心、同向而行。蒋归鸣老师立足年级组层面,在发言中展开了关于“赋能协同育人”的系统思考,展示了从理论到实践有效落地的做法与经验。学生发展中心住宿部负责人陈敏老师,围绕“家校共育促成长,润心护航向未来”的主题,讲述了寄宿制环境下家校共育工作的独特性和挑战性,阐明了探索家校共育,为学生全面护航的愿景与经验。从个体沟通到团队管理,从常规教育到特殊案例,在本次师训活动中,南洋教师们共同勾勒出家校协同育人的立体图景,强调家校协同需围绕“立德育人”的核心目标,通过“润心关爱”的重要途径,实现“共育协同”的工作效果。 -
2025-06-05导学南洋 | 破译“神仙科学”中的“硬核考点”在高考进入倒计时之际,南洋中学物理教师郭宇航、信息技术教师吴轶伦登上光启讲堂,和同学们一起在线破译《哪吒2》中的“神仙科学”,分析“硬核考点”。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当动画遇上科学同学们在郭老师的引导下,深入挖掘与物理原理、镜头表现密切相关的场景,通过分析前几帧固定镜头,以建立坐标系、手工标记、使用Tracker软件等方式,硬核发现电影中药壶的轨迹完全符合斜拋运动的物理规律。为解开天元鼎开海的数学谜题,同学们逐帧观看电影,火眼金睛验真伪,并搜集各项数据,灵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吴老师聚焦打斗戏的镜头语言与视觉陷阱,与同学们共同解读导演暗藏的“小心机”,学习全景镜头、仰拍视角与特写慢镜的不同作用,探寻武打戏沉浸感的来源。本堂课依托《哪吒2》的动画制作,分析了现实中的物理知识与镜头语言。两位老师寄语南洋学子,像《哪吒》背后的饺子团队一样,以求真的钻研精神,成为未来科技的开拓者。图文来源 | 话匣子排版 | 胡 骁责编 | 赵 卿微信号|sh_nyzx校园网|www.nygz.xhedu.sh.cn -
2025-03-07喜报 | 以科学素养,建学科高地近日,南洋中学物理劳技教研组获评首批“徐汇区学科高地”。2024年12月26日,教研组接受学科高地复评,上海市教委教研室高中物理学科教研员汤清修,数学学科教研员方耀华,徐汇区教育学院副院长、物理教研员桑嫣等领导与专家到场。析万物之理,构建高效课堂熊艺老师执教的公开课以《圆周运动》为题,从“旋转飞椅上的人做什么运动”的情境切入。学生在徐汇大单元数字平台上传思考过程及结论后,教师能够迅速掌握教学难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思考、交流与表达,高效的学习活动获得了各位专家的高度评价。教研活动展示由周祎老师主持,熊艺老师阐述了《基于科学思维的高中物理教学“问题链”设计策略》项目的探索历程;高亿、郭宇航、龚一、冯胜、夏俊等老师结合自身经验,分析了课程的单元目标及实际应用,举例说明了构建问题链及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许美新、茅炜华、林婧以及初中的王潇毅老师也交流了各自的观点。特级正高级教师陆赵华老师点评了此次教研活动,肯定了教研组在构建知识逻辑网络、三年循环进阶式教学设计和问题链构建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勉励组内教师继续深入研究,提升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熊艺老师向三位专家汇报了南洋物理劳技教研组的工作,着重介绍了文化传承实验特色、序列教研重点突破和校本课程培育素养,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认可。在物理教研组长熊艺老师和科技总指导、通用技术夏俊老师的带领下,组内教师团结一心,聚合各自的智慧与力量,共同总结学科基地建设工作的经验。南洋教师始终致力于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新方法,不忘初心、不断进取,为推动学科发展贡献自身力量。 -
2024-11-11导学南洋 | 新课标引领,探索高质量教学路径11月5日,南洋中学英语组朱暐辰老师在2024年中小学外语课堂教学观摩示范暨优秀教学课例展示活动中,基于“新课标背景下基础外语教育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及方法”的主题,进行了现场示范课展示,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认可与一致好评。教学展示朱暐辰老师所展示的听说教学课,着力于多模态语篇的深度解读,依托情境,以问题链为抓手,使学生的思维实现从低阶到高阶的螺旋式发展。教学设计中运用的3T法(Text, Thread, Task)为语篇深度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英语学习活动和学情特点的音视频处理方式,帮助学生在视听说学习活动中建构知识、内化学习技能。教学解析与评价徐汇区教育学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孟莎老师,从“文本”、“主线”和“任务”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与评价,认为本节示范课教学目标清晰,教学主线贯穿始终,通过有梯度的任务设置达成从听到说的目标,活动环节中体现了学法指导。孟老师强调,有效教学的起点是文本解读,而实施的关键是了解学情,它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内容和原汁原味的语言,提升辩证思维的能力。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黄丽燕教授,从“思维培养”、“深度学习”、“学法指导”三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评价,肯定了听力策略指导对提升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的作用,赞扬了五个学习活动设计的层次性和逻辑性,体现了至上而下的加工过程,为深度学习理念下的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良好的范式。此外,引导学生的话语技巧在课堂中的使用、人工智能与教学的融合也是课程亮点。南洋英语教研组始终坚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专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探索高质量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优化教研成果。 -
