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南洋中学“以评促教 学思辨行”青年教师公开教学展示活动拉开了序幕,在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南洋中学的青年教师们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用满腔的热情展开了对教育之途新一轮的探索。
林 婧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电磁学的核心内容,学生对于电磁感应现象的深刻理解和应用具有一定难度,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能够运用楞次定律和右手定则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本节课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的认识将从感应电流转向更具有本质意义的感应电动势。
采用问题链设计的教学形式可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深入思考,通过科学推理和实验验证,学生对于导体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及其应用将具有更深刻的理解。此外,在本节课的最后还原了法拉第圆盘发电机的发电过程,同时让学生了解了利用地磁场的卫星悬绳发电实验,学生在对实际情境的问题建模解决中,也能够体会物理学家科学探究的创新精神。
周 婧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周婧老师在高二新授课《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中,以九寨沟的自然环境为情境载体,从探究九寨沟“和谐”之美,到追溯九寨沟“巨变”之谜,最后领悟九寨沟“浩劫”启示,采用案例探究式层层推进。从单一要素到整体环境,从分析到归纳,建立要素的内在联系性。再从更大的时间尺度,用整体性的思维推断环境演变,理解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通过推测夏无酷暑、钙华沉积、湖泊沼泽化的成因,结合实际强化综合思维。探究过度伐林和地震灾害对九寨沟的影响,将空间尺度从整个九寨沟聚焦到一处湖泊,理解自然环境具有自动调节和平衡功能但不能突破其阈值,辩证认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李 念
海气相互作用
本课时主要采用问题链和逻辑框架图突破重难点,李念老师首先结合实况图和报道,用贴近生活的话题引起学生兴趣,引出目前天气受厄尔尼诺影响。然后从海-气相互作用出发,分析海气之间水热交换的路径,并为学生搭建探究框架,设计一系列活动:绘制示意图,解释沃克环流的形成;探究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形成原理;分析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影响,特别是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其对我国天气的影响等,层层深入,最后落脚于自然环境的整体性,锻炼学生阐释地理原理的逻辑性,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综合思维。
谢怡青
掩映霓裳——服饰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亮点在于其全面而深入地探讨了服装设计的多个层面。首先,通过课堂回顾,学生了解了服装款式的特征,东西方服饰风格的显著差异,并认识到服装设计不仅仅是外观上的审美和实用性,还深深植根于文化传统之中。南洋校服的历史性回顾增强了学生对南洋校园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未来校服设计的想象力。
在新课讲授中,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现行校服的看法,这促进了批判性思考。进一步地,学生学习如何融合现代与传统元素,将科技功能性融入校服设计中,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创新性。
思考讨论环节推动学生开展团队合作,运用资料包中的信息进行设计构思,增强了实践操作能力。实操环节注意事项的介绍帮助学生掌握了设计的基本要素和准则,提升了其专业技能。
课程的实践性进一步体现在课堂作业上,学生运用AI绘图软件实际设计校服,将理论与技术应用相结合,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最后,通过展示和评价,学生得以在反思和相互学习中进一步提升自身的设计见解和评判能力。
徐铭鸿
B2U4:Cultural focus
徐铭鸿老师的课堂围绕曼德拉的狱中自传语篇,以探讨牺牲的概念作为引入,引发学生思考。课中深入研读文本,领略曼德拉将人民的利益放置于家庭之前的无私与伟大,通过讨论与补充自述阅读,总结并领悟曼德拉的品质。课后活动中,学生讨论曼德拉的精神如何激励着他们度过沮丧灰暗的时刻,学生互动活跃,将课中所学迁移至个人生活之中,并能够形成生生间的有效评价。
杨蒙蒙
《春节序曲》里中西方音乐元素的融合
杨蒙蒙老师的音乐课鉴赏了一首经典的民族管弦乐作品《春节序曲》,同学们通过视频欣赏,了解该作品所呈现的西方音乐元素,通过教师的现场弹唱、讲解,挖掘了作品里包含的中国传统民族音乐元素,并且分析该作品如何做到融合中西方音乐元素于一体。课堂中,同学们学习民间传统乐队的类型以及民族管弦乐团的形成历程,在面对“民族乐器改革发展应该突出特色还是加强统一性”的问题上,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来探究民族音乐的发展与传承。
李心怡
《烛之武退秦师》
在本堂语文课中,李心怡老师以其深厚的学术素养,充分引导学生对《烛之武退秦师》进行深入的思辨性阅读。她首先通过多角度的赏析,带领学生们领略了烛之武说辞的精湛语言艺术,接着,老师通过一连串的追问,引导学生们深入挖掘烛之武说辞背后所蕴含的审时度势、洞察人心的智慧,使学生们能够在思考中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深邃思想和卓越品质。随后,李老师提供了《左传》和《史记》中的两则材料作为补充,为学生们呈现了一个更为立体而完整的历史语境和历史现场。她引导学生们思考不同来源的历史事件记述背后所暗含的作者不同的思想观念,使学生们能够在比较中拓宽视野,深化对历史事件的理解。最后,李老师以南洋著名校友顾维钧在巴黎和会的外交视频作为课堂结尾,将学生们带回到现实,让他们深刻体会到外交辞令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和价值。这不仅让学生们对外交辞令的当代意义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也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学生们在李心怡老师的引导下,不仅领略了史传文的魅力,更在思辨中获得了成长和收获。
赵轶男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赵轶男老师利用双曲隧道视频导入,并借助拉链实物模型,指导学生动手操作绘制双曲线,增强直观体验和学习兴趣。通过对双曲线概念条件的分析以及变式挑战,分散学习难点,提高思辨意识和能力,并利用图表对比分析双曲线与椭圆的异同,使二者的学习相互促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双曲线在生活中的巧妙运用,提高数学的应用意识。
赵佳艳
研究有机化合物结构的一股方法
本节课以香兰素为研究对象,围绕“探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创设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构建研究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一般方法。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嗅闻、燃烧法、质谱法、红外光谱图谱、核磁共振氢谱、熔/沸点测定等手段,深度剖析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构建了基于证据进行分析推理和基于科学探究获取合理结论的认知模型。有机化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更培养了学生实验探究、证据推理、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学生在实验验证、证据推理的过程中领悟化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和基本方法,在问题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感悟实验技术和分析仪器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以思考为帆,用科技作桨,南洋中学的青年教师们立定三尺讲台,乘风破浪,将知识与教学、科技有机结合,以自己独到的见解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力量,为学海的灯塔添砖加瓦。他们在展示课中发挥出的创造性和展现出的厚积薄发。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教学展示活动,每一位老师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共同向着更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迈进!