2024-07-30遇见南洋 | “研修一体”育桃李,“健身育人”促成长南洋体育教研组南洋体育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和睦、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集体。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贯彻“健身育人”的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敬业乐业,精研体育南洋体育教研组现有专职体育教师8名,其中,局学科带头人1名,区中心组成员1名,中高级职称教师6名。聚焦改革发展,开设多彩课程教研组聚焦体育教育改革发展,注重将科研融入课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着力推进校本体育课程建设,围绕课堂教学实行研修一体化,夯实学校体育教育基础。为全面实施高中体育专项化,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体育组开设了足球、田径、篮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攀岩和桥牌等十余项专项化、选修类课程。逐梦前行,硕果累累南洋中学先后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篮球、攀岩特色学校;在体育文化方面,是上海市“一校多品”学校、上海市体育“一条龙”人才培养布局的龙头学校;在足球方面,是上海市足球传统学校、上海市校园足球普及工作优秀学校。体育组以足球项目建设为龙头,带动田径、篮球、乒乓、羽毛球、健美操、攀岩等项目的规范发展,带领各级各类运动队在市区级比赛中屡获佳绩。关注学生发展,注重教育改革,提升教师能力。南洋体育教研组致力于通过教学研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
2024-07-28遇见南洋 | 探索科学奥秘,启航艺术之旅乐于进取,实践创新南洋综合教研组踏实勤勉、积极向上、注重实践、乐于创新。组内共有14名教师,其中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4人;组内既有5位高级教师,也不乏中级职称的骨干力量,形成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组内教师深研新课标、新教材,践行因材施教,立足课堂教学,根植教研创新,始终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实验教学与实验课程教研组内的生物学科组创建了生态毒理学创新实验室和显微摄影实验室。注重实验教学,开发了生物学特色实验系列课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自制细胞结构、DNA双螺旋等生物模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地理组创设的地理创新实验室作为学生们亲身实践、动手探索的科学空间,配备了先进的实验设备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各种地理实验,模拟自然现象,探究地理原理。比如,通过模拟地震实验亲身感受地震的威力,了解地震的成因和预防措施;通过水文实验观察河流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探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方法。教师成就潘楠老师的区级课题《运用大单元情境和PBL驱动高中一轮复习》成功立项,带领组内教师以研促教,取得了优异的教学成果。注重学科内涵,实现知行并进组内教师均秉承知行合一、德美并进的理念实施教育教学,并举办了各类活动,激发学生对艺术及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美术艺术学科的谢怡青老师连续多年开设市区级公开课,并持续发展红色艺术课程,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龙华烈士陵园与徐汇区不可移动文物中打造了南洋艺术文化品牌。综合教研组坚持每年在校内举办书画展览、毕业年级涂鸦减压活动、设计南洋录取通知书等校园文创产品的活动,搭建了供学生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音乐艺术学科组教师共同推进合唱一条龙项目的全校普及,提升学生参与度及合唱团的整体水平,通过“班班有歌声”和“南洋好声音”活动,让一届又一届的南洋学子同台共赏音乐之美;通过杨蒙蒙老师的指导,学校合唱团在多个市区级舞台上绽放光芒。知识无边,探索无界。南洋综合教研组为学生们打造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科学与艺术的世界中自由地探索、发现和创新。 -
2024-07-22遇见南洋 | 鉴世界之史,走知行之路博古通今,金声玉振南洋历史教研组是一支经验丰富、深耕学术的教师团队。教研组教师们不仅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还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团队构成上,既有资深教师的稳定传承,又有青年教师的创新活力;既有区骨干教师,也有历史名师工作室学员,还有区历史中心组成员。多元化的结构使历史教研组更具活力和创造力。踏古寻韵,文化铸魂教研组秉持“以学生为本,以历史为鉴”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深入挖掘历史资源,引导学生理解历史规律,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多样性,打下扎实的历史基础,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和深厚的人文素养。鉴往知来,向史而新教育教学工作历史组教师积极参与各类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多次在市区级教研活动中开设公开课,进行主题发言。教研组开设了内容丰富的拓展课研究课,如《博物馆》《茶艺》《锵锵三人行》《闲话上海》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博社、历史社、戏剧社、沪语社等学生社团,积极参与学校社团文化的建设。学科活动历史组注重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定期举办历史讲座、知识竞赛、历史剧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的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此外,历史组还注重与校外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与龙美术馆、喜马拉雅美术馆、上海历史博物馆等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场馆资源最大程度地拓展学生视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历史长河, 悠长流淌。南洋历史教研组用责任心与创新力为南洋学子铺开生动的历史画卷,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 -
2024-07-16遇见南洋 | “化”宏微之理,授严谨之“学”团结互助,砥砺前行南洋化学教研组是一支充满实力和活力,且团结互助的团队。现有教师8人,其中高级教师3人,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骨干2人,校学科骨干3人。教研组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化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努力奋进、严谨治学,积极践行新课改,推进新课程。菁英团队,凝心聚力南洋化学组教师们多次在区级、市级组织的各项教学比赛中荣获佳绩。组内教师注重德育,所带班级多次在区级、市级获先进集体;笔耕不断,在多期刊中发表多篇论文,立项并完成多个课题;思考践行,在市、区内进行多次案例分享和汇报、开设多次区级公开课;悉心培养,指导多名学生在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及白猫杯竞赛中获得市二等、三等奖。勤研善思,践行改革积极研究课堂,落实素养发展组内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勤勉研究、务实求新,在新教材实施前,积极参与新教材的试教与区内公开研讨;在新教材实施的三年中,不断探索改进教学的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落实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优化校本内容,提升学生发展在“新教改”背景下,化学组在原有作业设计的基础上再次优化。针对学生、课题和学习阶段的不同,设计多样的校本练习,包含跨学科研究课题、结合社会热点的科普阅读、家庭实验探究及综合实践型作业,最大程度发挥作业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促进作用。开设选修课程,重视实验探究化学组开设《指尖上的化学》、《数字化实验探究》、《STEM课程》等多个选修的研究课程,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学生运用知识、归纳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年校内化学竞赛培养了一批热爱化学且致力于科学研究的南洋学子。化学组教师还指导学生完成了多个研究型课题,曾获创新大赛奖项。不负韶华争朝夕,不忘初心得始终。南洋化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始终将学生发展的需要作为教育教学的重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教学。用心、用情、用智慧多层次全方位助力学生发展,为南洋中学的发展贡献“化学能量”。
沪公安网备 3101040200114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